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对于当代园林建设的启示

时间:2022-09-03 03:38:56

中国古典园林对于当代园林建设的启示

【摘要】在“城市病”广泛流行的今天,紧张的都市生活使更多的都市人渴求生活空间与自然的结合,渴望公共空间带来生活的交往、精神的放松和美的景观享受。可游、可居、可赏中国古典园林所创造的平淡天然的居住环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城市山林,“形外之意、象外之象”的景观意境,正是现代都市人所向往的理想环境。

【关键词】古典园林,当代园林建设,启示

城市特色可以通过园林来体现,这特色“是生活的反映,有地域的分野,是历史的构成,文化的积淀,有民族的凝结,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典型事物的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现。”在此故以“核心竞争力”表述之。在现代园林建设中彰显“世界园林之母”的特色,亦即中国古典园林在我国现代园林中的核心竞争力就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设计中一些手法的运用,使得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竞争力在现代园林建设中焕发新姿。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师法自然,高于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直接利用或简单模仿自然界中各原始状态的构景要素,而是有意识地进行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形成一个精练的、典型的自然,这即达到高于自然。

(二)园林建筑融于自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作为造园四要素之一的建筑都力求与其他3要素(山、水、植物)有机。协调地组织在同一风景画面之中,尽力突出彼此和谐、互为补充的一面,而避免或限制彼此对立、排斥的一面,进而希望可将后者转化为前者,从而可以在总体上使得建筑美与自然美相融合,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人工美与自然美高度协调的境界,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诗情画意。中国的诗画艺术十分强调意境,陈从周认为“诗与画的境界在实际景物中出现之”,是一种审美效果。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游人获得园林意境的信息,除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视觉感受及借助于文字信号的感受外,还可通过视觉、听觉来感受。其他园林体系亦有意境之说,但中国古典园林所达到的情景交融的境界,远非其可企及。

二、现代园林的特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国内各城市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其竞争焦点表现在各个方面,“高效”促使城市的模样过分“程式化”“模式化”,大有城市“克隆”的劲头,过分密集的高楼,容易使人“迷失”,让人找不到东南西北。对于中国这个历史悠久、地域各异的农业文明大国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从生态批评的视野看现代城市化的进程已经让我们失去了太多的东西:失去了自然的根基和自然的庇护、失去了种族的童年和个人的童年、失去了亲情与同情心、失去了诗意和浪漫情调,现代都市加大了贫富悬殊并因此更多地失去社会公平,现代都市让人们增长了欲望却失去了幸福感乃至生存的意义等等。

由过去孤立的、内向的园转变为开敞的、外向的整体城市环境,园林中建筑密度降低,以植物为住的景观取代了建筑为主的景观。起伏的地形及草坪的建立,代替大面积挖湖堆山,减少土方工程,增加环境容量。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艺术手段对园林进行科学规划与施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新型园林。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结各更为紧密,强调功能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用生态学观点指导植物配置。现代园林的研究及理论建设,将综合生态学、美学、建筑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诸多学科共同发展。具有现代风格,体现时代精神的环境小品在园林中的应用日益增多。

三、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园林建设中的启示

人们早已注意到“当前世界文化的一种特征,一方面是文化的趋同现象,一方面是个性的觉醒及对特性的需求与追求。”而这种文化特性是“一种社会内部的动力在进行不断探求创造的过程”,它欢迎外来部分,自觉地接受地多样性中汲取营养。这种特性是一个不断更新,充满活力并持续探索,具有创造性的合成因素。文化特性也非古老价值的简单复活,而是对新文化建设的追求。这种文化特性反映在城市建设中即为城市所表现出的特色“核心竞争力”。

(一)中国古典园林讲求“师法自然,高于自然”,用现论表述即以生态学的观点指导设计施工,即以营造一个合理的、协调的、稳定的生存居住环境为目的。但在设计时也需做到“事出有因”,“合乎自然”,也就是说运用某些设计手法时也要符合大自然规律。

(二)中国木构建筑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中国古典园林也常常以建筑围合、分隔空间成内向性得园,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服务对象的转变(由统治阶层、文人墨客及其家人转变为普通大众),园林也由过去孤立而内向的个体转变为开并外向的整体,建筑密度大幅下降,园林主要景观也改由植物造景为主。同时在现代园林中出现了大量现代风格的环境小品。那么,作为古典园林特色之一的传统建筑也可作为环境小品的另一种外在形式。

(三)现代园林同样讲求意境的创造。意境可以预先设定,古典园林可得之于神话传说、逸闻轶事,历史典故等;现代园林则集中表现为一些主题性公园,以反映重大事件或时代精神为主。意境还可以在园林建成后根据现成物境由文字点题,古典园林中多借助古人诗句以景题、匾、联、刻石等表现;现代园林中则可以近代诗句、散文如徐志摩、汪国真的文字,帮助游人领会、感悟,同时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刻意地去创造或引导游人创造声响、气味调动游人以全身的感官去感受以激发内心的感动。

(四)随着园林中建筑密度的降低,许多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建筑形式都已少见,而大量的环境小品充斥在空间中,此时可以将立体的平面的形式相互转换。

如将传统建筑形式作为地面铺装纹样,在场地中镶嵌,或设置小品,通过控制视距,使游人通过玻璃可以看到所绘制的建筑坐落于场地上。文字一向被视为平面的形式,在现代园林中可将这平面的形式转为立体的环境小品的外形,比如通过字体的变形作为垃圾筒、电话亭,或立体镂空的字体作景墙隔断。现代环境中视觉污染、听觉污染、嗅觉污染充斥在人们的身旁,使人们忽略了身边大自然的原色原音、原味,因此,可设置设施小品作为人们感官的扩张,引导人们、帮助人们感受自然,看到鲜艳的色彩,闻到清新的味道,听到高空的风声、鸟声,并且在植物配置时就注重选择植物以利于招风引蝶。

总结:面对前人留给我们的丰富而又珍贵的园林遗产,如何借鉴和发扬广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探索中国现代都市山林的建设,从而在新的时代重现“园林之母”的辉煌,这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现存的古典园林之所以可贵,在于它是经过世代扬弃、储存、积淀和拓展了的历史形象,同时又以一种独具的媒介方式传递着传统文化的信息。过去已经消逝了的东西,都可以在现存的形式里直接或间接地得到验证、观照和反思。

上一篇:WHY DID CREDIT RATING FAIL IN CREDIT CRISIS 下一篇:浅议结构成就建筑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