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

时间:2022-09-02 10:49:50

外科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外科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入住我院的使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外科手术病历321份,对以上病历的用药品种、给药时机和持续给药时间、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调查病例(100%)均使用了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所涉及的药物种类主要为头孢菌素类(37.7%)、青霉素类(33.0%)和氟喹诺酮类(24.6%),预防性用药的给药时机为术前2h内的仅占24.6%,持续用药时间不合理者高达68.2%,预防性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比例也高达69.5%。结论 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需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关键词:外科手术;预防;抗菌药物;临床

外科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非常普遍,但如果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不仅会可能给患者带来额外的副作用,从而影响术后恢复的时间,还会增加他们的医疗费。通过我院2013 年2 月~ 2014 年2 月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指出了外科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地方,从而为临床合理地进行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321名外科手术等患者。男131例,女169例;年龄7~76岁;手术时间超过3h的病例为63例;I类切口手术病例为38例。

1.2方法 从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的外科手术患者病历中, 剔除术前因感染而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对符合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要求的321份病历,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根据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然后就抗菌药物的应用率、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及使用剂量、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和持续用药时间、抗菌药物的使用方式5个方面进行合理性的评价。

2结果

2.1抗菌药物的应用率 经调查统计,在本次的321例病例分析中,包括I类切口(38例)手术在内, 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为100%。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病例为69.5%(223/321)。

2.2 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 通过对321例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预防性应用的抗菌药物进行统计, 得出他们所使用的预防性应用的抗菌药物主要涉及3大类18个品种,见表1。

2.3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及使用剂量 本调查中的321例病例的抗菌药物开始时全部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部分病例同时口服其它种类的抗菌药物或带口服药物。119例(37.1%) 单次滴注抗菌药物的剂量过大, 49例(15.3%) 选择500mL的5% 葡萄糖注射液作头孢菌素的溶媒,87例(27.1%) 出现用药频率错误。

2.4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和持续用药时间 术前静脉给药应在术前30min~2h麻醉诱导时给予;若手术时间超过3 h,或手术中出血\1500 mL,应根据药物半衰期,术中可追加用药1 次;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h,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 h,清洁-污染手术必要时延长至48 h,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情延长。为此,我们就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和持续用药时间也进行了统计,见表2。321 例手术中,持续应用抗菌药物平均8.20d,其中有63例手术时间超过3h,但在手术中并未追加应用抗菌药物。

2.5抗菌药物的使用方式 在调查的321例病例中,抗菌药物单用和二联应用的方式居多,也存在三联甚至是三联以上的使用方式,见表3。

3讨论

在进行一些外科手术时,手术切口容易感染,为了预防清洁-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就需要使用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若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会造成住院患者的耐药、菌群失调以及二重感染等问题,因此医务工作者应根据手术是否有污染或污染可能,综合利弊,决定是否采用用抗菌药物。

3.1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率 在本次的321例病例分析中,包括I类切口(38例)手术在内, 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为100%,其中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的规定[1]。这表明医生对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不够明确, 将应用抗菌药物作为增加手术保险系数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3.2 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 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应选择能够杀死履盖手术部位容易感染的大多数病原菌的抗菌药物, 并具备经济、安全的性能。通常, 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已能满足多数手术的需要[2]。而在本调查的显示结果中, 33.0% 的病例选择青霉素类、24.6% 的病例选择氟喹诺酮类作预防用药。前者容易引起过敏反应,严重时甚至引起过敏性休克;后者因为其在皮肤组织的浓度不高, 因此不宜用作预防性抗菌药物。

3.3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及使用剂量 调查中还发现119例(37.1%)的病例用药剂量过大,如左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使用头孢曲松4.1g进行预防切口感染, 头孢呋辛2.3g、头孢曲松2.1g、克林霉素磷酸酯1.3g也是出现频率很高的用法,均相当于它们各自用于重度感染的剂量。部分病例选用500mL葡萄糖注射液作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溶媒慢慢静滴,这使切口部位达不到最低的有效抗菌浓度,而且头孢菌素类药物在酸性环境中不稳定,易分解失效。

3.4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和持续时间 选择适宜的给药时机和追加剂量对于保证有效的组织抗菌药物浓度是至关重要的。一般在全身麻醉开始时,即切开皮肤前20~30min开始静脉滴注给药,如果手术持续3~4h,需术中追加给药1次,以保证在整个手术期间切口部位有充分的有效浓度,使病原菌不能定植和引起感染。本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4.6% 的患者在术前30min~2h内给药;47.7%的病例在手术2h前,甚至手术前24h就开始给药,这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一种浪费。约27.7%的病例术后回到病房后才开始给药,而此时细菌有可能已侵入组织并开始繁殖,抗菌药物此时恐怕已难以达到预防的目的。63例手术时间超过3h,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理应在术中追加剂量,但未发现术追加给药的记录,这就不能保证手术期间组织有足够的抗菌药物浓度, 增加了手术切口受到潜在感染的可能性。

3.5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 本调查中发现,在手术预防切口感染中抗菌药物的联用比例高达69.5%( 223/ 321),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联用是不合理的,表现为:①无指征联合用药。如58.7% I类清洁切口手术采取联合用药预防切口感染属无指征联合用药;②联合用药不当增加的副作用。本调查中,35例手术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克林霉素磷酸酯联合使用方案,由于这两种药物均可引起伪膜性肠炎, 两者联用无疑增大了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③抗菌药物的无效联用。如头孢拉定和氨苄西林,加替沙星和诺氟沙星,头孢呋辛和庆大霉素和依诺沙星, 前两组药物的抗菌谱基本重叠,后一组的头孢呋辛和庆大霉素的抗菌谱基本包括了革兰阳、阴性致病菌, 再加用依诺沙星是没必要的。④药理拮抗:抗菌药物活菌制剂的联合应用,例如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和注射用美洛西林(粉针)的共同使用,前者药物所起到的作用为活菌制剂,此药物与抗菌药物共同使用,不但造成前者药物直接被抑制,还会影响到抗菌药物的应用效果。

综和以上分析,我院目前在外科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主要有:抗菌药物种类选择、给药时机和持续给药时间、合用药等方面,这样可能会导致细菌耐药日益严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在今后的工作中务必要全面、多方位加强规范管理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深化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认识,并规范医生对抗感染药的应用,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发挥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耐药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侯颖,朱少敏,宋洪涛,等.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1,11(1):63-65.

[2]杜小莉,徐小薇,李英美,等.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10):1265-1267.

上一篇: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双胎妊娠围产儿结局分析研究 下一篇:护理干预预防痔疮患者术后便秘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