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预学促进学生数学新知的学习

时间:2022-09-02 09:22:26

利用预学促进学生数学新知的学习

[摘 要]新课改理念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预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心理上、知识上、思维上做好学习新知的准备,教师依据学生预学的情况,以学定教,从而可以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质疑、归纳、提升等活动,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共同提高。

[关键词]预学;小学数学;新知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6-0029-03

[作者简介]潘秋龙(1972―),女,广西柳州人,大专,广西柳州市柳东中心校教师,小学高级。

在数学课堂中常碰到这样的现象:学生不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没有做好学习新知的准备,教师有备而教,学生却无备而学;教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得少,学生主体地位难以体现,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不够深刻。在这些问题的困扰下,一线教师面临着教学实践的两难局面。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校园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近年来,在郭思乐教授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理念的指引下,我校积极探索“利用‘预学’促进学生新知识学习”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一课谈谈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预学对新知学习的影响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并不是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的,而是本人主动根据已有的经验与认知结构而主动建构的过程。我们认为,学生预学是一种个体积极表现的活动,其价值在于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课前主动参与尝试性、体验性的学习,使学生带着思考和问题走进课堂。经过预学,学生在课堂上将模糊、疑难、矛盾的情境转化为清晰、确定、和谐的情境,教师有备而教,学生有备而学,这就实现了“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的生本课堂。

二、有效设计预学单,为新知学习导航引路

预学单是学生学习新知的有效手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石。预学单的设计要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它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教师“好教”,而是为了学生“好学”。要想有效设计预学单,数学教师就应思考以下问题:要让学生预学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预学这些内容?怎样指导预学?怎样组织评价?

如《认识几分之一》预学单的设计,笔者在深入研读教材、充分学习理论、准确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遵循“低入―操作―深思―高出”的原则,坚持预学单导学、导练、导思、导疑的功能,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以学生发自内心的求知动力作为教学的第一步。

(一)预学单的设计要针对知识的重难点,少而精

有效的预学单绝不是简单问题、习题的堆砌,而应握好教材,掌握好重、难点和关键点,同时做到少而精,体现基础性,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对于知识类任务,要要求学生自主解决;对于理解类任务,要让学生能与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对于探究类任务,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课前探究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新课学习做好知识和思维的准备。如针对《认识几分之一》这节课,笔者预学单设计了如下问题:

(1)自学课本第92页,看一看书上是怎么介绍12的,读一读、画一画,找出关键词句。(2)请用圆片代替月饼,找到它的12,并用彩笔涂一涂,说说12表示的意思。(3)找出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的14,并用彩笔涂一涂,说说14表示的意思。(4)说一说:关于分数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又有哪些疑问?明天课堂上跟老师、同学分享。

(二)预学单的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如果对学习有兴趣,就会主动参与其中,并且乐此不疲。精心设计预学单,能有效激发与保持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培养其良好的预学习惯。如《认识几分之一》的预学单中,笔者为学生写上了这样一段话: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过很多像1、2、3、4……这样的数,明天我们将和新的( )数交朋友,我们一起为学好新知识做准备,好吗?

富有童趣而又充满吸引力的一句导语,能让学生产生探索新知识领域的强烈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中。笔者在预学单结尾处设置了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

自我评价:(完成1题得1颗星)

家长评价:(完成1题得1颗星)

在预学单中设计简单且易于操作的评价方法,能够激发学生自我挑战的欲望。学生因态度、能力不同,会呈现出一定的预学差异,通过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甚至同伴评价,能让学生“挑一挑,够得到”,有利于保证学生每一次的课前自主预学,保持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自主探索新知的快乐。

(三)预学单的设计要能促进培养学生自学新知的能力

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载体,学会与教材对话,从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设计预学单时要把预学的内容设计成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预学新知识,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能力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认识几分之一》中第一和第三两个问题的设计。

预学要抓住知识的“根”,以教材为根本,让学生学会看书。如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可通过“读一读、画一画,找出关键词句”,指导学生学会逐字逐句读书与完整有序看图,使其能够完整了解课本内容;而对中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其进行归纳和质疑,可设置如下问题:自学课本,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惑或困难?生活中在哪可以应用这些知识?……

