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难阻家纺前行

时间:2022-09-03 03:07:40

过去的2008年,无论大到世界各国经济,还是小到企业发展、居民生活,都难以用简单的“不平凡”三字来概括。而08年年对于中国的家纺产业来说更是如此,这一年,我们经历了上半年的CPI持续走高、紧缩的调控政策;也遇到了下半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即使如此,中国家纺行业仍然在风雨中前行,发展的脚步并未停歇。

2月28日举行的中国家纺协会四届五次副会长扩大会议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家纺协会会长杨东辉就2008年行业发展作了总结,并对2009年如何走出困境提出了思路。

家纺行业风雨中前行

面对2008年复杂的市场形势,家纺产业集群不仅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意识有很大提高,充分发挥产业链配套完整的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出口不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虽然2008年产业集群的增长幅度有所回落,但中国家纺协会统计的15个产业集群仍实现了产、销、利的同步增长,利润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008年行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动荡,国际市场低迷,加之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上升,特别是以出口为主导的企业受到较大冲击。家纺协会统计了75家企业,而统计数据表明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大幅回落,利润出现负增长。

在这75家企业中有62家填报了出货值,其中以出口为主(出货值超过工业销售产值50%)的企业有21家,21家企业中有14家企业的利润总额增长为负值。21家企业出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的平均比例为77.47%,产销与上年基本持平,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行业骨干企业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大自主品牌的建设,打造国际品牌,努力创造多元化市场的格局。通过管理创新,产品开发设计创新,提高了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通过加强技术改造,广泛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及工艺,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了产品附加值。特别是加大了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技术改造力度,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同时又通过节能降耗创造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杨会长介绍道,九家中国名牌毛巾企业实现了内外销两位数增长,2008年九家中国名牌毛巾企业通过品牌战略的良好实施,出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例平均为三分之一以上,在主营业务收入和出货值上均取得了两位数的增长。而11家床品品牌企业,克服种种不利的影响,2008年产销利的增长均在10%以上,利润率高达7.5%,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并比上年略有增加。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2008年对于家纺行业来说的确遇到了很大冲击,多项经济指标也有回落,但我们仍不难在这些数据背后看到令我们欣喜的一面,金融危机不能掩盖住家纺行业的发展势头,而通过各品牌企业的成功经验,对于2009年各企业也表示仍然充满信心。

出口有喜有忧

2008年全社会家纺行业产值达到8800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11.5%。据海关统计,2008年家纺产品出口金额246.8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14.31%(如剔除美元贬值的影响实际增长约为6%);进口11.47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3.16%。2008年1-12月,家纺产品出口金额实现正增长的占75%,出口增长的产品金额增长明显高于数量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被子一直是家纺产品中出口最大的产品,今年的出口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其中数量增长为-4.31%,金额增长为-0.59%。这一方面是由于出口需求萎缩;另一方面与国家出口退税的调整也有一定关系,被子在海关出口中属94章,在2008年8月1日出口退税上调3个百分点时,没涵盖在内,到2008年11月才执行出口退税14%。9~12月的出口都不太理想。

出口金额前十个国家和地区为美国、欧盟、日本、阿联酋、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香港、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吉尔吉斯坦,对这十个国家地区的出口金额149.2亿美元,占总出口金额的73%。值得关注的是对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坦的出口,今年1~12月出口金额同比增幅达96.94%和58.55%,成为我国家用纺织品出口的第六大市场和第十大市场。而对香港地区的出口同比还下降了3.89%,位列第七。

从上表还可看出,2008年1~12月对这十个国家(地区)的出口金额增长为12.10%,低于平均增幅2.11个百分点,如除去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坦,则增幅为8.92%,低于平均增幅5.39个百分点。市场多元化趋势明显,对乌克兰、智利、沙特阿拉伯、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西、越南、塔吉克斯坦、蒙古、朝鲜等国的出口增幅分别达到了33%、41%、32%、93%、24%、21%、44%、74%、55%、343%、539%、151%,远远高于平均增幅。

出口金额排名在前五位的地区为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上海市、广东省。2008年1~12月前五个省(市)的出口金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78.94%,达177.5亿美元。排名前五名的省份出口平均增幅为11.23%,低于平均增幅3个百分点。上海的出口首次呈现负增长,为-0.8%,山东、浙江、广东的出口均低于平均增幅,出口大省今年受影响较大。

