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中灵动思维 在图中升华数学

时间:2022-09-03 03:59:46

【前言】在图中灵动思维 在图中升华数学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部分教师(特别是教龄较长的教师)对旧教材的知识点很熟悉,认为反正是掌握某个知识点,情境图教不教无所谓。比如,一年级上册的“8加几”教学,原先的教材是没有主题情境的,教“8加几”一般从复习“9加几”迁移引入,实验教材则以情境图的形式引入,但由于“情境图...

在图中灵动思维 在图中升华数学

摘 要:“情境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其意图在于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本文立足新课程教材呈现丰富多彩的情景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存在“看图倾向性”的现状,并对这些现状的影响要素从“数学学习的动力、理解、组织、评价”等视角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促进小学生看图思维发展策略:激发看图渴求度、活化材料丰富度、提炼看图深刻度、扶正看图评价度,以促进思维的灵动,知识的升华。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情境图;看图倾向性;培养策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新教材图文并茂,色彩明丽,孩子们爱不释手。主要体现在教材中的图,每一单元每一块知识前教材都安排了一大幅的情境图,贯穿整块知识的学习;在每一节新课前又安排与新知相关的情境图,就连练习等也离不开情境图。这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变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为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课程资源。但是众观学生的看图现状,还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笔者对小学生看图倾向性做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

现状扫描

现状一、看图材料――被扭曲的理解

部分教师(特别是教龄较长的教师)对旧教材的知识点很熟悉,认为反正是掌握某个知识点,情境图教不教无所谓。比如,一年级上册的“8加几”教学,原先的教材是没有主题情境的,教“8加几”一般从复习“9加几”迁移引入,实验教材则以情境图的形式引入,但由于“情境图”的情境信息比较丰富,如果教师引导不当,学生就容易在情境图中流连忘返,从而影响算法探索与交流。这时,不少教师就开始打退堂鼓,又回到直接出示算式的老路上去了。

现状二、看图指导――真是纸上谈兵

在一年级的课堂上时常听见这样问题:“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仅此而已;这些对入学不久的孩子来说真是空洞,难怪他们看不出画里行间所蕴藏的精髓,更看不出问题,得不出独到的体会及创新见解。学生自以为“看”懂了,上课提不起情绪听课,影响了听课效果,情境图激趣教学陷入了一种隔靴搔痒的尴尬境地?

策略探寻

一、激发看图的渴求度――“喧宾夺主”

当代教育心理学家们指出:“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渴望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负担。”在情境图中激发学生看图渴求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在看图中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自觉主动地全身心参与到看图活动中,以提升其学习数学的动力。

1、让情境图生活化

教师要尽力为他们营造轻松平等的教学氛围。平时要多位于孩子高度看教学,多从孩子的角度观察事物,和孩子们多交流了解他们的喜好,还可在班级中做调查,看看学生对什么样的学习素材,学习方式最感兴趣,然后对情境图进行适当处理和改进。

2、让情境图实践化

在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状:老师费劲心计、辛辛苦苦组织的设计情境图,结果却不受学生欢迎?这说明教师对学生还不够深入了解,没有真正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试想对于不太看电视的农村孩子来说怎么会对“幸运52”感兴趣呢?怎么知道大超市是什么样的呢?所以教师在教学情境图前一定要考虑是否适合当地的孩子,深入了解孩子们到底喜欢什么,找到看图内容与兴趣的结合点。

3、让情境图动态化

教材中的情境图多是半成品,往往以结论式的呈现而少了过程,静态的情境图又受篇幅、教学内容、目标的限制不可能把多元的生活因素都体现在一幅情境图中,且并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的学习。

二、活化材料的丰富度――“厚积薄发”

看图材料中所描述的情境,所包含的数学思想,所呈现的数学问题,都会对学生的人本对话产生刺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对于“新鲜事物”―情境图的理解直接影响学生对看图素材的认识。因此,教师因如何身先士卒理解情境图,优化情境图,并开发为学生的看图材料呢?

1、看懂情境图

所谓看懂情境图,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看懂图的意思,认识图上的素材。

教材中的图增多,可能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老师学生看不懂的物体。

第二层次,理解图的意思。

教材中的情境图并不是教学中唯一的选择,它只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如果有比教材的情境图更好的素材,我们也可以进行替换,但前题是必须充分理解情境图所表达的意思。

2、用透情境图

当我们在教学中选取了教学资源时,就应该把它用透、用好。如果每一节课的情境图都用透了,我们的课就不会存在时间有多余的情况,相反,如果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他们从图上的发现往往会出于老师们的意料。

3、厚实情境图

从某一个角度讲,教材上的情境图是死的,只是一个教学资源的模板。要用好教材中情境图的潜在资源,还需要对情境图进行适当的处理。

三、提炼看图的深刻度――“穿针引线”

教给学生数学方法,犹如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学生一旦科学地掌握了方法,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便大大增强,他们就可以运用数学思维方法的“武器”,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1、归纳“四条主线”法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指导学生看图方法归纳为:四条主线法

看文字:看情境图旁边的文字信息,一般介绍情境图的背景,情境图的概况、补充情境图中的静态信息。

看数字:数学用其优美的符号表现其简洁美,作为数学的情境图更多展现情境图中符号化了的补充信息,让学生为情境图找回生活的原型,理解其深刻的内涵。

看图画:这是孩子们关注的一步,让学生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分析画面,提出和解决问题。

看问题:问题是行动的方向盘,一个明确的问题就如为孩子点亮了明灯,指引其前进的方向。

2、指引看图步骤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当他们面对色彩鲜艳的情境图画面时,吸引他们的往往是图形的外表,卡通的形象,童话故事的内容,事件的本身。因此,要让他们从情境图中抽象出隐藏着的数学问题,就需要教师有目的的指导观察。

2、兼顾整体与局部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在看图时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一局部来代替整体图义的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指导学生看图时先从整体上把握理解图义,再根据问题的要求进行局部细致的观察。

四、扶正看图的评价度――“如虎添翼”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看图”的重要手段。

现代数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矫正学生看图的倾向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动看图、自主看图的积极性,才会让学生在亲近数学中拥有一个数学学习的心向!在拓宽视野中拥有一双数学的眼睛!在开掘智能时拥有一个数学的头脑!

参考文献

[1] 斯苗儿主编.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 林良富主编.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宁波出版社.2004

[3] 庞维国著.数学学习与教学设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 《灵活处理,让情境图更有效》/杨灵君/临海市临师附小

[5] 《别把“情境图”教学上成“看图说话课》/郭宗跃,田奇述/《小学教学设计(数学科学版)》

上一篇:师爱,永不“退”色 下一篇:普通高中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