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展“双瞳记”

时间:2022-09-03 03:17:19

艺术与财富 此次展览命名“双瞳记”,是否有什么寓意?对于这个个展你想表达怎样的艺术理念和学术观点?

党震 “双瞳记”这个题目是我本次个展的学术主持杭春晓先生提出的,以“瞳(孔)”作为观看方式的代名词,揭示我多年以来创作理念中的多重思维共生共存的存在样态,并引申出观者与作者对于作品呈现方式多重性的再思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看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其中又包含着生活中关于信仰、生命价值观的问题等等。我性格中的多面性使我始终无法以固定的思维方式按照既定的统一模式完成我的创作,“双瞳记”点明了(也许是存在悖论的)以人物与风景两大板块构成的我的创作轨道的精神内核,我个人觉得非常恰当得体。至于学术观点,可能需要更专业的理论家来概括与界定吧。

艺术与财富 此次展出的新作品在题材、绘画创作方式等方面与以往创作有何不同?

党震 相对以往的作品,此次个展中的近作在题材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上延续了人物与风景部分。就我自身而言,绘画方式的变化更为明显,对于形式语言趣味的拓展与深化所带来的兴奋感远远超过了对题材的关注。

在我的生活经验中,关于人性复杂矛盾的挣扎与自我救赎始终触动着我在人物画创作中的神经敏感度,就像对自然深沉静谧的无限追思一样,渴望在风景画中表达朴素而自然的诗意情怀与企图在人物画错综复杂的叙事性背后作超现实方式的精神重塑一直以来都是我的坚持。

这次个展中的几幅大画都是在生宣上完成的,墨(黑色)的运用加强了,色彩与以往严谨繁缛的细节描绘减少了,这段时间,我更喜欢以较为粗放的笔触与更为猛烈的状态去画,仿佛在我生命中的这个时间节点上必须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

这样的表达对我自身而言是充满的,至少我相信艺术本身首先要以创作者本身的体验为基点,尽量排除外界的影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艺术与财富 距离上次你举办个展已接近8年时间,请谈一谈这些年间有哪些新的创作思考和感悟?

党震 我的上一次个展是在2005年,一直以来都有做个展的想法,因为各种原因拖到现在。回看以往,10年前的“70”新锐水墨艺术家团体不断的扩展壮大,与我同龄的画界好友大多都已成了当前“新水墨”如火如荼的炙手的明星。学术界,收藏界也从当年观望与质疑,变成当下的支持与热情。平心而论,10年的时间对于任何人的一生都不是一个随便的数字,生逢盛世是“70水墨艺术家”的人生幸事。

早些年的创作中更多考虑的是形式语言层面的东西,确立自己的独特风格是重中之重。现在看来,许多变化,包括形式(技术层面)与情感(精神层面)的变化却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随着年龄与阅历的丰富,我越来越感到艺术本体最重要的东西往往是与艺术家个体的人生体悟紧密相连的那个东西,艺术作品包括艺术创作过程所反映的那一点点让人感动的东西应该是与艺术家自身血肉相连的一种体现。

艺术与财富 在当代的艺术创作中,东西方文化的互渗和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在你的创作中是如何阐释和体现的?

党震 关于中西文化融合互渗的话题已不怎么新鲜了,但历史上各个时期所持的态度与所选择切入的方式各有不同。

五四时期是带有革命色彩的硬着陆,白话文运动的负面作用直接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断裂。建国初期向苏派学习也没有从根本上很好的解决中西文化之间的沟通,只是从写意造型与(俄罗斯)印象派色彩两方面拿了些皮毛而已。85新潮美术之后的艺术活动算是一次举国全民的崇西行为艺术,其结果是短时期内把西方近200年的艺术渐进演变改换成中国版的艺术。一方面刺激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新陈代谢,开阔了眼界与思路,一方面这种拔苗助长的短期行为使得当代艺术付出了短视盲动的惨重代价。但心态较以往平静了许多,更加趋于理性与自身的心性连接也更自然,这是可生长的状态。

上一篇:债券投资,你必须要知道六件事 下一篇: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