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时间:2022-09-03 02:30:26

试析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摘 要:按照“搞规划、抓示范、探路子”的总体思路,建德市在2013年投入建设21个文化礼堂的基础上,2014年再建了40个文化礼堂.初步形成了以“一村一品”为特色、“文礼结合”为形式、“公共空间”为模式的村级文化功能型综合体。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文化礼堂建设总投资达到了3160余万元,举办各类民俗文化活动120余场,举办礼仪活动60余场,举办各类宣讲450余场次。建成的礼堂不仅延续了建德乡土文化的根,更注入了新农村建设的魂,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效果。

关键词:准确定位;切实把好;“三关”

中图分类号:G24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4-0275-02

严格标准,把好“入口关”。第一批和第二批建设的61个行政村是通过实地调研、层层推荐、共同把关最终确定的。前期我们进行了充分调研,确定准入三个准入标准:一是班子团结;二是具备“四有”,即有文化活动场所、有群众文艺队伍、有经常性的文化活动、有村级文化专项资金;三是美丽乡村。符合前两项标准的前提下,中心村、精品村优先列入。

提高认识,把好“意识关”。一是要跳出就文化活动建基础设施狭隘观念。二是要破除消极懈怠无为而治的落后观念。

尊重民意,把好“建设关”。广泛尊重民意,充分发扬民主,建设的关键环节都对外公示,除投招标外,礼堂规划、内容设置,特别是一些先进人物的评选,以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小组长会议等形式表决通过。

一、落实资金,整合各方力量

两年前,市委宣传部、市农办、统筹办、财政局商议将该项工作列入中心村、精品村建设,这两批建设的61个村,其中36个属于中心村或精品村,市农办每个补助20万元,共720万元,此外,用于相应配套建设专项资金(如多媒体教育设施建设)660余万元;市文广新局以文化礼堂精品图书室配套每个村2万元,共122万元;宣传部则以道德长廊(每个30万元)、春泥计划活动室(每个16.3万元)、村级文化活动配套补助经费和优秀指导员、管理员、志愿者奖励经费(12万元)等形式拨付给各建设村。以上统计,仅市级层面拨付资金就已达到2000多万元,这还不包括体育局、文联等单位的相关补助。另投入村级文化礼堂运行经费248万元,同时,乡镇(街道)相应进行配套,如黄泥墩村、新安江街道就出资40余万元进行补助。

二、科学实施,推进“三个建设”

对照省级标准,规范硬件建设。严格对照省文化礼堂建设操作手册,充实建德元素,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各村结合村情民意,凸显地方礼堂建筑特色,如马宅村以马头墙的形式建设农耕用具展陈长廊;三江口村结合渔业旅游,建立渔业文化廊桥;下梓村结合村民爱好体育的实际,建设体育馆式文化礼堂;沙墩头村建设婚庆室礼堂等。

深入挖掘素材,丰富内容建设。在硬件建设的基础上,注重软件提升,做到软硬件建设同步实施,齐头并进。如省级要求长廊设立“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丽家园”四个板块,我们则提出五个板块建设要求,即在省定模块的基础上增加队伍风采板块。

提高服务水平,加强队伍建设。在各村群众文艺团队及原有文化指导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新组建相应的服务、管理队伍。市级层面新建2支队伍:专家指导团队伍、文化礼堂“双联系”(指导员)队伍。此外,抓好5支队伍建设,即建设村的文体队伍、管理员队伍、志愿者队伍、形势宣讲员队伍、村官队伍等,实现相关队伍全覆盖。

三、彰显特色,打响建德品牌

盘活农村集体闲置资产,融洽党群干群关系。据调查,建德有闲置村级大会堂326座,宗祠189座,村级办公楼52座,乡镇办公楼13座,中小学校舍88所,建筑总面积达180余万平方米,另有可利用转化为村民文化广场的晒谷场和学校操场320余处。资产闲置曾广受诟病,文化礼堂建设则完全改变了这一状况。随着礼堂内容建设的深化和各类活动的相继开展,村民的自豪感、荣誉感、归属感不断提升,以文化礼堂为核心,在建设村周边区域形成了一个正能量辐射的核心圈,建成村干部干事越来越顺,精力越来越足;老百姓参与度越来越高,口碑越来越好;村容村貌越来越美,村风越来越和谐。礼堂成了建成村老百姓引以为豪的资本,在民意中形成了倒逼礼堂建设迈入良性发展渠道的机制。

