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情介入的犯罪中既遂与未遂研究

时间:2022-09-02 11:59:15

特情介入的犯罪中既遂与未遂研究

【摘要】特情介入的犯罪案件与普通的犯罪案件不同,它的既遂与未遂有着另外一套标准。本文以一则案例引起的分岐说明法律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可能产生的量刑分岐,并以我国的特情介入的犯罪案件界定标准说明特情介入的犯罪中既遂与未遂审判的标准。

【关键词】特情介入 犯罪 既遂 未遂

一、以一则特情介入的犯罪案谈犯罪的既遂或未遂的问题

张某系一名吸毒人员,其长期向贩子刘某购买。后张某因涉及其它案件被公安人员抓获,张某交待出刘某贩毒的事情,为了立功,张某愿意与特情人员配合抓获刘某。后张某给刘某打电话,将特情人员马某介绍给刘某且声称马某需要。刘某带到交易现场,在准备交易时被公安人员当场抓获。后在庭审过程中刘某向法院提出其是受到特情人员诱惑才贩卖,他所携带的未流入社会,应按贩卖未遂处理。人民法院经过研究,认为刘某在主观上有贩卖的动机,即使该次不贩卖给特情人员也会贩卖给他人,于是依然判处刘某犯贩卖罪(既遂),然而该次未流入社会,未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依法予以从轻处理。

二、对特情介入的犯罪案件谈犯罪既遂或未遂问题的分析

从以上特情介入的犯罪案件的判处可以看到,目前我国的犯罪案件会因特情人员的介入造成犯罪既遂和未遂的分岐,现结合以上的案例说明特情介入的犯罪案件中可能会出现的既遂和未遂的问题:

(1)贩子的犯罪记录与认定。在以上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刘某是一名贩子是主观的认定,实际上他虽然有数次犯罪的嫌疑,然而他没有实际上的犯罪记录。如果因特情人员介入指控他贩卖,他可以以没有犯罪记录为理由,说明自己没有贩毒的意图,刘某可辩说自己是因为受到特情人员的引诱才开始贩卖。现在他贩卖的落入特情人员手中已不会危害社会,他会认为自己是犯罪未遂。

(2)贩子的携带与认定。在以上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刘某携带了参与该次的交易且被抓获,所以公案机关会指控他贩卖。然而在实际办案的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种情况,即刘某没有随身携带,他将放置他处,然后要张某与徐某一起去拿。然而在拿的过程中,刘某可能会发现徐某为特情人员,然后一口咬定自己没有,自己不存在贩卖的事实,这会也造成贩卖未遂的问题。

(3)贩子的主观动机与认定。假设刘某是一名没有犯罪嫌疑、没有犯罪记录的吸毒者,他有可能听到张某向他介绍徐某,内心认定这是一笔有利可图的生意,然后决定开始贩卖数量巨大的,此时他被抓获。而刘某贩卖的已落入公案机关的手中,这次的贩卖行为没有造成社会的危害。刘某也可以宣称交易的对象是特情人员,自己没有构成犯罪行为,这是贩毒未遂。

三、对特情介入的犯罪案件谈犯罪既遂或未遂问题的界定

(1)犯罪精神的界定。所谓的精神论定,大致将既遂和未遂分为两种情况,即行为人过去没有考虑过贩卖,然后在特情人员引诱的情况下第一次贩卖,这种情况可认定为贩卖未遂,这是由于过去该行为人没有贩卖的意图,他只是被特情人员引诱而一时起意犯罪,且贩卖的过程没有完成,所以它应属于贩卖未遂。然而如果行为人有多次贩卖的嫌疑,哪怕过去证据不足无法为此判刑,然而这一次他贩卖给特情人员,那么依然可叛贩卖既遂。这是由于他有多次贩毒的意图,如果该次贩卖的对象非特情人员,那么犯罪行为已遂。

(2)犯罪机会的界定。为了打击犯罪,司法实践中会让特情人员与贩子接触,然后用引诱贩子交易的方法让犯罪成已成的情况。然而依我国法律的精神,要给贩子定罪,需购成“人赃并获”的事实。如果特情份子因故没有抓到贩子贩毒的实际证据,就不能以贩卖罪指控贩子。公安人员只有待特情人员与贩子在交易的过程中,找到交易的证据才购成犯罪既遂的实际。

(3)数量的界定。特情人员在引诱行为人犯罪时,有时会提出大数量的交易,这些数量有可能使行为人被判死罪。然而必须意识到,行为人有可能是因为受到交易条件的诱惑以致挺而走险犯罪,这与普通的犯罪性质略有区别。因此如果特情人员提出大额交易介入每品犯罪案,行为人已实施贩毒行为,它应依据犯罪精神的界定审判,然后依予轻判。

(4)间接引诱的界定。有时特情人员依照案情的需要,会引诱贩子与第三方接触,在贩子与第三方交易时,公安机关人员出现,抓获了贩子。此时虽然贩子是与第三方交易,然而由于交易的起因是受特情人员诱惑,因此对既遂或未遂的界定应参照犯罪精神的界定方式判断犯罪既遂与未遂。

四、对特情介入的犯罪案谈犯罪既遂或未遂问题的认定

从我国特情介入的犯罪案件谈犯罪的既遂或未遂界定的尺度来看,依以上的案例而言,可作以下的认定:

(1)犯罪的动机认定。以刘某与特情人员接触的案例来看。刘某过去已有数次贩毒的嫌疑,他有足够的犯罪动机。该次他受到特情人员的引诱实施贩毒行为并被抓获。以犯罪精神的界定为标准判断,他已构成贩卖的事实,此案为贩卖既遂。若刘某过去从未贩卖,此时为一时犯罪,那么应论定为贩卖未遂。

(2)犯罪的证据认定。该次刘某与特情人员接触,因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布置妥当,此次人赃并获,依犯罪机会的界定,他已购成犯罪既遂的事实。假设刘某因为发现特情人员的身份而改变作案计划,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没有人赃并获,应论定为这一次他未实施贩卖犯罪,那么不能将刘某认定为贩品犯罪既遂,而只能将他认定为非法持有罪。这是两种不同的判罪标准。

(3)犯罪的数量认定。假设刘某过去没有贩罪的嫌疑,当他与特情人员接触以后开始交易,且交易数量巨大,然而从犯罪精神界定来看,他没有足够的犯罪动机,且该次贩卖未成既成的事实,所以不能将之判为贩卖既遂罪。反之,如果刘某有贩卖嫌疑,这一次与特情人员接触后,犯卖数量很大,那么人赃并获以后,应判为贩卖既遂罪,且需依法予以轻判。

特情介入的犯罪案件中与普通贩毒案件的既遂与未遂的标准不同,如果能够正确把握我国特情介入的犯罪案件界定的标准进行审判,它就能给予特情介入的犯罪案件审判一套严谨的解释,从而能使我国司法机关的审判更具权威性。

上一篇:联轴体自动浸油防锈机 下一篇:浅谈工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