(四)预学单的设计要善于拓展学生探索新知的时空

预学要以问题为主,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预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还要通过剪、拼、折、画、观察等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感悟新知识。数学中很多知识都适合采用实践探究法让学生进行预学。如课例《认识二分之一》预学单上的第二和第三两个问题。

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和素材的关系,操作实践环节无法关注到每个学生个体,往往只能草草收场,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在预学单设计中,可以设计数学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活动不再局限于课堂,学生课前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更丰富的素材、更多样的方法主动而富有个性地进行实践和探索,从而产生自己的感悟。

三、有效利用“预学”,促进学生对新知的自主建构

有了学生预学后的数学课堂,应是生命的课堂、平等的课堂。因此,教师要从观念、策略的高度来看待和利用学生的预学,从组织教学转向组织学生学习,从设计教学转向设计学习,以充分利用预学资源,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教学相长。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预学情况

教师要根据预习单的完成情况对教学设计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学(学生已有的思考基础)来确定教的内容和形式,使教学设计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在课前教师可简单查阅不同层次学生预学单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在自主预习、独立探究中生成的各种不同方法、答案。

1.聚焦问题

教师在查阅预学单时,常常会发现不少学生聚焦相同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必须关注这样问题,并在课堂上呈现。这样的问题往往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是课堂教学中的宝贵资源。

2.聚焦个性化的观点

在学生的预习单往往会看到一些个性化的方法和答案,这些方法虽然不具有共性,但却非常有新意,有独特的视角与较强的启发性。在课堂中展示这些观点,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对其他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还有些方法是错误的,可以把它们作为反例或错例加以应用,让学生能思辨地学习,提升思维深度。

在查阅预学单完成情况后,对完成得好、有独特想法和精彩生成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对独立探究完成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了解其学情。只有很好地利用这些个性化的预学资源,才能使课堂学习精彩纷呈。

(二)搭建交流质疑的平台

1.将错误变为成功体验的基石

“正确,有可能是一种模仿;错误,却大凡是一种经历。”学生在新知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而这样的错误和瑕疵往往就是学生思维的真实状态,往往有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内涵和创新因素。重视学生预学中尝试错误的过程,才是尊重生命、走进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如《认识几分之一》一课,有的学生在预学找12、14时,没有将单位1进行平均分,教师及时发现和捕捉这一错误,把其当作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契机,追问学生:“你是怎样找到这个12(或14)的?有谁找到的12(或14)是不一样的?怎样才能找到真正的12(或14)?”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交流,让学生在对比中辨别错误,分析错因,真正理解分数概念的本质。

2.让质疑成为促进思维的源泉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尊重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质疑,这样学生在新知学习过程中才能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实现教育走向生本,课堂激扬生命。

课前对自己质疑。设计预习单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找问题,以疑促思,如让学生说一说“关于分数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又有哪些疑问”。这样就会让学生带着疑问和思考走进课堂

课上对同伴质疑。如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你找到的12和别人找到的12一样大吗?这些图形都不一样,为什么还都是12?”久而久之,课堂上就会形成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学生就能慢慢地学会相互质疑。

课后对新知质疑。在课堂小结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又有哪些新的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开始新的思考。

(三)重视适时的点拨提升

学生经过预学就会有自己的收获与发现,学生会带着收获和发现进入课堂。但教学不等于交流和展示,教师还应该进行适时的点拨、引导和组织,要有新的突破和更精彩的生成,为学困生创造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优生提供认知的新突破。如学生分小组展示14的不同折法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折法不同,为什么都能用14来表示?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其他的分数吗?”这样的点拨和提升,能够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自主建构。

实践证明,通过预学可以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课前学生是研究者、探索者,课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学生的能动性,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新知的学习,也给课堂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学习乐趣。

参考文献:

[1] 管敏亚.我的预学我做主[J].教育观察,2014(22).

[2] 钱倩.小学数学“预学案”新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3(23).

上一篇:《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案例 下一篇:高校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