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伟蓝图引领新蒲县跨越发展

时间:2022-09-03 04:29:23

宏伟蓝图引领新蒲县跨越发展

活力、魅力、花园、绿色,这是记者对蒲县的最初印象。

群山环抱中的山西蒲县,就像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在开阔通达的绿色画卷中,处处洋溢着自然风光的旖旎优美。

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蒲县老百姓奔小康的精神劲头十足,对未来充满了自信。

作为工业经济强县的蒲县,在临汾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发展同时,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强化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确定 “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蒲县”奋斗目标。

这就是,尽快步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突出抓好两个重点,引深推进五大战略,努力做好十件大事,全县建设百项工程的“12511”总体思路。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机械化让土豆成了“大气候”

在蒲县红道乡牛旺头村,农机大户韩根义正在驾着播种铺膜机种土豆。他很兴奋地对记者说:“我有100亩土豆田,如果用人工种要半个月的时间,人不仅累而且技术把握不准,现在用上农机具两三天功夫就能种完,既省力又高效,还能腾出时间搞其他创收”。

据了解,蒲县各种土豆生产机械拥有量已达到186台,机械化生产规模达到2万亩,与传统作业相比,亩省工3个到5个,工效提高近10倍,亩增收节支150元左右,已成为山西临汾最大的土豆良种基地、商品基地和深加工基地,现在正向“叫响全省,冲刺全国”目标挺进。日前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山西省唯一的土豆机械化生产示范县。

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孕育出了“蒲县土豆”这个响当当的品牌。凡是品尝过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其以口感好、营养高、个头大、耐储存等优点备受消费者青睐。因此,土豆生产一直是促进该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大头”产业,种植总面积达到5万亩,每年总产值实现5000万元。但土豆生产主要集中在地多人少的垣面地区,劳动强度大,尤其是播种和收获环节费时费力,落后的生产方式严重制约着该县土豆产业的发展。

县委书记乔建军、县长闫建国深有感触地说,土豆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鲜活载体,它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引领作用。我们更加坚定信心,一定要把土豆生产机械化这项工程做成做好。县委、县政府为把这一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立足实际,科学决策,确定全力普及土豆机械化生产,让“铁牛”发威使“神力”。为真正能使土豆生产实现机械化,他们做了大量打基础、蓄后劲、利长远、惠民生等卓有成效的工作。

山中乡山中村农机户尚天保买回了一台4S―5A型土豆收获机,享受到了2000余元的补贴,他逢人便说:“国家的政策就是好,县委、县政府的支持真给咱实惠呀!” 他们以政策激励作“驱动”,对购买土豆播种机、收获机的农户在国家购机补贴30%的基础上,还每年拿出一定的专项资金进行累加补贴,使补贴比率达到50%左右,并奖励在土豆生产农机化发展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引进良种添“精神”。为彻底打消一些土豆生产者关于“投入机械不划算”的顾虑,他们专门引进了丰产“克新一号”优质脱毒土豆进行全方位推广,使亩产大大增加,土豆生产者购买农机具的热情空前高涨,年初仅山中乡山中村就买回了13台产自山东的崭新土豆播种、收获机。示范带动活“全盘”。建立了三个示范区,高标准示范田规模达到5000亩。

这几天古县乡农机管理员张小明特别忙碌,他进张家田,走出李家地,为土豆农机户进行技术跟踪服务,及时解决了20余起土豆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农机具技术问题。先后举办了农机户技术培训2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召开不同规模、不同层面的机具操作现场会、演示会、观摩会30余次。县农机局局长申刘根介绍说:“在土豆产业发展中,不但要在土豆种收方面让机械化‘唱主角’,而且还要让其在土豆加工转化上‘唱红火’,中间我们架设了一座‘金桥’,就是延伸产业链条。”

“有了销路解了难,打通了心上‘牛角尖’,机器一转就挣钱,看来‘铁牛’越多越沾光”,这句顺口溜成为当地土豆生产者发展机械化的肺腑之言。

科学发展拓展腾飞的空间

县委书记乔建军说:“坚定不移地把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蒲县作为奋斗目标,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生殷实、环境优美的新蒲县是今年的大思路。”

