斜刺里冲出“两匹狼”

时间:2022-09-03 04:33:18

2010年1月11日,北京图书订货会徐徐落下帷幕。从1987年举办以来,22载生涯的变幻,它不再是最初意义上的“订货会”,而已经成为人们观察订货会顽强生命力的新标尺。

新标尺迎风旗

谈到此次书展,呼宝民称,最强烈的感受是“民营出版”亮出鲜明的旗帜。网络出版更是如火如荼,他说,就在我们展台两侧,一边打出来的是“民营书店”(而且展会上所到之处都是这样的鲜明标志),另一边打出的就是“网络出版”。他还看到,此次书展,众多民营出版商做了让人眼睛一亮的统一装饰展位,视觉上形成强大阵容。还有,传说已久的汉王电子书,尽管技术在完善,但它的出现也给传统书籍带来巨大冲击,更有网络出版商在书展上使出百变招数,营销活动一场接着一场,真是淋漓尽致,他们是用“新鲜眼”去看事物,与顾客充满热情地亲密接触。

无论是看左面还是看右面,外文出版社所处的局面真令人紧张,因为外宣领域的出版单位,长期以来肩负着推介国家形象的功能,在国家扶植下长期以来将自己的标靶指向海外。而改制几乎要让所有的出版社都到国内市场上放手一搏,此时此刻,呼宝民发现,斜刺里杀出两支劲旅一“民营”与“网络”。

呼宝民语气中带点兴奋地说:它们的竞争力好生厉害,比如网络介入出版依靠的是新技术,而且它变化无穷,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变成什么形态;民营出版经过几年的发展,也异常活跃,他们依靠市场机制的活力,做得有声有色。

这局面确实带给外宣出版人一种紧迫感,但也似乎更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呼宝民说,其实,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参加了书展,都会带回新的思考,思考本单位要做哪些变化,他认为,民营出版和网络出版的介入,不是坏事情,它可以让你焕发青春,他们的突起使中国出版业充满了活力和朝气。他说,外文社有许多宝贵的传统,这传统让人积淀深厚,但是如果你不变革,你的思路就固化了。他举例说,小时候看到狼吃羊的童话,很痛恨大灰狼,但这个时代的发展,迫使你必须换角度思考问题。如果成群的羊不被吃掉,大草原就会消失,他们不被狼追逐就失去了奔跑的动力,功能和活力就退化了。

借鉴经验尽快“变身”

一场图书订货会就是一个资源库,在国内的订货会上,做外宣的人想打捞什么?呼宝民说:“我们捕捉的就是出版业的信息,了解的是同行发展状况,再看看哪些书适合对外出版。”在他看来,外宣是一个领域,出版也是一个领域,这之中有很大一个圆是重合的,这个订货会是国内同业的大聚会,你会在那里嗅到一种气味。这些都是最主要的,因为参展前,这些好书的版权贸易早就进行完了,大家到这里来,就是想展示和交流。  他还坦言,在书展(订货会)上,你越看越会感到做书的压力,种类太多了,几乎没有你想不到的书。说到这里呼宝民笑了,但他肯定地说,外文出版社正在从中借鉴积极的因素,考虑如何把老牌出版社的传统优势来个变身。他说,这很重要,应该用新的方式出版展示我们的文化,而我们现在的方式太单一了。

任何事物的利弊都是对立统一的,呼宝民清醒地看到新技术和民营资本的介入给出版业带来的革命性进步,他说,网络之所以发展得快,就是因为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处,就好像在十年前我们有个呼机就感觉很不错了,可有了手机谁还用它?现在“电子书”又在网络世界异军突起,在灯下捧书翻阅的经典画面也许用不了多久就消失了。还有数字印刷的个性化和便捷,这种出版上的便利早先是不可想象的。他还说,大家不用担心,信息技术的进步,就好像那些BP机寻呼台的小姐们没有了呼叫业务后,她们都到哪里去了?她们肯定活着,她们一定在企业的“变身”中,学会新的技能,向新的技术领域转移了。而民营出版单位捕捉市场的能力又给我们借鉴,他们灵活的机制,快速的反应力,敏锐的市场嗅觉,大胆的尝试和创新,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所以,与专业公司合作业已成为一条可以选择的道路。通过合作,可以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而共同做强做大。

