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效之路

时间:2022-09-02 09:34:08

探寻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效之路

摘 要: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的要求,为完成这一要求,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让“探究性”落到实处,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258-01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而科学课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成为科学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性学习呢?本文就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策略。

一、从生活现象着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并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则尤显重要,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现象出发,来创设教学情境,以充分调动学生垢探究欲望。因为老师所举的事例贴近学生生活的话,学生会感到特别亲切,他们会觉得科学就在身边,从而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如在教学“制作鸡蛋保护器”时,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课前先播放课件:一位老奶奶提着一篮子鸡蛋到市场上去卖,在路上,她不小心摔倒了,结果鸡蛋摔碎了不少,老奶奶伤心得不得了。这时教师就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同样的事情?你当时是不是也有点伤心呢?”让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提出:“我们能不能制作一个鸡蛋保护器,使鸡蛋掉在地上而不摔碎呢?”这时学生的探究欲望就马上被激起来了,当然,大部分农村学校并不具备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也不要紧,我们可以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来重现情境,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加上教师的引导,激励学生们肯定会是跃跃欲试了。那么,这节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放手实践探究,亲身体验科学

科学探究要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只有在参与探究过程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让我们去喝彩!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也是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的。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科学研究这么不容易,科学家真了不起。

如在上三年级下册的《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时,当学生发现不管是大、小马铃薯放在一号杯中都是沉的,放在二号杯中都是浮的,就觉察到可能是二号杯中的水里面有其它的物质了,但是什么呢?有学生也猜出来了是盐,对不对呢?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有的学生说用嘴巴尝;有的学生说用嘴巴尝不明的物质是有危险的,要先找个小动物来尝尝,也有同学说如果是盐把水晒干了盐是会看得见的,最后大家讨论觉得应该先取一滴水烧干,看看有没有什么东西在里面,果然他们在玻璃片上发现了白色的盐末,胆大的学生尝了一点,确定是盐了。这个教学环节看来似乎了绕了个圈,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对学生来说是多么宝贵的探究体验啊!他们在这样的体验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

三、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探究过程中,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这就需要学生、教师合作、交流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儿童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在教学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所产生的效应远远大于教师的单向传授。合作能增加学生间情感和语言交流,合作能增添课堂教学气氛,合作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品质。因此,教师应建立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

四、学校应建立科技园,成立科技兴趣小组,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

我们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广阔天地。我们应大胆鼓励学生要敢于创新,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之中,而如果学校建立了科技园的话,学生们就有了用武之地,同时也能为学校增添办学特色。学校一定要成立科技兴趣小组,并有专门的科技辅导员。科技辅导员的职责就是向学生讲授较深的科学知识,重点应指导学生搞科技制作。搞科技制作和发明是对学生所学知识以及创造力的检验和发展。不过,对小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不一定要求学生的制作或发明要有高科技含量,或者说一定要拿什么奖。当然,能够一举两得就更好了。如有的学生发现小孩子拿调羹吃饭时经常不能准确地把饭喂到嘴巴里,他就把调羹折成像拖拉机的摇手的样子,结果就好多了。像这种小小的改动,教师也应予以肯定和表扬,因为这也是一种创新。学生得到了教师的表扬,他的劲头肯定会更大了,说不定还真能成为一个发明家呢?

当然,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否则,总是探究不出什么结果,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上一篇:初中语文古典诗词的解读鉴赏 下一篇:配电变压器三相不平衡运行的分析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