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2例病例报告及特征分析

时间:2022-09-02 08:22:14

颅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2例病例报告及特征分析

[摘要] 本文对一颅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CCD)家系(2例病例)的发病特点进行报道。采用先证者查证法对家系各成员进行全身健康状况及口腔专科检查,检查表明CCD患者表现有不同程度的颅骨、牙齿、锁骨发育障碍。

[关键词] 颅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突变

[中图分类号] R 781.6 [文献标志码] B [doi] 10.7518/hxkq.2013.01.025 颅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cleidocranial dysp lasia,CCD)是一种累及骨骼和牙齿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

疾病[1],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男女发病率无明显

差别,临床发病率约为1∶1 000 000。CCD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囟门闭合延迟,颅骨缝增宽,锁骨钙化不良、缺失,锥形胸,耻骨联合增宽而致骨盆发育不良,身材矮小等;口腔表现常见上颌骨发育不足,有多生牙,乳牙滞留,恒牙萌出延迟等[2-4]。济南市口腔医院遇到一家系两例CCD患者的病例,经先证者查证法后对该家庭CCD患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检查,现予以报道。

1 病例报告

先证者,女,29岁,2010年6月因“牙齿不齐,咀嚼困难”到济南市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要求修复上下牙列缺损。

先证者身高153 cm,体重46 kg,神志清,合作,智力正常。颅骨和面部比例失调,头大面小,前额及顶部突出呈方形,前囟门未闭合,从额部到枕部中线区有明显凹陷;面中部发育不足,凹面型,眶距增宽;上颌骨及颧骨发育不足,下颌骨发育相对正常(图1);肩部窄小,胸部呈圆锥形,锁骨短小,仅在近胸骨处可扪及,双肩下垂并可在胸前并拢。口腔检查:反,混合牙列,恒牙仅16、17、26、27、36、37、46萌出,51~55、61~65、71~75、81~85滞留,11~15、21~25、31~35、41~45未萌,65、71~73、75、81~83、85松动Ⅱ度(图1)。

口腔X线检查:11~15、21~25、31~35、41~45、18、28、38、48埋伏阻生,滞留乳牙牙根未见明显吸收,双侧髁突、喙突尖细(图1)。

全身骨骼X线检查见图1。1)头颅正侧位片:头颅增大,增宽,前囟门未闭合,颅缝增宽,并见多块缝间骨,双侧上颌窦发育较小;2)颅骨后前位片:在后囟和人字缝之间可见多个缝间骨;3)胸片:双侧肩胛骨较小,呈翼状,位置下垂,双侧锁骨肩峰端部分缺如,脊柱侧弯畸形;4)骨盆:耻骨联合间隙增宽,骶髂关节轻度增宽,双侧股骨颈变短;5)手:第2掌骨过长;6)足:跗跖关节畸形,间隙变窄,2、3跖骨近端发育不良,第3楔状骨缺如。

用先证者查证法,对家系各成员进行全身健康状况及口腔专科检查。通过临床检查发现,先证者母亲也为CCD患者。先证者母亲:身高150 cm,体重47 kg,智力正常,临床表现及X线表现与先证者相似。其中,颅骨后前位片可见颅缝增宽,未见缝间骨,胸片示双肩关节半脱位,肋骨倾斜度加大(图

2)。家族谱系图见图3。

向先证者介绍各种修复方案,患者选择拔除松动牙齿,基牙根管治疗,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修复。修复效果见图4。

2 讨论

CCD致病基因是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基因,该基因定位于染色体6p21[5],该基因的错意表达、基因插入、缺失或者移码突变等都是造成CCD综合征的重要原因[6]。CCD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

很高的外显率和不同的表现型,轻症仅有牙齿异常,严重者表现为全身骨质受累[2]。本研究家系中母女两人受累,家系其他成员表型正常,考虑基因突变为突发性,突发后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典型CCD根据患者的典型面容、咬合关系、X线片检查以及全身情况即可诊断,X线检查方法为确诊的主要手段。CCD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佝偻

病:佝偻病所显示的方颅、囟门闭合延迟、锥体及骨盆变形有时与该病相似,但前者无锁骨发育障碍,且经抗佝偻病治疗后迅速好转。2)软骨发育不全:软骨发育不全为全身对称性软骨发育障碍,骨骼纵向生长缓慢,而横向生长正常,故管状骨粗短,但膜化骨不受累。3)克汀病:虽也显示为颅骨发育滞迟,颅缝增宽,并见缝间骨,但无锁骨、坐骨、耻骨的缺损及骨化中心延迟等。4)成骨不全:主要表现为骨脆易折及骨痂形成过盛,有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蓝巩膜、听力障碍等,也可见囟门及颅缝闭合延迟、缝间骨等。5)与外伤有关的锁骨部分缺如畸形

等,询问病史将不难进行鉴别。但对于轻症特别是仅有牙齿萌出异常的患者临床诊断困难,检测Runx2基因可以进行基因诊断。由于本病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且外显率高,即使检测基因发现有突变位点也无好的治疗方法,因此目前CCD患者愿意进行抽血基因检测的比例很少,尽管有约500个独立的CCD患者家族经过突变检测的筛选,但是此疾病致病基因的筛选和验证分析工作还远远不够,新基因位点的鉴定将为探讨CCD致病机制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已发现CCD的患者应进行遗传咨询,通过产前诊断发现携带致病基因的胎儿,以便及时终止妊娠[7]。

对CCD患者目前并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患者,可以采用正畸的方法进行治疗,必要时拔除滞留乳牙,减小恒牙萌出的阻力,或者采用牵引的办法帮助恒牙萌出。对于骨缺损导致的鼻梁塌陷等可采用整形外科手术的方法进行骨移植,恢复患者的容貌,对缺失牙齿可采用种植或活动义齿等方法来进行修复。总之,对于CCD患者需要多学科联合修复治疗。

[参考文献]

[1] Mundlos S, Otto F, Mundlos C, et al. Mutations involving the tran-

scription factor CBFA1 cause cleidocranial dysplasia[J]. Cell, 1997,

89(5):773-779.

[2] Mundlos S. Cleidocranial dysplasia: Clinical and molecular gene-

tics[J]. J Med Genet, 1999, 36(3):177-182.

[3] Fernandez BA, Siegel-Bartelt J, Herbrick JA, et al. Holoprosen-

cephaly and cleidocranial dysplasia in a patient due to two posi-

tion-effect mutations: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Clin Genet, 2005, 68(4):349-359.

[4] 蒋兰, 李勇, 赖文莉. 锁骨颅骨发育不全综合征1例[J]. 华西口腔

医学杂志, 2009, 27(4):459-460.

Jiang Lan, Li Yong, Lai Wenli. Cleidocranial dysplasia: A case

report[J]. West China J Stomatol, 2009, 27(4):459-460.

[5] Lin WD, Lin SP, Wang CH, et al. RUNX2 mutations in Taiwanese

patients with cleidocranial dysplasia[J]. Genet Mol Biol, 2011, 34

(2):201-204.

[6] Zhang C, Zheng S, Wang Y, et al. Mutational analysis of RUNX2

gen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cleidocranial dysplasia[J]. Mutage-

nesis, 2010, 25(6):589-594.

[7] Hermann NV, Hove HD, J?rgensen C, et al. Prenatal 3D ultra-

sound diagnostics in cleidocranial dysplasia[J]. Fetal Diagn Ther,

2009, 25(1):36-39.

上一篇:SV40Tag基因片段转染SD大鼠牙囊细胞后相关生物... 下一篇: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颅脑外伤手术血流动力学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