靠特色与创新扭转局势

在2008年的家纺行业运行分析中,我们看到几个特点:增速回落,效益下降,结构调整,洗牌加速。而主要原因首先在于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我国家纺出口的主要市场美国、欧洲、日本相继出现需求萎缩。外销不畅,内销市场压力加大,供求矛盾突出,市场格局发生变化。其次是人民币升值,2008年家纺产品出口对美元的平均结汇率较2007年提高了8%,按246.8亿美元的出口总额算,直接减少了行业企业效益约140亿元人民币。加之国内原材料价格波动,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提高,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投入加大等。内外因素的影响,考验了企业的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促使企业加大了挖潜增效的力度,从而保证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平均利润率为4.54%,高于国家统计局所能搜查到2135家家纺企业的4.2%平均水平的数据,也高于全纺织行业3.45%的平均水平。在调查的75家企业中高于4.54%平均利润率的企业占调查企业总数的36%,其中利润率高于8%的企业占17.3%。

在国外市场萎缩的情况下,仍有一些企业出口增长超过20%,甚至有些企业出口增长超过50%。“他们主要是因为产品有特色,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强。”杨会长分析道。如在美国市场受到需求萎缩和美元贬值的双重冲击下,许多家纺产品经受了考验,迎难而上,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据美国海关统计,2008年美国进口棉质床罩(美国海关编码:362),全球进口金额为10.11亿

美元,同比增长0.67%;而从中国进口的金额为5.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88%;中国占全球的进口金额比重为58.29%。棉质毛巾(美国海关编码:363)美国在全球的进口金额为13.29亿美元,同比增长3.34%;而从中国进口的金额为2.8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1.87%;中国占全球的进口金额比重为21.17%。化纤地毯(美国海关编码:665)美国在全球的进口金额为7.15亿美元,同比下降7.24%;而从中国进口的金额为1.86美元,同比增长了10.04%;中国占全球的进口金额比重为25.98%。中国的家纺产品金融危机中,显示出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据杨会长介绍,在一月份的法兰克福的展会上,产品特色明显的企业订单一般都很满。有的企业春节期间不但没有放长假,而且还要加班加点,因为春节期间就要出货。有的企业已经从OEM跨越到OBM,在国外设有公司、设计和营销团队,在一月份整个出口不利的形势下,出口2000多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9%。有的企业有多项国际认证、出口形势一直比较好。有的出口企业有效整合社会资源.降低了成本,利润大幅度提高。“这些案例,为我们行业克服金融危机,迎接新的挑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杨会长表示。

变革与自律是2009年的主旋律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直接导致的全球性需求下降、实体经济下滑的趋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边”和“底”。而全球性救助计划导致货币猛增和各国为了保持出口竞争力,开始进行竞争性货币贬值等违约性货币大战以及贸易保护加剧等等,都给2009年的形势带来很大不确定性。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杨会长表示,能够使企业更加适应金融危机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新变化,而变革才是企业的治本之策,而不是权宜之计。及时把握当前,化解“近忧”,又能立足长远,深谋“远虑”,是完成企业周期性蜕变的重要举措,如果不能完成这一系列的变革,即使形势好转了,我们也很难驾驭变化的新形势。对此,杨会长将他对2009的工作思路总结为两点:变革与自律。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变革。无论是由于长辈年岁偏大,需要子继父业,还是建立充满活力的现代企业领导体制和灵活完善的管理运作机制,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建立起现代化企业的管理体制、科学的治理结构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都需要由老板一人强势向组织的强势转变,尤其是在经济严峻的形势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变革尤为重要。机制上的变革,这其中就包括了企业创新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危机管理机制、人才激励机制,企业进入成熟期必须要建立长远的战略目标、规划和完整的运行机制,形成“不要招呼自要行”的运行机制和系统能力。此外,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产品结构的变革、商业经营模式的变革、企业文化的再造等也都是企业变革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处理得当。才能使企业走出另一番天地。

在众多不确定因素的2009年,国内外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商业摩擦不断增多。行业自律对于家纺企业的意义变得尤为重要。低价竞争、相互挖人、模仿侵权、扰乱市场等一系列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都有悖于家纺协会历来提出的协同精神,企业之间的竞争应该在绿色环境中竞争,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使得企业在价值链条的分工明晰而协作紧密,能否在全球市场有所作为,社会责任甚至超越经济指标成为重要砝码,是企业成熟的重要标志。而节能减排不仅是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同时也是使命、是责任,变被动为主动,就会赢得更强的竞争力。

危机的到来加快了我们转型的步伐,也迫使我们要更加迫切地寻求积极有效的变革。只要我们紧握经营的罗盘,更好的完成自身的变革,相信中国家纺风雨无阻,定能促进更大的发展。

上一篇:行业的春天 下一篇:纺织品下乡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