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曲方言内部语音差异分析

时间:2022-09-02 07:31:33

阳曲方言内部语音差异分析

摘要:阳曲县在方言分区上处并州片和五台片之间,受太原和忻州方言影响,形成了阳曲方言独特面貌。本文比较了黄寨话和泥屯话的声韵调系统,较为翔实地反映了阳曲方言语音的内部面貌。

阳曲县位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北,部境东西向宽,南北向窄,境内山川沟谷交错,再加上其行政归属屡有变迁,毗邻县市较多,造成阳曲县方言内部复杂,形成其独特的方言面貌。而目前仅有一本记载、描述阳曲方言的《阳曲方言志》(孟庆海),其中只记录了县城所在地黄寨话,而阳曲县内部方言比较复杂,还需进一步调查。

阳曲县内部语音差异较大,大致可分为黄寨区、东山区和西山区。本论文着重研究黄寨区和西山区的语音差异,语料主要选取这两区最具代表性的黄寨话和泥屯话。

一、声母比较

1、黄寨话声母系统(21个)

据此可以看出黄寨话和泥屯话的主要区别有:

(1)泥屯话没有声母[?],普通话零声母开口呼字在黄寨话中读做[?],如“袄蛾岸”的声母都是[?];而泥屯话和普通话一致,零声母可与四呼相拼,开口呼韵的声母仍是零声母[?]如蛾[]。

(2)泥屯话中t?、 t?‘、?做声母与韵母i相拼的字会分别读作ts、 ts‘、s,例如:鸡[t?i]蛋读成鸡[ts?]蛋,飞机[t?i]读成飞机[ts?];红旗[t?‘i]读成红旗[ts'?],欺[t?‘i]骗读成欺[ts‘?]骗;西[?i]山读成西[s?]山,希[?i]望读成希[s?]望。而黄寨话t?、 t?‘、?做声母与韵母i相拼的字仍旧读作t?、 t?‘、?。

二、韵母比较

1、黄寨话韵母系统(36个)

可以看出黄寨话和泥屯话韵母系统的区别主要有:

(1)泥屯话比黄寨话多一个舌尖前圆唇音韵母[?],北京话单韵母[y]在泥屯话中都读作[?],如吕[ly]读作[l?],女[ny]读作[n?],而黄寨话与北京话读音一致读[y]。

(2)泥屯话[?]韵的使用范围要比黄寨话大得多。阳曲方言不分舌尖前后音,都读作舌尖前音,[?]韵在黄寨话和泥屯话中都用在舌尖前音后,如:资[ts?]本,师[s?]傅。但泥屯话的[?]还用在北京话单韵母为[i]的韵母中,如:里[li]边读里[l?]边,大米[mi]读大米[m ?]。

(3)泥屯话没有黄寨话的[u?]韵,黄寨话读[u?]韵的字泥屯话读成[? ]。如:泥屯话“光”和“缸”同音,都读成[k?];“床”和“长”同音,都读成[ts‘?]。黄寨话则二者有别:“光”[ku?],“缸”[k?];“床”[ts‘u?],“长”[ts‘?]。

(4)泥屯话缺少黄寨话的[u?e]韵,黄寨话读[u?e]韵的字泥屯话读成[uei]。如:泥屯话“帅”和“睡”同音,都读成[suei];“坏”和“会”同音,都读成[xuei]。黄寨话则二者有别:“帅”[su?e],“睡”[suei];“坏”[xu?e]“会”[xuei]。

(5)泥屯话缺少黄寨话的[iei]韵,黄寨话中北京音韵母[i?u]在声母是舌面音的音节中读为[iei],例如修[?iei]车,秋[t?‘iei]天。在不是舌面音做声母时则读作[ei],例如流[lei]水,丢[dei]失。而在泥屯话中则在声母是舌面音的音节中读为[i],例如修[?i]车,秋[t?‘i]天。在不是舌面音做声母时与黄寨话一样也读作[ei],如流[lei]水,丢[dei]失。

(6)黄寨话[?u]韵在泥屯话中读[au],泥屯话的开口度要比黄寨话的开口度更大。例如黄寨话吃饱[p?u],泥屯话则是吃饱[pau];黄寨话桃[t‘?u]子,泥屯话是桃[t‘au]子。

三、声调比较

由于黄寨话和泥屯话声调基本一致,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一并列出声调,即阳曲方言声调。

结语:

黄寨话与泥屯话虽共属阳曲方言,但二者语音方面的差异明显,尤其是韵母,其次是声母,声调的差异则可忽略不计。阳曲方言处于晋语并州片和五台片之间形成其独特的方言面貌,值得我们深入调查研究。本文只选取了黄寨区和西山区各自代表点黄寨话和泥屯话,而东山区并没有做调查比较,因此还需继续深入研究,以期更全面地完善阳曲方言现有资料,丰富阳曲方言研究成果,给予以后还将继续研究山西方言的人们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参考文献

[1]孟庆海.阳曲方言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

[2]侯精一,温端政.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

上一篇:中国青铜器起源刍议 下一篇:浅析中职英语中音标的多模态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