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52例分析

时间:2022-09-03 12:34:35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52例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对52例各类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无张力修补治疗。结果:与传统疝修补手术相比,此法具有方法简便、手术指征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等优点。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疝病理生理的手术方法,具有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关键词 腹股沟疝 无张力修补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086

资料与方法

2003年2月~2010年2月收治腹股沟疝患者52例,男45例,女7例;年龄21~79岁,平均56岁。斜疝44例,直疝8例,其中双侧疝8例,复合疝3例,复发性疝10例(8例为传统手术方法修补后,2例为在外院用补片后),隐匿性腹股沟斜疝1例,经B超检查明确诊断后手术[1]。同时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肺气肿、前列腺增生症、过度肥胖、严重腹水等8例。

手术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和局麻,按传统方法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腱膜上下无须广泛分离。钝性分离提睾肌,找到疝囊,游离精索,将疝囊完全游离至疝囊颈部。小疝囊不作切开,直接将疝囊经内环口翻入腹腔,疝囊较大时则行疝囊横断,远端止血后疝囊底部用电刀灼孔防术后阴囊积液。近端分离后结扎,但不要高位结扎,使大疝囊变成小疝囊,然后再将“小疝囊”推入内环口送入腹腔,将锥形充填物充填入疝环内,充填物边缘与腹横筋膜平行,周边缝合固定。特殊情况处理:由于疝环过小,剪掉充填物内的1~4个支撑花瓣;疝环过大,用两个充填物相互缝合后置入疝环内。提起精索,于精索后平铺网状补片,覆盖整个腹股沟管后壁,四周固定,其外方确保与腹股沟韧带缝合,下方与耻骨结节腱膜组织缝合,最后缝合外层组织至皮肤。

术后处理:术后伤口常规压砂袋4~6小时后可下床活动,常规应用抗生素3~5天。

结 果

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时间25~60分钟,平均42分钟。术后6~8小时均能起床活动,最长者27小时,3周后均恢复日常活动。切口疼痛时间2~3天,切口疼痛明显轻于张力性疝修补术,少数耐受差者肌注镇痛剂或口服止痛片即可,2例出现术后伤口持续疼痛。术后4例体温37.4~38℃,第2天或第3天体温均恢复正常。7例并发前列腺增生症的老年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尿潴留,予留置导尿管,3天后拔管,自行排尿;阴囊水肿3例;腹股沟积液4例,经穿刺抽吸而愈。全部病例7~9天伤口愈合后出院,无1例伤口感染。围手术期亦无1例发生心、肺、脑并发症。随访2~24个月,无1例复发。

讨 论

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方法破坏原有生理解剖结构,伤口剧烈疼痛,恢复时间较长,且术后复发率7%~12%[2]。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利用人工复合材料进行无张力疝修补的最新方法[3],已成为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手术方式。

无张力疝修补术所用材料由聚丙烯单丝编织而成,不可吸收,无排斥反应,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能迅速与人体组织黏合固定。术中用锥形充填物填塞疝环的形式修补缺损,其突入腹腔内的部分在物理学上有一定的对抗腹压、降低腹压在内环口局部产生压力的作用,再用人工网片修补腹股沟管后壁,通过组织的黏合作用及人工合成网片内增生的纤维组织,形成较为坚实的组织结构,达到有效修复腹股沟管后壁的目的,尤其是充填较大缺损,还起到了预防复发的作用,显著降低复发率。

本组因为采用了无张力修补术符合现代解剖生理基础,故增加了腹壁组织抗腹压增高能力,防止术后复发。不需要增添特殊设备,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尚培中,张振海,刘景章,等.疝囊造影术诊断隐匿性腹股沟斜疝.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2,17(3):183.

2 吴肇汉.无张力疝修补术-疝修补手术的新趋势.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2):65.

3 杜晓辉,郑伟,李沛雨,等.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应用.医学杂志,2001,26(12):931.

上一篇:血液灌流(HP)抢救危重型有机磷农药中毒6例 下一篇:脑梗死的发病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