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

时间:2022-09-02 07:38:51

关于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在对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本文着眼于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通过分析近年来高职英语教学中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和成因,论述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并探讨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可行方法。

交际是英语语言学习最重要的目标,这已被现今广大中国英语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和接受。而语言是一种文化载体,这决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仅应学习英语语言的特征与内容、语法与表达,更应培养英语文化习得意识。但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跨文化交流绝不能仅局限于对交流对象的‘理解’方面,而且还有与交际对象的‘文化共享’和对交际对象的‘文化影响’方面”。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中国文化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地位的转变,从不同侧面刺激英语教学工作者反思现行的语言教学,如何改进当前单一片面的文化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丰富的英语文化的同时,提升自己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从而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已成为高职英语教学中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缺失的现状及其成因

近年来,重视对英语文化的导入已成为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广大教师及学者对此也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长期存在的“哑巴英语”现象,纾解了“文化冲突”的问题,也推动了文化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但与此同时,过多地强调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和输入而忽视我们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忽略母语及传统文化对英语学习的积极影响,也导致在英语教育中文化“逆差”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人文素养薄弱

近年来,面对社会形势的快速发展,各高职院校为了生存与发展,不断扩招,其结果是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复杂,知识水平整体偏低,且在人文素养、语用能力、素质等方面个体差异很大。

(二)传统文化素养较低

把传统文化渗透到高职英语教学中,需要教师以英语为媒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文化思想,不断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但大多高职英语教师所掌握的语言知识普遍较为片面,他们既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也缺乏对世界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吸收。加之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制约,未能将英语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学生难以充分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难以用英语这门语言进行准确表达和有效传递。这些都影响和制约着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三)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缺失

目前的高职英语教材,大多以原版的英文读物为素材,语言纯正地道,学生可以从中了解英美文化的背景知识,学习地道的英语。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据调查,占教材内容的比率不到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英语文化教学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加之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素材比较贫乏。很多学生在谈起外国的节日及习俗时,侃侃而谈,但若要用英语来描述中国的传统文化时,往往言之无物,甚至不知道“Confucius”就是中国圣贤孔子的英文表达,导致西方文化在学生群体中十分盛行。“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得到学生的青睐,而“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等我国传统文化节日在大学生群体中则日渐式微,这与高职英语教学对传统文化渗透的匮乏不无关联。

(四)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设置的错位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仍过度强调应试教育,非但没有淡化应试教学的色彩,反而有“过级万岁”的发展趋势。很多院校仍把学生的英语过级率放到衡量英语教学水平的首要位置。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教学中过度强调词汇、语法、阅读教学,却忽视了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英语文化素养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学知识也难以在跨文化交流中得到应用。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必须服从于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即为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服务。它强调的是应用性、突出的是技能性。具体而言,即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及交往中使用英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要想实现成功、有效的跨文化交流,语言学习者必须同时掌握英语、英语文化以及母语及其传统文化,只有对本国的传统文化有充分的认识,才能谈得上跨文化交流。

曾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从不缺乏好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诺贝尔文学奖长久缺失,是缺少学贯中西的大家所致。”由此可见,加强对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研究和阐释,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表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我们既要吸收借鉴西方的先进文化,也要增强传统文化的学习,有意识地培养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意识。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教材内容的合理选编和文化渗透

作为英语教学的核心材料,教材对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媒介及载体作用,既能指导教师教学,也能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因此,应加强教材内容的合理选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比如,在编写英语教材时,适当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引导师生在教与学中重视传统文化。在教师备课的辅助材料中,可以选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文化内容,引导学生从听、读、说等方面感受涉及传统文化的相关表达,丰富知识储备,以便他们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不再对传统文化“哑口无言”。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底蕴

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化与全球化不断发展,社会对英语学习者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的现代英语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更要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以成为学生文化之旅的引路人。作为一名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西方文化,输出中国传统文化,使学生在体验、感悟、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提升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促进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三)探索传统文化渗透新模式

高职英语教师在改变原有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应积极探索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途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所讲内容渗透传统文化相关的表达方式,让学生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对文化的关注度。其次,教师应认真分析和总结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现象的同时,分析其内在联系和内在原因,使学生看到两者差异的本质,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并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可以通过开设专题讲座、专题研讨、角色演练、辩论、演讲和观后感等形式,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音像资料等多种渠道获取传统文化及中西文化对比学习的信息资源,强化中西文化对比、讨论,达到有效学习、研究语言和文化的目的。

(四)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设计

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欲实现英语文化与传统文化并举的英语文化教学,其评价体系也必须得到有效调整和完善。例如,可以以高职英语过级考试为导向,在测试内容及形式上适当增加对文化部分的考查。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中,翻译试题就做了这样的尝试,但因传统文化知识匮乏,很多考生不能从容应对,这也促使他们在后续准备中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此外,在阅读题和写作题中,都可适度增加传统文化及英语文化的比例。而在口语测试中,教师可以更加便捷地考查学生中西文化的了解情况,检测学生对英语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口头表达能力。只有当测试与教学的基本理念和重点一致时,才能真正、客观地反映实际教学情况,有效指导教学工作,成为引导教学的有效手段。

四、结语

英语本身不是一种专业,而是一种工具。它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文化的交流服务的,而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决定英语教学应同时兼顾传统文化和英语文化。我们应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培养一线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及交往中应用英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蕴藏于语言背后的文化博大精深,高职英语的教与学不应只是片面学习语言、了解西方文化,还应更好地理解、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学习者在跨文化的交流中能以英语为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汉语,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效传播者。

上一篇:培养大学生舞蹈欣赏能力的措施 下一篇:摇晃安抚婴儿,危害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