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测量工具的初步研究

时间:2022-09-03 02:19:39

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测量工具的初步研究

[摘要] 目的 在综合有关研究文献的观点,以开放问卷调查为基础上,编制适合中国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量表,为研究大学生心理求助提供测评工具。方法从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实际出发,对大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福建省的大学生样本,对问卷作因素分析和效度与信度分析。结果提出信任、需求、容忍度和开放度共4个维度构成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的结构和成分;编制的“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量表”总量表信度系数为0.8392。结论 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在实际中应用。

[关键词] 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量表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同龄正常青年组常模,心理问题的发生比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自身的成材和高校的人才培养。因此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维护心理健康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使命。实践证明,大学生要解决心理问题离不开其自身的主动参与,而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是最佳选择,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然而在心理咨询实践和相关文献整理中,我们发现由于各种原因。当前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使用率普遍较低。在面对应激压力时,大多数学生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而不向专业心理工作人员求助。然而他们自己又没有足够的内在资源独立应对。以致不少人最后出现心理问题,甚至精神崩溃。总的来说目前中国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现状可以概括为:大学生们一方面希望能通过求助解决心理困扰,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否认这种需要和意愿。他们对心理咨询、心理服务的态度在抽象的理念层面十分肯定,却不愿意到专门的心理机构,比如心理咨询室寻求心理帮助。

为什么大学生不愿意向专业心理工作者求助?影响他们向专业人员求助态度的原因是什么?为了更好地帮助有心理困扰的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本研究通过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量表的编制和测查,对中国大学生的心理求助态度进行了初步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选取福建省大一至大四年级在校大学本科学生为被试,共330人,其中男生116名,女生214名;一~四年级学生分别为115、88、121和81人。

1.2 方法 参照现有的心理求助的相关研究成果。参照Fis―cher和Turner编制的“ATSPPH”,编制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问卷。所有项目采用李克特5点记分制,按同意程度分为5级评分,其中“完全同意”记5分;“大部分同意”记4分;“同意”记3分;“大部分不同意”记2分;“完全不同意”记1分。在福建3所大学进行初测,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26份,对初始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因素和项目,确定了大学生寻求专业帮助态度问卷。最后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在福建省抽取693名在校大学本科生进行团体正式测试,获得有效问卷652份,有效率为94.1%,评价问卷信、效度。

1.3 统计分析 所得数据用SPSS 11.0和LISREL 8.7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项目分析 项目的鉴别力是求出各题得分与该维度总分的相关性,其他维度的各题鉴别力是求出各题得分与全问卷总分的相关性。根据心理测量学理论,我们在高分和低分两端分别取被试总数的27%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用以计算问卷各项目的鉴别指数。结果表明经计算,其中A1,A6,A10,A15,A21等5个项目的鉴别指数小于0.3,而根据心理测量学的一般原理,项目鉴别指数低于0.3的题项被认为具有较差的鉴别力。因此应予以删除,问卷剩余15个题项。删去相应的项目之后,再次进行项目分析,结果显示所有项目的鉴别力符合标准、题总相关皆达到显著性水平且题总相关在0.404~0.658之间。

2.2 因素分析 将样本劈半做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

2.2.1 探索性因素分析: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运用主成分(PC)和正交旋转因素分析(Varimax)抽取出4个因素,四解释总变异的55.994%。各项目的因子负荷也均大于0.4。分析所得到的4个维度的内容基本上与我们的设想一致,说明题目的设计基本是合适的。各因素项目和因子累计贡献率,见表1。

依据各因素的题项内容,对各因素进行命名与解释。第1个因素可命名为求助信任。测量在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时个体对心理机构人员的能力的信任。包括4个项目:“我认为寻求专业心理帮助可以缓解消极情绪,减轻心理负担”、“如果我困扰或焦虑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会想寻求专业心理工作人员的帮助”、“如果我此时正在经历严重的心理危机,我坚信心理治疗能减轻我的痛苦”、“我认为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处理心理问题,走出困境。”等。第2个因素可命名为容忍度,测量个体在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时对社会成见的容忍度,包括4个项目如“人们一般不太喜欢那些接受过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人。”、“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人常被认为是脑子有毛病。”、“如果我需要接受心理咨询或治疗,我不介意别人知道”、“寻求专业心理帮助会遭人嘲笑”第3个因素可命名为需求,测量个体对自己需要专业心理帮助的认识程度,包括4个项目:“我认为自己完全不需要任何心理健康服务”为了解决情绪冲突等心理问题而向心理工作人员求助的想法让我很不舒服。”“我钦佩那些自己解决心理困扰而不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人。”“我认为心理问题和其他问题一样,可以靠自己解决。”第4个因素可命名为开放度,测量个体在寻求专业心理帮助上的自我开放的程度,包括3个项目:“我不愿意向心理咨询老师暴露自己的隐私或敏感问题。“我宁愿承受心理问题带来的痛苦,也不愿意去寻求专业心理工作人员的帮助”“如果我去看心理医生,我会觉得不自在。”

验证性因素分析;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建立模型。结果显示: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模型的各个观测变量在其潜在变量上的因素负荷介于0.46~0.82之间,并且观测变量在对应的潜在变量上的载荷都达到显著水平(P<0.05)。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结构模型的拟合指数,如表2。

从上面的各项拟合指数可以说明,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的模型拟合度较好,模型见附图。

2.2.2 信度检验:本研究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和稳定性系数(重测信度)作为问卷信度分析的指标。统计分析表明,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4个因素的a系数在0.7164~0.8369之间;总量表的α系数为0.8392。1个月后从正式测量的被试中随机抽取94人进行重测,以计算重测信度。求得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74,总量表的a系数为0.8322。这说明问卷的稳定性及各项目间的同质性比较高,可见,研究者所编制的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2.2.3 效度检验;研究采用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作为问卷的效度考察指标。

内容效度基本上可以通过较严密的研究程序得到保证。有题目的因子负荷绝对值都在0.4以上,因此都属有效题目。全部可以使用。各因子间的相关介于0.210~0.412之间呈中低度正相关,没有重叠性高的因子。这说明问卷各维度的方向是一致的,而且彼此又具独立性。总问卷与各维度相关介于0.052~0.774之间,皆达显著水平呈中高度正相关。表明各维度与整体概念是一致的。因此,本问卷的构想效度也由此获得验证。

3 讨论

研究依照问卷编制程序,编制出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的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问卷。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可以由求助信任、容忍度、需求和开放度4个维度构成。

信度分析显示,求助信任、容忍度、需求和开放度4个分量的克伦巴赫α系数在0.7164~0.8369之间;总量表的α系数为0.8392。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则表明本测验有比较理想的结构效度。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了4个因素,解释总变异的55.994%。4个抽取出的因素与事先理论上的建构一致。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拟合理想。再者,实证成分与理论构想大体一致,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构想效度,且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因此该问卷可以作为有关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研究的测查工具。当然笔者只对问卷编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并没有构建可以作为测量标准的全国常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该问卷的外部效度,因此尚需进一步研究。

上一篇:人格测验正反向题目的时间效应 下一篇:时间管理倾向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