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03 03:13:01

浅论初中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摘 要】语言是沟通交流、增进交往的有效“抓手”。数学学习活动离不开“说数学”活动。“说数学”已成为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内涵。本文作者根据教学感悟,对初中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认识和举措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社会交际

社会实践学认为,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观念碰撞、增进信任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社会交际离不开“语言”,展示观点离不开“语言”,互动探讨离不开“语言”,语言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学习对象在学习进程中需要进行交流、探讨等活动,这其中就需要借助于“语言”这一工具。语言表达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生所必备的学习能力素养。培养和提高初中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让初中生能够将所思、所想、所感,运用数学语言清新、直观、明了的表达,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本人现简要论述对初中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初步认识和举措。

一、实施互动教学活动,引导初中生“说数学”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为显著、逻辑性较为严密的基础知识科学。学习对象经常需要运用数学语言这一“介质”,将自身对数学知识内容的认知、对数学案例解析的观点等进行展示和表现。但有很多初中生是“哑巴式”数学学习活动,“解题能力强、语言表达差”,内心明晰,但“说不出来”,“茶壶煮饺子―有话说不出”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教师要营造让初中生“主动说”的教学环境,设置互动合作教学活动,组织初中生参与教师开展的双边互动活动,鼓励初中生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与其他学生个体进行讨论,将自己对数学知识点的认知见解以及问题案例解析的策略观点,运用数学语言进行展示,并与其他学生进行深刻的讨论和交流,在深入互动、悉心探讨中,推动和引导初中生有效“说数学”。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节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知识点教学中,教师采用师生合作讨论的互动式教学方式,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师:组织初中生复习四边形的性质,向学生提问:“平行四边形作为特殊四边形,具有四边形性质基础上,还具有哪些性质?”

生:合作讨论,生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

师:平行四边形边和角具有什么特征?

生: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邻角、对角、邻边、对边的数量关系,并将探索所得结果进行小组交流活动。

生:学生代表汇报观察讨论结果: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初中生学习群体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中,教师“问”和学生“答”有效开展,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渗透在其中,达到了“既提高数学认知度,又提升数学学习效果”双重目标。

二、拓展案例解析过程,组织初中生“说数学”

学习对象“说数学”的过程,其本质就是将探析的过程、解析的思路、推理的进程进行展示和呈现的过程。但笔者发现,有少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过分注重学生解析思路的开展,而忽视学生探析过程的展示,经常将“说”思路、“说”过程、“说”解法过程“省略”。案例作为课堂教学素材重要组成“份子”,其整个解析过程能够为初中生“说数学”能力锤炼提供“平台”。因此,教师应充分拓展和延伸案例解析的过程,将初中生“说数学”活动融入解题整个过程中,在探知问题条件、找寻解决问题思路、辨析解题过程、归纳解题方法等“枝节”中,组织和引导初中生将所探、所想、所获运用数学语言进程“呈现”,切实锻炼和提高初中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如图所示,半圆的直径DB,AC是该半圆的切线,BCAC。已知BD=2,设AD=x,CF=y,试求关于x与y的函数解析式”案例讲解中,教师在问题条件感知、解决问题思路、问题解答过程等环节,渗透“说数学”活动,要求初中生结合问题条件内容,说出该问题条件所揭示的内在关系以及知识点内容,初中生指出:“该问题涉及到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直角三角形以及一次函数解析式等知识点”。组织初中生用数学语言说出推导的思路和依据。在问题解答过程中,教师采用“生说师写”模式,让初中生用数学语言展示解题过程,教师根据初中生数学语言内容展示其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将案例解析活动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进行了有效融合,提供了“说数学”时机,在推进案例解析活动的同时,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

三、巧借教学评价手段,推动初中生“说数学”

教学评价,是教师遵循教学原则、教学标准,运用教学语言,评判教与学活动优劣的手段方法。初中生作为课堂教学的“直接对象”,需要深度参与教与学效能的评判活动。教学评价正好为初中生“说数学”活动开展提供了有效“载体”。因此,教师在教学教学评价手段运用时,应创新理念,不拘一格,让教学评价成为推动和提升初中生“说数学”重要“基石”。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让初中生自己深刻评,成为评价教学的“实施者”,组织初中生根据他人评价,认真思考、深刻分析,自己找出学习活动的不足以及解决的举措,让初中生运用数学语言展示出来,表达出来。另一方面让初中生“听”别人“评”,成为评价教学的“接受者”,学习“所长”,避其“所短”,在初中生自我反思整改基础上,让学生代表阐述解题思路和观点,其他初中生当“听众”和“评委”,对所阐述的观点和见解进行思考辨析,吸取他人优点,改正自身缺点,并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总之,作为社会交际能力重要组成要素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培养活动应渗透和落实于点滴教学进程中,多鼓励初中生“说数学”,多引导初中生“说数学”,多实施初中生“说数学”。

【参考文献】

[1]赵伟.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年07期

[2]张金伙.明晰特征找准对策――数学语言教学的几点体会[J].才智,2011年19期

上一篇:第二节 场面描写中的声音元素 下一篇:案例教学法在《非参数统计》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