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吃”出来的戏

时间:2022-09-02 11:36:27

三月桃花处处开,

一批批游客到伲苏州来。

园林名胜都游遍,

还要到伲得月楼来尝尝苏帮菜。

苏式名菜味道鲜又美,

有人要吃得月鸡来芙蓉蛋,

有人要尝天下第一菜,

有人要活杀黄鳝炒鳝背,

有人要吃松鼠鳜鱼、青鱼头尾炒鱼块……

这是滑稽戏《满意不满意》中服务员小杨唱的。一盆盆苏州菜,让来苏州的中外顾客倾慕不已。其实《满意不满意》这出戏就是“吃”出来的。

1957年春天,苏州市滑稽剧团张幻尔带团到苏州郊区巡回演出。到木渎演出结束后,有人建议去镇上的“石家饭店”,尝尝“石和尚”掌勺的双虾豆腐、红烧酱方、肺汤等等。一进饭店就见一盆盆菜肴红似石榴,白若霜雪,绿如翡翠,黄犹琥珀……扑鼻飘香,鲜美无比。大多数服务员的服务态度也都热情周到。

但是,张幻尔发现楼下堂口有位青年服务员,态度懒洋洋的,对顾客询问只会摇头,引起许多人的不满。张幻尔对他说“你们墙上挂的是‘五好六满意’,而你的服务态度我伲一点勿满意,真是吃吃一包气!”停了一停,张幻尔又说:“口说要满意,态度勿满意,满意勿满意,倒是个滑稽戏!”堂内的顾客们顿时一片嚷嚷,大家纷纷对张幻尔说:“喂,滑稽大王,你来写本滑稽戏吧,到底是满意勿满意?!”张幻尔一边拱手感谢顾客,一边与我商量……就这样,吃饭“吃”出了“外快戏”。

说干就干,张幻尔和我先后到“近水台”、“松鹤楼”等面馆酒楼跟班劳动体验生活。我们发现原“松鹤楼”的5号、3号服务员,与剧本人物的生活原形完全吻合,于是千方百计在他俩身上“1空戏”,使剧中艺术形象丰满逼真,引出一系列喜剧效果来。张幻尔在剧中饰演“2号服务员”,逢人便招呼“亲爱的顾客们,你们好!”油嘴滑舌,热情过头,弄得顾客见了个个头疼……张幻尔的演技是无懈可击的,“2号服务员”的形象,让观众笑过之后回味无穷。剧中还有一位热心的“马伯伯”,也是张幻尔自导自演的。马伯伯为小杨介绍对象,引出了“园林相亲”、“错写婚约”等精彩片断,其中不少“插噱”来源于张幻尔的生活实践。比如他早点喜欢吃面,而且一定要“黄天源”做的炒肉面。有一天,妻子买菜时帮他带回来一碗面,对他说:“这碗面肉丝新鲜,油水又足,喷香扑鼻……”话音未落,在上楼时一不当心,连汤带面全部打翻在地,馋得张幻尔只闻着香味,却吃不成面,真是“吊足胃口”。《满意勿满意》的最后一殴戏写马伯伯的外甥女(即介绍给小杨的对象)喜欢吃山芋。马伯伯兴冲冲烧好一锅山芋汤,而外甥女急于出门“相亲”,马伯伯一边追,一边说:“这山芋又甜又香又糯……”话没说完,脚下一趔趄,一锅子山芋汤全被打翻,引得全场大笑……

《满意勿满意》在苏州公演一炮打响。当时商业系统正开展服务良好运动,组织观看《满》剧更有教育意义,因此差不多人人都看《满意勿满意》。剧组演遍了江浙沪皖各地,演出近三千场次,观众达数十万人。戏中有句台词“排骨,也是肉”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口头禅……1963年,著名电影导演严恭等人将其改编成喜剧影片《满意勿满意》,上映后风靡全国。

戏中的“得月楼”也名扬国内外。不少中外观众到苏州特地来寻访“得月楼”。当他们得知“得月楼”是戏里虚构出来的,都感到深深遗憾。苏州商业部门为了适应旅游事业的需要,在苏州闹市区太监弄兴建了一家古色古香、典雅幽静、独具一格的酒楼,取名“得月楼”,并请书法家宋日昌题了匾额。艺术的虚构变成了现实,因此门庭若市、生意兴隆。顾客们品尝“得月楼”的苏式名菜时,自然而然会想到《满意不满意》这一出“吃”出来的戏。

上一篇:智慧与想象力的盛宴 下一篇:通俗皆从民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