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自我妨碍研究概况

时间:2022-09-03 03:24:43

国内外自我妨碍研究概况

摘要:自我妨碍是指人们为了保持自己胜任的形象,为自己的成功设置障碍的现象。自我妨碍包含行为式自我妨碍和自陈式自我妨碍两类。现有研究广泛采用Rhodewalt于1990修订的自我妨碍量表。自尊、抑郁、自我效能感,以及个体的学业成绩,所面临的任务的性质、所处社会情境及个人先前经验等均与自我妨碍行为相关。

关键词:自我妨碍;自尊;自我效能感

自我妨碍是指人们为了保持自己胜任的形象,为自己的成功设置障碍的现象。个体主动安排他们行为的情境,如果表现低劣,那么这些情境将被视为表现低劣的原因,而不是个体缺乏能力或价值[1]。

1.自我妨碍的概念界定

最早使用自我妨碍策略这一术语的是伯格拉斯和琼斯,他们认为自我妨碍在个体自尊可能受到威胁的情境中采取的一种策略,用以保护或增强自己的自尊[1]。通过参与一些明显能够减少个人能力的活动,那些自我妨碍者可以貌似合理地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比如努力),而不是内部因素(比如能力)。

Bird[2]认为自我妨碍是个人付出努力以减少可能的来自自我或他人的消极评价的一种过程,个体使用自我妨碍策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个人对失败的责任。

自我妨碍的定义多种多样,但是大多数的研究者做出的定义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认为自我妨碍是个体事先对自己认为重要的表现可能的成功设置障碍的一种行为。

2.自我妨碍的类型

自我妨碍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所设置障碍的形式的不同,Arkin和Baumagardner将自我妨碍划分为“己获得的妨碍”和“声称的妨碍”两类[3]。其中,已获得的妨碍是真正降低可能的成功的妨碍;而声成的妨碍则是个体报告自己拥有的妨碍。后来,学者Leary和Shepperd用“行为式自我妨碍”和“自陈式自我妨碍”分别替代“己获得的妨碍”和“声称的妨碍”[4]。自此,将自我妨碍划分为行为式自我妨碍和自陈式自我妨碍两类,被学界广泛接受。

3.自我妨碍的测量

1982年,Jones和Rhodewalt编制自我妨碍量表,用来测量个体在被评价情景中使用行为式自我妨碍或宣称式的自我妨碍特质倾向。该表包含25个项目(其中8项为反向计分),采用5点计分。之后,Rhodewalt[5]于1990修订该量表,抽取负载显著的14个题项形成新的量表,继续采用5点计分。修正后的量表包含特质自我妨碍的两个维度:寻找借口分量表和减少努力分量表。

4.自我妨碍的相关研究

4.1 自尊与自我妨碍

在面临可能的失败情境,低自尊的个体倾向于采用自我妨碍策略来自我保护,避免可能带来消极的和自我相关的反馈 [6]。

高自尊者与低自尊者都会运用自我妨碍策略,但是他们的动机不同[6][7]。高自尊者使用自我妨碍策略是为了来增强他们的自尊;而低自尊者使用自我妨碍策略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形象,避免失败时将他们失败的原因归结于他们的自身,如能力不足等。

4.2 人格特质与自我妨碍

Levey发现,各种人格特质中,抑郁最能预测自我妨碍行为。泰斯在研究中发现,价值感及自尊,与使用自我妨碍策略有关[7]。后来的学者在对学校学生的研究发现,学生的自我意识、低自我价值,能预测自我妨碍策略的使用。

4.3 性别与自我妨碍

自我妨碍在性别上面的差异方面,不同研究有不同的发现。泰斯[7]发现,在使用自我妨碍倾向方面,并无性别差异存在。

除此之外,有研究[8]中发现,学生在班级上的学业能力和智力表现,与使用自我妨K策略的情况有关联。

参考文献:

[1]Berglas S., Jones E.E.Drug choice as a self-handicapping strategy in response to noncontingent succes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8, 36: 405-417

[2]Bird B.S.Snyder’s research on self-handicapping,excusing,and hope.Overview and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1998

[3]Arkins R.M., Baumgardner A.H.Self-handicapping.In J.H.Harvey& G.Weary(EDs.),Basis issues in attribution theory and research(pp.169-202).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85

[4]尚丽娟.初中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5]杨晓红.大学生学业自我妨碍及其内部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1.

[6]Baumeister R.F.,Tice D.M.& Hutton D.G.Self-presentational motivations and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in self-esteem.Journal of Personality,1989, 57:547-579

[7]Tice D.M.Esteem protection or enhancement? Self-handicapping motives and attributions differ by trait self-esteem.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1, 60: 711-725.

[8]Urdan T., Midgley C.Academic Self-Handicapping: What We Know, What More There is to Learn.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01, 13(2):115-138

上一篇:有效教学在初中物理实验课中的应用 下一篇:中职语文教学课改革要重点提高学生“四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