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瓷 美学价值与收藏机会

时间:2022-09-03 04:54:58

宋瓷 美学价值与收藏机会

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内涵,它的版图是受到周边强悍民族挤压的,故而被史家烙上“积弱积贫”的印痕。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它紧跟着绚烂辉煌的唐代之后粉墨登场,之前被动地领受了一轮兵火的洗礼,从一种开放、外倾、热烈的文化类型中获得滋养与启发,打造了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文化类型。

宋代的优雅,就在我们身边。

回望两宋,我们忍不住会发出“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的感喟或“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的怅叹。宋代离我们很远,却又近在咫尺。倘若悉心观照的话,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回闪着宋代的身影,有时像马远笔下的一丛修竹,摇曳生姿,有时像坡吟诵的赤壁大战,惊涛拍岸。更直接的证据是,我们许多触手可摸的器物,到那个朝代就发展得非常精致了,比如家具、园林、赏石、首饰、服装、文房用品等,闻香、品茶、抚琴等雅致的休闲方式也整理出一整套高度仪式化的程式。

今天,在讨论生活与艺术的关系时,我们从宋代汲取的话题最有趣味。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内涵,它的版图是受到周边强悍民族挤压的,故而被史家烙上“积弱积贫”的印痕。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它紧跟着绚烂辉煌的唐代之后粉墨登场,之前被动地领受了一轮兵火的洗礼,从一种开放、外倾、热烈的文化类型中获得滋养与启发,打造了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文化类型,那是一种相对封闭、相对内省、色调淡雅但又不乏炫目亮点的文化类型。宋学着意于知性反省、造微于心性之间;两宋古文舒徐和缓、阴柔澄定;宋词婉约幽隽、细腻雍容;宋诗如纱如葛、思虑沉郁;宋代书院关注儒生士大夫的道德人格构建,讲求经旨,明理躬行;宋代建筑尚白墙黑瓦、槛枋梁栋、尊重原木的本色与肌理;宋代的书法与绘画脱略繁丽华瞻,讲究法度、崇尚朴澹、注重意态;宋代服饰简朴素雅,以洁净舒适为主流审美标准;以汴京、临安为先后两个中心,从瓦舍勾栏中形成的市民文化则充满了野俗趣味与商市气息。那么此时,中国瓷器披一肩岁月风尘走来,略经整饬与梳理后,就很自觉地与宋代成熟的哲学思想与飘逸的道教文化以及市民社会高度认可的趣味相适应,并达到中国陶瓷史上第一个高峰。

宋瓷之美,何止五大名窑

说起宋瓷,不少人一定会轻轻念出:汝、哥、定、均、官……其实,宋瓷伺止五大名窑!

在博物馆里,我们可以看到宋瓷以一个规整的方阵向我们走来,在北方窑口中,除了汝窑、定窑、均窑之外,还有庞大的磁州窑系、同样窑场很大而影响至远的耀州窑系,还有登封窑、介休窑、扒村窑、浑源窑、大同窑、长治窑、鹤壁窑、淄博窑、霍县窑等,北宋的官窑应该特指汴京的官窑,“雨过天晴”的汝窑因为特别珍稀而受到最高礼遇。而在南方呢,则有景德镇窑、龙泉窑、吉州窑、越窑、建窑、繁昌窑、同安窑、泉窑、西村窑、潮州窑、永福窑、衡山窑等,南宋哥窑的窑址迄今也未发现,成了我国陶瓷史上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南宋官窑是高宗南渡后在杭州另立的新窑,是汴京官窑的延续,因称南宋官窑,今有郊下坛和修内司两处遗址供我们怀想。

两宋时期,中国陶瓷的覆盖面积不仅广大,而且在工艺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铜红釉发现并应用,釉上红绿彩也出现了,覆烧工艺得到推广,刻花与印花以及白地黑花等富有民间美术趣味的装饰技术被大面积采用。尤其到了南宋,高岭土的使用使青瓷的烧造成为美丽的现实,从此中国瓷器有了可与宝石比美的细腻质地与华美光泽。另外,从文化意义上说,民间趣味与文人审美在陶瓷上的体现,两宋做出了极大贡献与高品位的示范。任何一种文化形态上的高峰,必定有着坚实而广泛的民众基础,宋瓷的繁荣及深远影响,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活在民间的宋瓷,其实并不贵

既然宋瓷优雅,为何在今天的拍卖会上,频频刷新纪录的偏偏是那路花里胡梢的粉彩或珐琅彩?首先,这是时代风气的折射,或者说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出了问题。不少人受到清宫剧或电视里鉴宝类节目的误导,以为唯有清代官窑才代表了中国烧瓷业的最高水平。其实在旧时,收藏家们高度一致地认为,玩宋瓷才是最高境界,一件宋汝窑或哥窑的东西直抵十件清代官窑。清代那种艳俗的瓶子罐子,只能在暴发户家里显摆显摆。

其次,稀有性也是决定文物价值的一个因素。现在拍卖会上元青花拍得很高,那是因为存世量极少,只有100多件,而且多半在国外。而明代永乐、宣德两朝的青花瓷成交价格高,除了存世量较少之外,还因为当时用波斯、印尼等地进口的苏麻里青为呈色剂,后来这种原料没有了,改为国产的珠明料和浙料,永宣两朝青花那种恰如水墨画的晕散效果就差多了。物以稀为贵,永宣青花卖得贵是有道理的。

