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料之中 意料之外

时间:2022-09-02 09:51:42

今年历史的中考试卷,可谓是预料之中却又意料之外。预料之中是指考点分布、试题数量、难易程度等都没有多大变化;意料之外是指出题角度、材料甄选、答案呈现等都出乎教师的猜测。下面,就对今年的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做一简单分析。

一、试卷结构紧扣考纲,但不盲从

1.分值分布

从上表可以看出,今年试卷结构预料之中的是各考点分值分布基本跟考纲一致,但是预料之外的是世界古代史分量明显增加,这一点变化估计让很多教师措手不及。如果盲从考纲,忽略世界古代史的复习,则是得不偿失。

2.内容涉及

今年中考试题的内容一共涉及近40个知识点,其中的甲骨文、南京条约、新文化运动、中东战争、安徽近代教育的兴起这些知识点,均为今年考纲新增的知识点。由此可见,考纲的导向性不容忽视,但是这些考点并非新增考点的全部,中考考查范围广泛,教学必须步步为营,稳打稳扎,避免侥幸和盲从。

3.阅读书写

今年的中考历史试题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这表现在试题的整体文字阅读量和答案书写量呈进一步下降的趋势,这一点在材料解析题和分析探究题中表现格外明显。同时,试题设问简洁,指向明确,答案设计简明扼要,全面公正。

二、试题考查源于课本,高于课本

1.注重实效,选材灵动

2012年中考历史试题从大视角着眼,小切口入手,以热点问题隐性考查等方式,从历史的角度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点问题,实现了知识的教育价值。

比如第1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汉字,从安徽蚌埠的考古发现入手,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醒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尤其对安徽考古发现的关注。

第10题从巴以冲突、叙利亚危机、伊朗核问题等热点问题入手,考查学生对中东地理位置的了解。历史学科渗透地理知识,让学生明白历史不仅仅是时间的历史,也是空间的历史,从而提示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历史地图。

2.设置情境角度新颖

试题在情境设置方面匠心独具,设问角度新颖。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并且能够给他们答题提供指导方向。

比如第4题为一道漫画题,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20世纪前期”“青岛”“太阳旗”这些时间、地点、标志的提示,使学生看出前日本对青岛的觊觎之心。

第9题通过不同时期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学生了解科技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明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生活”。

3.突出基础,更重能力

课程标准要求要特别重视从根本上改变学习方法,努力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试题通过创设新的情境,给学生更多的挑战,让其利用积累的知识,借助已有的学习方法和能力,重新认识,独立思考,作出判断,解决新的问题。这一思想,在所有试题中均有体现。

第6题考查了学生的读表分析能力。该表格有两处重要提示:一是时间,1952年和1957年,正好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前后;第二个重要提示是煤和钢两方面产量的剧增,反映的是重工业的迅速发展。两相比较,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第14题通过《大国崛起》考查英国历史的发展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如果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之处,更不要说改正了,真正体现夯实基础方能显示能力的道理。

4.关注情感,引领价值观

历史教育作为一门人文科学,特别要启迪学习者的心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这就要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他们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精神升华等,避免生硬的结论和说教。

比如第5题考查安徽近代的抗日英雄,通过一组4个高度概括性、统一性的词语,使学生明白革命志士的英勇斗争精神,更使学生了解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这些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取的,在潜移默化中完成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教育。

第17题实际通过目前国际上出现的“中国”的观点,用史实说明中国是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友好国家,从而明白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崛起,以驳斥那些宣扬“中国”的国家,使学生明白,发展国力与维护和平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三、指导教学,培养能力,关注高考

从近几年的历史试题来看,中考试题的命制朝着材料新颖、设问灵活、角度多样的方向发展,几乎每年的中考试题都在一线教师的“猜题”与命题组的“反猜题”的斗争中问世。一线老师可以猜到一些考点,但是猜不到设问的角度和材料的遴选。史海浩瀚,材料不过沧海一粟,与其冒险猜题,不如夯实基础,并且在此基础上培养能力,教会方法,“授之以渔”,以不变应万变。而且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历史材料题的出题方式越来越接近高中教学,这就要求初中教师必须开阔视野,放眼高考,关注高中试卷的材料解析题,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上一篇:谈幼儿思想品德素质发展的重要性 下一篇:万变不离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