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高中历史人文教育方法

时间:2022-09-03 12:27:18

小议高中历史人文教育方法

【摘 要】 文章简要分析了高中历史人文教育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中历史人文教育方法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教学 高中历史 人文教育

教育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的人文性。教育本来是人的教育,然而在以“读书――考试――上大学”为人生目标的今天,知识的教育、专业的教育被强化,而人文教育却出现严重缺失。“教育是人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教育是不可以从教育中单独抽出的,它在高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正因为如此,人们不断地呼吁重建人文教育。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部分不仅要承担传承历史文化知识,还要作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夸美纽斯指出:“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这就是人文教育的基本诉求。从这个角度来说当下历史教学中存在着严重人文教育缺失。

一、历史教学中人文教育缺失的缘起

1、教学情感目标的虚化导致教师人文教育的迷失。历史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缺失与教学设计中情感目标的虚化直接相关。在实际历史教案的编写中,教师尽管写上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但这种目标大多是历史知识与能力目标的附带物。在实际课堂授课中,教案内容通常是讲授知识的行进秩序,情感目标自然无从着落。受传统的历史教学观念影响,教师只注重历史知识点串讲而忽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致使情感教学目标的人为性缺失。教师受这种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学的影响,形成了一种以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为主固化课堂教学模式。

2、历史教学内容的泛化导致教师人文教育教学效能低化。受传统教学评价和“高考成败论英雄”的影响,三维目标中的知识目标教学也就成了课堂教学唯一诉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掌握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直接灌输给学生,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种课堂教学,教师很轻松,只需课前把知识结构备好,无需因情感教学需要而精心设计情境教学。尤其是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对教师能力要求更强,这就造成了传统课堂教学思维模式下的教师教学自我能力感下降,对新时期课堂教学感到无所适从。致使人文教育在历史课堂中的效能低下。

3、课堂模式的单一化导致人文教育在课堂中无法施展。再人文教育方法上,教师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是控制性的说服教育:说服者受传未全面准确地向被说服者展示各种相关信息,仅仅靠某些“道理”来主观诱导对方,达到改对方行为抉择的预期目标。变统教学思维影响,历史课堂教学一直遵循一种固定化的教学步骤。随着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师生交往的情感文本也逐渐被课件所“屏蔽”。集知识、能力、情感等为一体的言语也逐渐被视频、声频等教学材料所替代。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宰,教师讲,学生听成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及新课改的全面开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备受关注,然而小组合作中大多学生无所事事,没有达到理想的要求。教师长期受这种课堂反观历史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与传统教学模式固化的冲突,造成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的严重缺失,这对重新建构适应新形势下的课堂人文教育提供有益启示。

二、历史课堂中人文教育的理想方法

1、在教学设计中正确定位人文教育目标性。传统教学模式下,虽然很多人看到了“重智轻情”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学效果差的弊端,实际上未能真正认识到这里人文教育在历史课堂中的价值诉求,或出于在提高升学率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因为人文教育是利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进行的教学活动,是推进人文教育最好的载体。所以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依据课程标准,围绕三维目标,而不只是流于形式,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对情感目标重新定位和思考,确立情感目标教学目的性。

2、在课堂情境创设中实现知识与人文教育迁移。新课程强化了精神文明在教材中的地位,让人文情感走进课堂,也是课堂教学最终目的。人文教育教学不仅要将认知之外的价值观本身作为目标,还应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涉及到意志、兴趣等心理品质等方面培养,这也是人文教育教学关键所在。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进行互动过程。所以“教学不能仅停留在传递知识或培养学生的智力方面,而应当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通过丰满的历史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历史教育的主旋律。

3、以引导对话的方法构建理想课堂。课堂是师生互动交流对话的舞台;人文教育在历史课堂中应遵循“感受――情动――体验――理解――价值观人格化” 这一过程规律。应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课堂高中到情感价值观转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因此,历史课堂有效的人文教育教育方法就是引导式的对话教学。“亲其师,信其道”,如何让学生在课堂环境中对教师产生亲切感,新课程对于师方法就是生关系的构建与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可持续性师生关系是以理解性、互动性、平等性及民主性为核心,致力于学生的一种新型师生关系。正符合新课改这一诉求。新课改要求实现师生关系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就是对师生关系进行重新定位。

总之,在历史课堂中实施人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明确的课堂设计,逐步引导学生在对话、反思、讨论中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历史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进行重新审视,寻找当前新课改实施中课堂教学遭遇的冲突,重建有利于人文教育发展的新型“生本”课堂模式,不仅在理论上能够丰富新课改理论,还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和谐发展的需求。

上一篇:小议小学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方法 下一篇:小议提高幼儿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