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时间:2022-09-03 12:09:31

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 德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78-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足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利用经典古诗文教学渗透德育,应是有效开展德育的重要途径。

一、挖掘经典古诗文中的品德因素

笔者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感受,再对语文教材中选用的经典古诗文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古诗文中蕴藏着大量的品德资源,如团结友爱、高尚情操、人生感悟等“活水”,如灵活运用,能有效地在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使之产生实效。如教学《游子吟》一课时,笔者在学生们熟读成诵、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话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学生深切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游子情感的真挚。笔者借此情境让学生回顾平时母亲如何对自己,提出问题:“我们该怎么感谢母亲?”学生有的说为母亲洗脚、捶背,有的说为母亲背诵歌颂母亲的名言,有的说为母亲唱《游子吟》。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名言佳句激励学生,适时把握,给学生以点拨,让其从中感悟,得到熏陶。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突出伟大的民族气节;“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蕴含着崇高的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了博大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展现了政治抱负,均能激励学生感悟,给学生以思考与启迪。这些千古佳句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内涵,笔者引导学生分析、品味,从中受到高尚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感染和熏陶。

二、把经典古诗文融于综合实践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光靠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是有局限性的。为此教师应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悟。例如,我校开展了“家乡风物配古诗”的活动,让学生从古诗描写的情境中寻找与家乡类似的风光美景,同时也可针对家乡的某一风景、事物、传说等来配古诗。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百丈飞瀑,贺知章的《咏柳》――花木之乡的河边垂柳等。通过家乡风物古诗配对活动,既能让学生理解古诗,提高应用古诗写作的能力,又能让学生移情于家乡的山水风光,激发他们爱国、爱家乡的感情。另外学校还开展了古诗故事会。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传统文化经典中的道理,学生听得进去,学得轻松,容易理解名言的含义,思想也得到了教育。我校教师还收集了一些作者的写作背景轶事,用故事的方式讲给大家听,丰富了古诗教育的趣味性。学校还开展了古诗配乐唱活动,把古诗谱曲吟唱出来,提高古诗的可读性、可记性、趣味性。清明节我校祭扫烈士墓之日新增了烈士墓前献诗环节,有学生用诗讴歌了先烈的豪言壮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的表达了哀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六一”晚会,我校八百多名师生大声诵读中华文化经典迎“六一”。学生们用童声熟练背诵《三字经》,以古韵吟诵唐诗宋词的传世之作;歌舞表演杜甫的《游子吟》,载歌载舞中透出古风古韵。寓意深刻、经久不衰的名言谚语,脍炙人口、百读不厌的篇章,通过这样的活动铭刻在学生脑海中。

通过这些古诗诵读活动,课堂教学有了更大的拓展空间,也使学生以更贴近生活实际的方式去理解古诗文,且一些民间的、乡土的古诗文也得以再现,潜移默化之中促进了学生的道德养成,可谓一举数得。

三、凭借经典古诗文评改作业

作业是学生亲身体验的结果。老师可利用评改作业之机,采取书面的形式与学生对话交流,鼓励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肯定成绩、发扬优点,承认缺点、克服弱点,纠正思想品德发展中的偏差,促进其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业评定中插上一两句古诗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如笔者在一次作业评改中写了古诗词评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满怀壮志的丁宁;“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腼腆的陈钰莹;“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应惜少年时。”――贪玩的黄聪聪。引人思索的古诗文,一语点破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改掉缺点,逐步形成良好思想品德。

总之,教师要有让古诗文教育贯穿学生德育始终的理念,从课内到课外,从活动设计、展开到活动总结评比,从课堂教学到作业评定,要充分利用古诗文,依靠这样长期的渗透教育,学生的德育水平必将得到提升。

(责编 黄鸿业)

上一篇:历史题材品德教学的模式建构和思考 下一篇:在语文课堂上有效运用多媒体“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