二十多年前,当民间收藏热刚刚升温时,在古玩市场甚至地摊上经常看到宋瓷一闪而过的身影,价格也不贵。一件景德镇窑的影青斗笠碗(俗称娃娃碗),品相完整的,也不过3000-6000元。建窑茶盏更便宜,1000元以内完全可以拿到手。上品一点的,比如磁州窑白底划花梅瓶或耀州窑刻划斗笠碗,三五万元也可以买下来。但当时人们并不当它一回事,现在它越来越少了,价格也一路攀升。

灰色地带的现实催生新的法规

按照现行的文物法规,凡出土文物是不能交易的。事实上,在市场上现身的宋瓷以及更早的汉唐时期的陶瓷,都以出土为主,代有传承的极少。但为何还是堂而皇之地在流通呢?这就说明现行法规在现实面前的软弱及严重滞后。

前些年,市场管理方为活跃市场,默许古陶瓷交易,而文物部门要监管市场,经常冲击、追查古陶瓷交易,两家互掐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后经多方博弈,达成了默契。如果有人举报,文物管理人员才会去市场目标明确地干涉一下,但此时店主若是振振有辞地说明自己卖的是高仿品,属于工艺品的范围,或者说自己看不懂,真伪不保,那么文管部门也无可奈何,一切由买卖双方自行裁定。

由是,市场上就出现了灰色地带。同样,由于古陶瓷造假的成本较低,市场上出现的假货也越来越多,收藏爱好者应有昕警惕。

前些年,由于同样的原因,宋代瓷器是不能上拍卖会的,除非卖家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藏品是祖传的。但近年来,市场管理开始采取相对灵活的策略。比如铜镜是近年来颇为热门的拍卖品种,而铜镜多半也是近年来出土的文物,年代远的可追溯到春秋战国,但照样上拍,并屡创佳绩。在铜镜的示范效应下,汉晋唐宋时期的古陶瓷也开始现身拍卖会,比如唐长沙窑点彩水盂、宋吉州窑彩绘奔鹿三足炉、三国越窑青釉杂耍乐俑、唐越窑粉盒、南宋仿官釉小洗、唐越窑青釉粉盒、唐越窑青釉直柄壶等精彩的高古陶瓷都现身国内几大拍卖行近年的大拍,并得到藏家的追捧,价格一路看涨。

而作为中国瓷器的天然代表,宋瓷的行情也在国内古玩市场再次启动,并预示着新一轮的升势。比如一件宋代景德镇湖田窑的斗笠碗,现在涨至两三万,而且店家不怎么愿意卖给陌生人。同样是宋代湖田窑的刻划小碟或碗,过去才一两百元一只,如今也涨了十倍。十多年前,某收藏家曾在东台路古玩市场购进一件与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成交的金代磁州窑黑地刻花梅瓶相似的梅瓶,当时也不过5000元。

如果将目光放到国内外市场来考察,就会发现境外的高古陶瓷拍卖价是国内市场价的数倍甚至数十倍,美国、英国苏富比、佳士得近年来高古瓷器拍卖都保持稳定上升的局面。例如纽约苏富比的2006年秋拍,一件金代磁州窑黑地刻花梅瓶以近18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2007年这家公司又拍出一件宋定窑白釉刻花龙纹盘,估价为330至500万人民币,成交价竟然达到人民币1263万元。纽约佳士得上拍一件北宋越窑刻花粉盒,估价3至5万美元,成交价为20万美元。一件南宋龙泉窑青釉折沿洗,估价4至6万美元,成交价接近40万美元。德国纳高公司也是一家拍卖中国高古陶瓷的大公司,它的价格走向代表了欧洲收藏家的心理价位和市场预期。

香港佳士得2002年秋拍的一件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碗以1239万港元成交,2004年这家拍卖行还有一件北宋磁州窑刻花褐彩梅瓶拍到1413万港元,香港苏富比在这一年的春拍中也有一件宋元时期的钧窑天蓝釉葵花式花盆连托拍到近400万港元。

这种态势也为现行文物法规的突破营造了一个庞大的背景。

如此奇妙的感觉,收藏家们都如春江戏水的鸭子那样感同身受。他们认为:随着国内大规模基建告一段落,这也许是宋瓷最后的收藏机会了。

实事求是地说,宋瓷一类的古陶瓷,被民间小心收藏,总比流向海外要好,更比砸碎了要好。当然,收藏这档事,关键在于鉴宝的眼光与把握机会的决断力,机会永远是存在的。今天在古玩市场里肯定能看到宋瓷的美丽身影,如果你有心去与它结缘的话,千万不要与它擦肩而过了。

宋瓷是矜贵的,它的身价应该还能提升很多。

宋瓷的宠爱在民间,它活在民间收藏家的关注与研究中。宋瓷历经近千年的战火与离乱,幸存至今天,是它的幸运,更是中华民族的幸运。你想做一个幸运人收藏者或投资人吗?不妨炼好眼力,一试身手。

上一篇:王秋杨 寻找行走的意义 下一篇:诚品 吴清友的“生命存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