开展文化“送种育引”,搭建文化展示平台。建德历史悠久,从不缺文化,现已打造“百姓大舞台”、农村文化节等百姓欢迎、妇孺皆知的文化品牌,拥有改制成功范例建德婺剧团等优秀文艺团队,但与“严州古城”名声仍不相称,需要进一步深挖细掘。文化礼堂建设正是一个契机,为城乡文化融合、主流文化普及、乡土文化展示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平台。围绕平台功能建设与效用发挥,建德市着重在文化的“种送育引”上做文章。围绕“送”字做好城乡文化互动,送戏、送戏材到礼堂建设村,同时做好文化“反哺”,为他们安排文艺节目送进城专场;“种”主要是安排文艺专家、骨干下乡辅导、指导,培养基层文艺人才;“育”主要是开展各类“文化走亲”活动,增强村村互动,以先进带后进;“引”主要是引人才、引节目等,包括与龙游、东阳、兰溪等地的文化联谊、文化走亲活动等。

挖掘地方特色亮点,构建“一村一品”模式。文化礼堂要聚人气,吸引人留住人才能教育人感化人。一是让群众从建筑的感观上就爱上文化礼堂。礼堂建筑分三类:会堂式、祠堂式以及园林式,会堂式以于合村、桂花村、沙墩头村为代表,祠堂式以双泉村为代表,园林式以幸福村、三江口村为代表。所有建筑醒目位置不仅设有省级文化礼堂标志,更有建德本地特色的“文化大礼堂,百姓俱乐部”字眼,普遍采取亮灯模式,其中于合村地处杭新景寿昌高速出口处,人们一出高速就能看到,成为当地一道人文景观。二是礼堂展陈内容通俗易懂却不缺底蕴。礼堂不仅仅是群众娱乐的殿堂,更是本村文化内涵、崇德尚贤展示的视窗。每个村处处体现着古严州文化的深厚底蕴,如航头村以墙画形式叙述了当地的唐代诗人翁洮的生平事迹,高垣村长寿老人多,孝道盛行,专门设立了孝德文化展陈板块。三是活动具有显著地域特色。如桂花村的桂花节,里叶村的荷花节,三江口村的九姓渔民婚礼,龙泉村的严州虾灯,马宅村的剪纸及提线木偶,下梓村的板凳龙(队员由200余名村民组成)等。

多途径尝试长效机制,植根于农村农民。一是把最终的落脚点放在建设村的广大农民群众身上。文化礼堂建成后,存在管与用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管理采取轮流坐班制,充分调动村级宣传文化员、村官、志愿者、文艺骨干等队伍的积极性。使用则由村民说了算,群众有好的建议,村两委会及时动态改进,并注重扩面,在大众化、普及化上下功夫。如谢田村与周边企业合作,办好联谊文化活动,达到“村企和谐”。二是“以文养文”,互为作用,共同推进。发展文创产业扶持文化事业,提升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产业。如三江口村通过文化礼堂建设,进一步提升其渔业旅游内涵,其知名度、美誉度得到了有效提升;幸福村投入婚庆摄影基地、影视户外拍摄基地建设;双泉村发展荷文化产业,临近春节,村里的农家乐排满了来自杭州、上海等地游客体现农村春节年夜饭的订单。同时,一些文艺队伍也随着其知名度的提升,通过外出演出得到的收入,达到“以文养文”目的。三是注重文化礼堂内容的最大化利用。如由建德市摄影家协会、文化馆牵头,开展了“拍幸福照、做幸福人”送摄影下乡服务活动,为幸福村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拍照,并赠送10寸塑封照片,无偿提供给村委会,由村委会在文化大礼堂和村老年人食堂进行布置和展出。该村还为“崇德尚贤”人物免费送上全家福,并将其个人生活照印制成年历,发放给各家各户,受到了村民的普遍赞誉。

发挥文化“礼化”作用,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在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基础上,建德的文化礼堂重点做好了“礼”字文章,做到“以文化礼”。(1)编排“礼”字文艺节目。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现代文明编排各类文艺节目,比如寿昌镇南浦村的《四老太逛街》等;(2)开展形势政策宣讲。组建村级形势宣讲员队伍,每村设置2名以上形势政策宣讲员,采取交谈式、集中授课式等形式进行宣讲;同时,与市委党校合作,在文化礼堂建设村设立分点,定期指派讲师开设讲座;(3)开展人文关怀。既及时掌握大学入学、青年征召入伍等情况,及时更新展陈内容,更注重发挥文艺团队“耳目众多”的优势,第一时间掌握村里婚庆、病老等情况,上门走访慰问,帮扶解困。通过形势教育凝共识,人文关怀聚人心,将礼堂打造成为农民群众真正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张胜宇.黄箭坂村加强公共文化建设的做法及启示[J].大众文艺,2015(04).

[2]傅海馨.乐清市文化礼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大众文艺,2014(13).

[3]许群.秉承文明,传承文化――浅析文化礼堂文化建设[J].神州,2014(11).

[4]吴丽情.服务意识在文化礼堂档案建设工作中的应用[J].神州,2014(08).

上一篇:你说、我说、他说 下一篇:冲破听力的樊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