继续强化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两个重点。安全生产上,做到“三个到位”,即责任落实到位,隐患排查到位,机制保障到位,逐步形成一套健全的有效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走出一条本质安全型路子。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模范县为目标,持续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年内完成环城绿化、城区柏山景区荒山绿化2000亩,完成20个重点企业绿化、20个重点村环村绿化,完成临大线百里绿色长廊建设和50个新农村通村路绿化;以“一川三垣”核桃林建设为重点,新栽植优质核桃2万亩,古县垣发展苹果5千亩;实施好2.5万亩退耕还林、天保工程、三北防护林造林任务;加快东川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步伐;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对煤矿、洗煤、焦化等企业重点监控;大力开展县城环境综合整治,扩大县城集中供热面积,实施好天然气集中供气工程,全面控制二次扬尘污染,不断改善县城环境质量。

县长闫建国告诉记者:“引深推进工业强县、农民增收、教育振兴、城市创建、民生改善五大战略,将极大地拓展蒲县发展的空间。”

工业强县战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尽快建成一批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矿井,力争全年煤炭产量达到500万吨;积极发展铸造集群,加快30万吨铸造基地建设,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落实整合后23座煤矿建设非煤项目的承诺,努力形成多元化产业格局。

加大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争取启动实施东岳庙维修工程和五鹿山、梅洞山生态旅游开发规划项目。帮扶支持发展企业,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倡导鼓励二次创业,制定优惠政策,争取更多的资金和好项目落户蒲县。

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年内完成2万亩优质核桃基地建设任务,通过2年到3年的不懈努力,全县核桃发展到10万亩,人均1亩,成为全省核桃种植大县。

突出抓好临大线沿线村、镇提档升级工程,建成新农村建设的亮点村、示范村、“窗口”村;争取“五个全覆盖”全面完成,实施好扶贫片区开发和沼气扶贫项目,继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争取资金,重点抓好节水农业、四沟水库、水利坝系、土地开发整理等工程,完成土地整理开发7300亩,新增耕地3800亩,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水土保持。

改善民生是夯实发展的基础

教育振兴战略,继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学校布局,投资1.2亿元新建高级中学,投资1900万元新建克城中学,新建荆坡小学、山中小学,完成薛关中学扫尾工程,改扩建黑龙关中学、古县小学等4所学校,进一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在短时期内,把蒲县教育的硬件基础打牢。大力提升师资素质,再公开招聘150名二本B类以上优秀大学生,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坚决落实教师待遇,做好教师绩效工资兑现。继续重奖贡献突出的优秀教师,形成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

年内完成县城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设计编制工作,城市建设要大力度、大投入,紧紧围绕翠屏、迎宾、桃湾、荆嘉四个新区建设,年度完成投资3.5亿元,实施好锦绣大道、翠屏山森林公园、城区河道治理、蒲伊南街贯通、荆嘉路景观工程、体育馆、蒲子文化中心、县医院、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十项城建重点工程,使城市面貌有一个质的飞跃和变化。品位形象要大改善,大提升。大力实施城市绿化工程,增加绿地面积,建设休闲花园。深入开展县城环境综合整治,营造整洁、有序、文明、安全的城市环境,使县城更具魅力。加快交通建设。年内完成投资1个亿的向南临吉高速连接线工程,力争向北霍永高速连接线尽快开工建设。投资400万元,实施罗克线路面加固工程,完成好9条通村公路路面铺油工程,实现村村通全覆盖,打通北唐侯至下刘村,马茹河至槐树,分别实现薛关至古县,太林至乔家湾的循环。全力抓好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使农民享受到国家惠农政策带来的实惠。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努力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全力做好集中供热供气工程,完善机制,扩大面积,加强管理,惠及更多县城居民。投资5000万元,实施集中供气工程,年内实现入户供气。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范化管理,提高农民受益面。不断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和重点优抚对象生活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实施“天眼”工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深入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继续加强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公开、民主、竞争、择优,继续加大年轻干部的选拔力度,注重实绩、崇尚实干,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更加重视人才工作,实施“百名人才战略工程”,从今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招收100名优秀大学生充实到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等方方面面,形成人才的后发优势。通过激活干部和人才这个发展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人才济济、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继续推行县级领导“三联四定”责任制和工作落实“六大机制”,实行干部工作承诺制,从四套班子分管领导到县直部门乡镇实行工作承诺制,向社会公开承诺全年要办的重点工程项目和重点工作,明确目标任务,接受社会监督,年底公开交账。

上一篇:为了那双明亮的大眼不蒙尘 下一篇:古稀老太扳倒“火车不是机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