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动“自改”金钥匙,提高自改能力

时间:2022-09-02 06:11:01

摘 要: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是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俗话说得好:“诗文不厌改,佳作出苦心。”对目前的小学作文批改现状作了深思,指出当今作文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重写轻改”“有评无改”,尤其是“教师代替学生改”的现象。针对种种情况,教师应通过激发学生“改”的动机,传授“改”的方法,搭建展示平台,才能收获“改”的花朵!

关键词:自改能力;习作;自改方法

古人作文时,把构思比作熔金,把结篇比作铸器,把修改比作攻玉。但目前的小学作文批改是怎样的现状呢?“学生写作文,教师改作文。”一贯如此,似乎天经地义。绝大多数学生拿到作文本后,一看看分数,二看看批语,三放进抽屉,教师劳动的汗水就这样束之高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自改习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改革习作教学,努力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意识和能力,是当前习作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动机,播撒“改”的种子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它能使人产生一种强烈向往的心情,从而积极地去认识事物。”我们要把自改提到重于一次作文的高度,把二次作文看成是作文的另一起点,使学生在修改中提高,并养成认真修改的良好习惯。为了激发学生对习作自改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古今中外名人修改文章的有趣故事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教学,培养和激发学生修改的兴趣。可以给他们讲贾岛“推敲”的故事,讲王安石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反复修改的故事,讲周杰伦的《青花瓷》的歌词曾先后易稿7次,修改16处的消息……这些故事会如春风化雨般在学生的心中扎下了根,潜移默化,从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上都对“反复锤炼出精品”的修改意识有了进一步的认知。辅于“习作修改比赛”“文章病院”等活动,在学习专栏内每日张贴一些有语病的句、段激励学生试着改,还可以出示一些教师对存在语病的句、段的示范修改。教师通过和学生互动式的交流修改的意见和看法,营造一种和谐的、互动的修改氛围。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文章入妙须频改”的种子已经深深地根植于心!

二、传授方法,培育“改”的幼苗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生对习作自改产生了兴趣,有了进行自改的冲动还不够,还得教给他们一些习作自改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浅出、由易到难,传授给学生自改方法的要领。

1.反思自改。学生习作后,要求学生用朗读的方式,一句一句反复朗读,仔细推敲,自我监听,在读中运用“反思法”去发现完成命题习作的写作步骤所包含的每一写作项目,然后,教师收阅浏览,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指出明显的不足之处,并选择改得较好的文章,印发给大家学习参考。

2.他人对改。让别人改,能让学生辨识“庐山真面目”,能使习作臻于完美,这也是一个帮助别人、提高自己的内化过程。叶圣陶先生说:“经常观摩人家口头的、笔下写的语言;哪些是好的、对的,哪些是不好的、不对的,都仔细辨别,这样可以提高对语言的敏感。”要求学生每篇习作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三读”。

(1)第一遍,粗读。为了让学生对所作的文章有个真实、初步的印象,我要求他们粗读他人的习作,并标出明显的错别字、病句、错误标点;数出被批习作的字数(注在文尾),看是否达到规定的数量;记下读文时生发的灵感。

(2)第二遍:细读。这是批阅的核心、关键。细读原文,结合前面自己所作的眉批,可写下自己的看法,也可写写假如是自己写这一体裁的文章时,会从哪方面着手,抑或是如何对某一环节作全面的刻画,如何借助材料突出中心……有能力的学生也可写写简要批语,纸上谈心,但切记重肯定、轻否定。

(3)第三遍:精读。引导学生在文章的选材、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精读,细细品尝文章字里行间的韵味,体会文字本身隽永的意境。

3.评文互改。评文既是改文的一个环节,也是改文的另一种形式。首先让学生到讲台上朗读自己的习作,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锻炼了学生在台上展示自己的心理素质。接着,要求其他学生在听别人朗读时,悉心体会,随着文字本身的韵律,去贴近其温润的肌肤。边听边悟,边听边记。最后,在听完不同层次的作文后,我引导学生对所听习作从不同方面主动评议:“孩子们,听到同班同学的习作,你觉得好在哪里,还有什么地文需要改进呢?”评议时,教师还要穿针引线,妙用情感效应,鼓励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恰如其分的表述,合理的评价,并允许作者阐明自己的体会和观点,允许评价者作必要的补充和更改。在这里,师生共同享受着心与心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碰撞的盛宴。

4.延时冷却评改。清代教育家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作文有深造之法。文章一次作不佳,迟数日将此题且为之,心有胜境出矣……”这种方法用在学生的作文上更是行之有效,因为学生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总是随着知识的增多而逐渐加深的,所以作文写完后,如果让其搁置一段时间自己再看,就能比较客观地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不足。此时,再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几种自改方法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年级、习作水平)灵活选用,可以单一法进行,可以多样法进行。在教给以上自改的方法之外,教师还应注意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修改符号。如删除号、增补号、调位号、提行号、病句号、留空号、佳句号等。

三、搭建平台,收获“改”的花朵

赏识学生,他们是“不能平视,只能低下头看”的孩子,不能与文人墨客相提并论。

1.进行评价时,创设“人人都能行”的氛围。要消除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除鼓励学生大胆写作外,还要教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努力找到习作的成功点,欣赏属于“自己”的东西。教师可以建议学生:绘声绘色地把自己的习作全文或自认为最精彩的地方读熟,录音后放给同学、老师或家长听;用简洁的语句评价自己的习作;可以在作文本上设计“自己的话”“同学的话”“家长的话”“老师的话”等栏目……这样,学生在完成习作、自改习作的过程中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建议、更多的鼓励,增强他们自改习作的自信心。

2.要充分发挥课内外结合的优势。教室的后黑板是展示学生习作的最佳平台,因为它展示范围广,方便快捷,所以只要是有一丝亮点的作文均可入选。由于它门槛低,学生只要努力就能达到,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对于写得较好的学生则鼓励他们向各级各类刊物投稿。对修改次数多的,修改出的佳句、佳篇,引摘在黑板报及教师的光荣榜上,评选出班内“推敲高手”“修改明星”,加以褒奖。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收获花朵的芳香。

总之,教会学生自己修改习作,正是珍视学生个性化表达的体现。我们不必恨铁不成钢,不是每个学生将来都要成为作家的。教学本来就是循序渐进的,只要我们能不断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就是我们最大的胜利。教育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发现、唤醒、激励和鼓舞,因此,培养学生自改习作,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作者简介:张巧云,女,就职于福建省惠安县城南实验小学,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上一篇:农村小学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下一篇:课堂因你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