“迎接挑战不是抱怨,不是回避,而是向前一步!”呼宝民的话让人感觉到这位外宣人的底气。

走市场要抓住机遇期

2008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全国24家出版集团做过调查。结果17家完成转企改制的出版集团公司,平均总资产增长66.2%,利润总额增长25.3%,而7家未改制的出版集团,平均利润负增长43%。这个巨大的反差无可辩驳地证明出版传媒业实行转企改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呼宝民指出,没时间等,没机会观望,只能抓紧时间,迎头赶上。外文社的优势是多语种出版和多年积累的外宣出版资源,要抓住自己的特色,在选题策划上下功夫,开发精品图书。同时积极介入多媒体出版,把传统的出版内容用新的载体体现。

细数“家底”是为了谋定而后动。呼宝民充满自信地说:“出版市场很大,但致力于外宣出版的单位并不多,其中外文局堪称是主力军和国家队。”他的话是有出处的,在外文局下属的《北京周报》一进门的展示栏上,透露着这样一则消息:2009年在世界出版业奥林匹克盛会――法兰克福书展上,中国外文局占中国外宣图书出版的80%份额,这消息令外宣人士气鼓舞。呼宝民给出的数字是:外文社外宣图书则占据了外文局60%的份额。

然而他坦言,外宣出版面临着巨大压力,首先是对翻译队伍的维护,一个能够做外宣的人才,无论是在哪个岗位,都要对这个领域形成长期的关注,因为,对外传播是要靠人去做的,需要人去架设桥梁,外宣人才需要一定的阅历积淀。他还说,在世界各个国家我们所到之处都有中国制造,但尽管made in China放在超市的各个货架上,但这不代表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熟悉。外国人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来过中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许就局限在传媒。而西方传媒有很多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问题的。

他指出,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有隔膜是一方面,从另一方面看,中国的声音又很强大,现在中国文化被很多人关注着,在外国到书店去看看,有许多外国人写中国的书。记得有本书的封面很有意思,一个中国商人,赤着脚在非洲大沙漠打电话,旁边是一个非洲人给中国人打着遮阳伞,还挎着把冲锋枪保卫他,就是中国人开始被人们关注,中国人的声音变强了。

外文局图书出版的任务,是为了让外国人了解我们,外文局60年的积淀给我们夯实了提高传播能力的基础。但现在我们做出版要做深度内容,要说出我们的观点和思想,我们要按照外宣“三贴近”原则,用外国人的思维习惯和语言,向他们说明一个真实的中国。

对此呼宝民思路清晰地说:“面对如此繁荣的图书市场,出版社关键是在于选择内容,这需要一些嗅觉灵敏的人做工作,去主动参与市场竞争”,他还说,现在去竞争为时还不晚。因为我国版权输出的积累还不够,存在着规模小、实力弱、语言障碍、出版物国际化程度低等问题,虽然现在也有了推广外输书目的电脑网络以及外文杂志,但是中国出版企业对国外市场究竟是什么样缺乏深入的了解。真正形成版权输出强大阵容确实还有很多路要走。

不管怎么说,“国家队”历史上形成的强大,已成为过去,面对新的形势,无论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选择,都意味着新的一轮博弈开始,在呼宝民看来,这博弈必将给中国出版业带来生机与活力。

【短讯】

《中国人眼中的阿尔及利亚》摄影展在阿开幕

为增进中国人民与阿尔及利亚人民的了解和友谊,由中国驻阿尔及利亚中资机构人员拍摄、中国驻阿尔及利亚使馆联合举办的《中国人眼中的阿尔及利亚》优秀摄影作品展于1月1 8日在阿尔及利亚首都23号城堡开幕。

中国驻阿尔及利亚大使刘玉和夫妇、部分亚洲使节和阿尔及利亚旅游局长代表出席了开幕式。刘大使在致辞中表示,中阿友谊源远流长,阿尔及利亚在中国人民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中阿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这里,参与阿的经济建设,他们与阿人民朝夕相处,情同兄弟。此次摄影展旨在通过中国人的视角展现阿尔及利亚美丽风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希望双方共同努力,开创两国合作更加美好的明天。此次摄影展是由中国在阿中资机构人员拍摄的数百张照片中经过激烈比赛选出的71幅组成的。

来源:中国文化网

责编 贺潇潇

上一篇:为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新建大楼推波助澜 下一篇:提升地方外宣的文化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