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高原期”

时间:2022-09-02 11:46:43

走过“高原期”

当读者拿到这期《大学招生指南》时,已经离高考越来越近了。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处在“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心理状态。北京的“一模”结束,考试成绩也出来了。考得好的欢天喜地,信心十足,考得差的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一些分数期待较高的考生,在高考前出现了“停滞不前”甚至成绩倒退的现象,这让考生本人还有家长都惊恐不已,不知道原因出在何处,担心孩子高考时也发挥不佳,从而产生多种情绪问题。其实,孩子这时已经进入“高原期”,就像刘翔百米跨栏的成绩是十三秒多,如果让他跑到十一秒那是不可能的,这就是“高原期”。

“一模”过后会暴露出考生很多问题,其中基础不扎实、心态不稳定是主要因素。考生的心理问题和困扰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有些考生对考试分数期待过高,害怕达不到目标,辜负父母期望,影响自己的前途;2.自尊心过强,担心一旦考不好受到别人的忽视和讥笑,因而在考场上难以专注高效解题,心中充满自责和无奈;3.对考试准备不足,存在知识上的缺欠和漏洞,为此焦虑不安。

那么,在高考前的最后一段时间,家长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减轻心理压力,走过“高原期”呢?我建议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了解诱因,更好应对

可能有很多家长并不是很了解什么是“高原期”,更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度过“高原期”。“高原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产生学习效率低,学习进步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的现象,心理上转入低潮状态,表现出焦虑、厌倦、烦躁等情绪反应。

产生高考“高原期”的原因因人而异,每个考生的学习方法、心理素质、家庭压力不尽相同,但重点来说,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部分考生在高三下学期后整个学习状态进入复习冲刺阶段,夜以继日、挑灯苦学,长此以往不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已经相当疲劳,人在这种生理疲劳、心理疲劳叠加的状态下,学习效率下降,学习成绩下降,感觉自己力不从心,成绩原地踏步,甚至是倒退,考生很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家长要告诉孩子出现这样的状态很正常,一个人长时间、高强度、大压力的复习冲刺,肯定会疲惫不堪,效率下降是非常正常的,是高三考生常见的状况,只要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稍作调整,适当休息,放松心情,坚持不懈,这个“高原期”现象就会很快过去了。

第二个常见的原因是考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于学习内容和进度。在高考复习的不同阶段,复习内容不一样,学习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有些学生用前一阶段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后一阶段的学习,用过去习惯性的思维去对待后一阶段的复习内容,这往往会产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学习内容的不适应。所以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根据不同阶段的复习内容和所要求的思维方法与策略,适当地对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和策略进行调整,就会走出“高原期”,学习成绩就会有新的提高。

家长对孩子出现“高原期”千万不要大惊小怪,紧张得不得了。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睡眠不好,状态不佳,效率下降,自己就急着到处寻医问药,家长这样紧张急躁的情绪反而更增加孩子的悲观情绪。其实,帮助孩子度过“高原期”的最好心理老师是家长自己。家长要把心思放宽了,调整心态,放慢生活节奏,改变一下生活方式,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多寻找一些生活的快乐。家长快乐的、轻松的生活状态会给孩子传递出自信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平和对待,管理情绪

在以往我的“一对一”个性化服务家长中就有这种现象,孩子“一模”中只考了两门,孩子感觉有一门考得不好就跟家长说没有信心考完后面的课程,家长马上就紧张起来,连忙给我打电话。我能感受到电话另一端的家长是多么的焦虑和无助。我抓紧安慰家长说,孩子考得不好有可能,但是别的孩子也不一定好到哪里去。家长遇事不慌,冷静处理,孩子自然就能平静下来。

“一模”考试虽然重要,但是家长要有正确的认识。“一模”考试是一个检验机会,考好考坏都对孩子高考有利。考好了有信心,进一步调动孩子积极性;考坏了也不要紧,早发现问题早解决,等到高考才发现问题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家长在孩子“一模”后“高考”前,自始至终都要以平常心对待,不要给孩子制定具体的成绩目标、指定具体考取院校等。

“一模”之后,许多考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如老师家长的态度,同学之间分数的比较,分析思考报考的院校和专业等,都会触动学生深层心理困扰,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特别是考生现在都处于青春期,莫名的愤怒和焦躁不期而遇,有时无法静下心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家长和考生要理解和接受这样的情绪是正常的,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参加运动等缓解不良情绪,尽量在最短时间内稳定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能够安下心来复习。

家长也要尽量减少扰动孩子情绪的事情发生,不要把自己紧张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家长的情绪稳定和处乱不惊,是直接影响孩子情绪的方向标。与孩子共同设定以保持稳定情绪,坚守平和心态为情绪的管理目标,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具备有效把握生活品质的能力。

在高考前,家长们要做的家庭作业就是:1.调整心态(自己和孩子的);2.草拟孩子的高考志愿方案;3.帮助孩子查漏补缺,巩固成绩。做好这三点孩子成功的高考将如期而至。

三、安全气囊,适时解压

心理学家耶克斯发现压力与效能之间其实呈“倒U形”关系,它意味着压力要维系在一定的水平内,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孩子的学习效能带来负面影响。为了在“一模”后,高考前更好地解压,孩子和家长不妨借用国际上通用的“3R”原则。

国际上对解压气囊制造的标准遵循“3R原则”:Relaxation(放松)-Reduction(缩减)-Reorientation(重整)。其目的在于,减少遭遇压力源的机会,放松情绪,重新调整目标、理想期望值,以寻求身心最佳平衡点。

在“Relaxation(放松)”这个原则上,可以从“时间、心态、饮食”三方面来应对。比如可以把娱乐消遣、休息放松的时间一同写进孩子的复习日程表中。在心态上保持乐观、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及时调整不良情绪。在饮食上,多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豆类,少喝浓茶、酒、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少吃辛辣食物,不过分依赖保健品。

在“Reduction(缩减)”这个原则上,可以从“情绪、目标、任务”三个方面来应对。任何过度的情绪表现都是一种隐蔽的压力源。有过度的情绪要学会及时释放。别把目标、期望值定得太高,保持平常心,不要与自己抗争。在紧张复习中,要学会找个空子让孩子休息一下。

在“Reorientation(重整)”这个原则上,可以从“人际网络、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上来应对。除了家长,必要时还可以从其他亲人、老师那里寻求完好的心理支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在复习上,完善自我优势科目,整体提升竞争力,使学习水平趋于稳定的前提下,有上升空间。在价值观念上,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要有这样的观念,高考并不是成才的唯一出路,现代多元化社会,可供孩子成长的途径有多种,放松心态,尽力去搏,反而会有更好的效果。

上一篇:为成功人生做准备 下一篇:低龄化留学需“量体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