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学优不成功的背后

时间:2022-09-03 08:31:59

解密学优不成功的背后

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学校和教师参加很多各具特色的培训,教师们在培训中也醍醐灌顶、受益匪浅,更是计划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快速实践,以取得像培训者那样的非凡效果。然而,这样“拿来主义”的学优方式,让很多老师走上迷茫的道路,为何同样的教育教学策略效果却大相径庭,甚者起反作用,不得已终止学优,甚至越来越让自己怀疑先进经验的权威性和可靠性。纵观培训中这种常见的现象,结合一线师培情况,笔者认为效果不佳主要基于以下三个“不准”。

学情、班情把握不准

教师在学优的过程中,往往对学习对象的情况不太清楚或者是完全不了解。比如:学生学情方面,学生的性格、认知能力、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以及个人的家庭教育背景、家长教育方式等都是学习者不了解和把握不准的,不可随意将这些学生的特质“强加”到自己的学生身上,否则就是违背学生个体成长规律,也容易导致教育偏差;班情方面,每个班级从建班开始,教师和学生共同打造属于本班的班级文化,形成了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和群体目标,学生积极向上、自我约束力强,对教师教学和教育都具有很强的辅助作用。作为学习者,应以本班学生为基点,切实做好学情分析和班情分析,才能使学生和班级更好地共同成长与发展。

教育教学策略理解不准

教师在聆听他人先进教学方式或学习他人优质课堂教学时,非常容易陷入“拿来主义”的陷阱,照搬照用他人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结果出现课堂死气沉沉、学生疑惑不解的现象,试用后教学成效也不佳。其实,当前我国中小学一些出名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活动框架,这种模式具有两面性,既有可学习和借鉴的一面,也有其不可复制的一面。然而,当前很多教师求知心切、盲目使用,而没有潜下心来分析所谓的教学模式。笔者不太赞成所谓的“教学模式”,提倡“教学策略”。策略偏向于为达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教学活动开展的一系列执行流程或过程,教师需要根据本校、本班学生实情,同时根据授课内容,认真解读其内容,设计符合教学目标的操作流程,有效地“改革”教学策略,这样才更具有操作性和有效性,切忌模糊不清,生搬硬套。

教师个人能力差异分析不准

教师在性别、性格、先天条件、认知能力、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敏J度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其个人综合能力也各不相同。教师在学优过程中,往往没有客观分析授课者与自我之间的不同,也没有全面分析彼此之间的先天与后天差距,自然也就不能更好地将别人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实践操作之中。比如,授课者之所以推广其教育教学成果,这是基于他们能将已有的研究和预知的研究有效整合,以知识为基础,结合多年的丰富经验,不断设想、实践与完善。另外,在教育教学中采用的方法,除了受学情不同影响外,由于男女性别不同,教师在语言表达、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方面也存在不同之处,这些方面的不同直接展示出教师的综合素养能力和性别差异带来的不同影响力。

任何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并不是每个学校和每位教师都可以拿来就用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明白。学优中的经验需要经过“过滤”后才能为我所用,将这些经验认真探究,作为自己实践和研究的着力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和不断完善,这样的学优才更有意义,也才走得更远。

上一篇:《液化》教学设计 下一篇:让教师在学习和培训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