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胶囊对32例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时间:2022-09-02 04:35:16

新风胶囊对32例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 要】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给予新风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羟氯喹治疗,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积分、抑郁自评量表积分(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中医症状积分等的变化。结果:①两组治疗后血、尿常规,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谱,补体,免疫球蛋白,肝、肾功能,泪膜破碎时间均较前好转,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 0.05);②干燥综合征患者双眼荧光素角膜评分,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3项加分的角膜改变中,以着染点融合最常见,其次为着染点出现在瞳孔区角膜,丝状角膜炎最少见。③两组治疗前后静态唾液流率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唾液流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治疗后两组间静态唾液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④两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⑤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62%和75.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治疗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 < 0.05)。⑥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各维度积分(SF-36)、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评分(S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治疗后的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新风胶囊在对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患者总体生活质量、以及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唾液流率、中医证候方面疗效优于羟氯喹。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新风胶囊;疗效;生活质量

干燥综合征(sj?gren syndrome,SS)是一种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具有高度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本病是以口鼻干燥、眼干及涩痛、异物感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性疾病。除有唾液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口干、眼干外,尚有腺体外其他器官的受累而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SS是近代才发现的免疫性疾病,中医古代的理论只能参考,采用古方治疗本病常常不能见效,并且还会引起一些不适或不良反应。因此,必须进一步传承创新[1]。刘健教授认为本病与脾虚密切相关,脾气散精失常为其基本病机。笔者使用自创新风胶囊治疗干燥综合征,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SS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男1例,女31例;年龄31~73岁,平均(55.26±12.38)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7年,平均(6.21±4.43)年。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32~78岁,平均(55. 1±6.5)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5年,平均(7.80±3.71)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按照2002年制订的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诊断)标准[2]。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所有研究对象通过伦理学审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颈头面部放疗史,丙肝病毒感染,AIDS,淋巴瘤,结节病,GVH病,抗乙酰胆碱药的应用(如阿托品、莨菪碱、溴丙胺太林、颠茄等)者;②合并有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③发病前有精神障碍家庭史和发病后有意识障碍的患者;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停用糖皮质激素和慢作用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其他对症治疗的药物维持不变。治疗组服用新风胶囊(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剂室生产,皖药制字Z20050062,批号20120625,药物组成:黄芪、雷公藤、薏苡仁、蜈蚣等,每粒胶囊含生药浸出物0.5 g),

每次3粒,每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1个

疗程。对照组服用硫酸羟氯喹片(HCQ,上海中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20705,每片0.1 g),

每次2片,每日2次。服用天数及疗程同治疗组。

2.2 观察指标 血、尿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ANA)谱,补体,免疫球蛋白,肝、肾功能,泪膜破碎时间,角膜荧光染色,静态唾液流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脾虚症状,包括口干、眼干、鼻干和口腔烧灼感、食少纳呆、齿松发脱、面色萎黄、舌苔脉象等。

2.3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标准。按症状轻重(重度6分、中度4分、轻度2分、无症状0分)对治疗前后进行积分统计。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3]: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实验室观察指标正常。显效:症状、体征明显缓解,实验室观察指标明显改善。有效:症状、体征减轻,实验室观察指标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观察指标无明显改善。

2.4 静态唾液流量测定 静态唾液流率测定于上午8:30-11:30进行。在停止进食、饮水和吸烟后1 h,受试者端坐于安静室内,上身稍前倾,头下低,手持量杯,口对准量杯,不说话,不咀嚼,使口颌运动系统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将口内分泌的唾液自动流于量杯内,持续10 min,测定唾液总量[4]。

2.5 角膜荧光染色测定 所有患者均按如下顺序进行双眼眼科检查:将1 滴质量浓度0. 5%荧光素钠滴入下方结膜穹窿部,嘱患者轻轻闭眼后拭去多余染料。等待约1 min后,嘱患者眨眼数次,使荧光素钠均匀分布于眼表。在钴蓝光照射下保持背景照明强度稳定,透过Wratten12黄色滤光片观察角膜上皮高荧光点数量、分布和形态。上述检查均严格遵照研究制订的标准化操作规程进行。所有检查均由同一操作者完成,每次检查均在同一房间使用同一裂隙灯进行,房间内无明显空气对流[5]。角膜染色根据着染点数量、形态以及分布进行评分。0分,无着染点;1分,1~5个着染点;2分,6~30个着染点;3分,> 30个着染点;着染点有融合、着染点位于瞳孔区,或出现丝状角膜炎,则在上述着染点数量的评分基础上各加1分。单眼角膜最高评分为6分。

2.6 健康问卷调查 采用目前国际公认的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表(SF-36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及中医症状量化分级对患者进行调查。首先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同意,消除顾虑,由患者本人结合实际情况填写表格。对文化程度较低或老年患者不能理解题意者,予以解释,或征得患者同意后代为填写。

2.6.1 SF-36量表评定 内容包括8个维度:一般健康状况(GH)、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躯体疼痛(BP)、活力(VT)、心理健康(MH)[6]。结合中国SF-36表的评分标准[7],对患者的8个维度分别进行评分,根据测试结果先计算各项粗分,再根据公式转换为标准分,转换方法:每一维度的得分为原始分,转化成标准分(百分制)公式为标准积分=[(实际评分-最低可能评分)/一般平均可能评分]×100。分数为0~100之间,以0分为生活质量最差,100分代表生活质量最好。

2.6.2 焦虑自评量表(SAS) SAS评分方法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标准为:1,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有时有;3,大部分时间有;4,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20个条目中有15项是用负性词陈述的,按上述4级评分。其余5项(第5,9,13,17,19)注*号者,是用正性词陈述的,按4~1顺序反向计分。SAS的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分,或者可以查表作相同的转换,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

2.6.3 SDS量表评定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精神病性情感症状(2个项目),躯体(8个项目),精神运动(2个项目),抑郁的心理障碍(8个项目)。包含20个问题,患者自评近期的实际感觉,按抑郁症状程度分从很少有到绝大多数时间有4个等级,分别记1~4分。将20项评分之和记为粗分,将粗分×1.25取整数部分为标准分,评定结果抑郁总分

2.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各指标之间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积分及抑郁自评量表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各维度积分(SF-36)、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评分(S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生活质量各维度积分均高于治疗前,SDS、SA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治疗后GH、SF、VT方面的积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改善生活质量各维度积分、SAS评分及SDS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4 两组治疗前后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比较 两组治疗后血、尿常规,ESR,CRP,抗ANA谱,补体,免疫球蛋白,肝功能,肾功能,泪膜破碎时间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3.5 角膜染色评分比较 SS 患者双眼荧光素角膜评分,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3项加分的角膜改变中,以着染点融合最常见,其次为着染点出现在瞳孔区角膜,丝状角膜炎最少见。见表5。

3.6 两组治疗前后静态唾液流率比较 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唾液流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后两组间静态唾液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6。

4 讨 论

SS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患者长期经受口眼干燥、关节疼痛、多系统损害病痛的折磨,以及激素、免疫抑制剂药物治疗副作用的影响,工作能力受限,社交活动减少,生活质量下降,家庭、夫妻、朋友关系的改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精神压力,加重心理负担,造成情绪上的焦虑和抑郁。SS患者存在广泛的焦虑、抑郁情绪,且生活质量较差[8],而临床医生往往忽略与患者感情交流或医患沟通这一环节,影响疗效的发挥[9]。殷海波等[10]将“情志致痹”视为痹病的发病原因之一。痹病发生之后也容易引起情志的改变,长期患病还能引起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悲伤等情绪。这种不良情绪的滋生会影响机体功能,对人体自身免疫力亦有负面影响,导致疾病的恶化[11]。

SS的确切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因此治疗SS的方法非常有限,主要是替代治疗和对症治疗,尚无能够减缓病情发展和功能损伤的有效措施,并且毒副作用大,治疗方法单一,不能多靶点治疗,缺少有效的制剂和进行全身性治疗的方法[1]。刘健教授认为,SS是津液代谢障碍的典型代表性疾病,在对脾气虚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既往研究成果,依据《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提出SS(燥痹)的基本病机是脾气散精失常。因此,本研究尝试观察新风胶囊对SS患者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改善情况进行评价。方中君药黄芪,入脾肺二经,具有补气升阳的功效。中医学认为气能生津、升津,气旺则津生,提示补气药能够促进津液的生成、输布,诸窍濡润则口眼干燥症状得以缓解。薏苡仁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渗湿的功能,脾气旺盛,则气血津液得以化生,津液得以输布上承,则口眼等清窍得以濡润。雷公藤具有祛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能,尤宜于关节红肿热痛、肿胀难消、晨僵、功能受限患者,可以有效改善关节功能活动并减轻疼痛。蜈蚣具有通络活血、免疫调节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微循环,促进病变部位的新陈代谢以达到抗炎、镇痛的作用。以上4味药物相互作用,达到整体调节的功效[12]。新风胶囊以健脾益气生津,可使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心情舒畅,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整体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SS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且有半数的SS患者伴有焦虑抑郁情绪,提示SS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SF-36各维度评分较低时患者更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而SS患者SDS、SAS评分较低时亦影响其SF-36各维度的评分,使得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崔贝贝等[13]调查98例原发性SS患者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结果98例患者SAS评分为(35.7±7.44)分,10例患者(10.2% )SAS评分50分。躯体疲劳是该病患者焦虑情绪的主要表现。因此临床治疗SS,不但要注意缓解患者的口眼干燥症状,若发现患者有焦虑抑郁倾向,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疾病对患者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因此,在对慢性病的治疗过程中,应将生活质量作为评价疾病的指标之一[14]。

5 参考文献

[1] 沈丕安.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与治疗探讨[J]. 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6):42-44.

[2] 董怡.2002年修订的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诊断)标准[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2,6(4):257.

[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 赵剑锋,孟动玲,刘品莉.培土健脾法在治疗干燥综合征中的运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5):90-91.

[5] 张顺华,卞爱玲,赵岩,等.角膜结膜染色评分新方法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应用[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3,7(2):134-138.

[6] Ware JE Jr,Sherbourne CD.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I: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item selection[J].Med Care,1992,30(6):473-483.

[7] 刘朝杰,李宁秀,任晓辉,等.36条目简明量表在中国人群中的适用性研究[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32(1):39-42.

[8] 程书华,张凤,董春丽.干燥综合症患者焦虑和抑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分析[J].大众健康,2012,28(6):256-257.

[9] 谢斌华,陈勇.焦虑、抑郁的免疫机制及其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J].浙江医学,2011,33(10) :

1551- 1555.

[10] 殷海波,张锦花,石白.对情志致痹的再认识[J].北京中医药,2011,30(12):915-917.

[11] 王莉.略论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有效途径[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7):184.

[12] 刘健,范海霞,杨梅云.新风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肺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0):2060-2063.

[13] 崔贝贝,卿平英,刘毅.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焦虑及相关因素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4):707-708.

[14] 杨佳,刘健,张金山,等.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6):534-536.

上一篇:当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下一篇:解析强化企业住房公积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