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手术预后的因素及不同麻醉方法与术后生存率的关系分析

时间:2022-09-02 04:11:55

结直肠癌手术预后的因素及不同麻醉方法与术后生存率的关系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手术的预后因素及不同麻醉方法与术后生存率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2010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52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完整随访共450例,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统计分析,对不同麻醉方法的生存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T分期、淋巴结转移、原发肿瘤大小、病理分化程度、采用麻醉的方式、手术方法、手术后化疗、复况、远处转移情况及术后的并发症可能成为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影响三组患者预后的风险系数方面,G组、EG组明显优于E组,分别为0.626(95%CI 0.372~0.863,P=0.008)与0.539(95%CI 0.463~0.774,P=0.012)。 结论 T分期、淋巴结转移、原发肿瘤大小、病理分化程度、采用麻醉的方式、手术方法、手术后化疗、复况、远处转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与手术联系密切。硬膜外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更适合结直肠癌手术治疗。

[关键词] 结直肠癌;预后因素;麻醉方法;生存率;关系分析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0-0090-03

结直肠癌属于临床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治疗方法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研究显示,能够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手术的预后因素有很多,包括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远处转移变化、化疗效果、复发等[1]。同时临床研究发现,不同麻醉方法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结直肠癌手术预后,但是国内外相关报道较少[2,3]。本研究旨在探讨结直肠癌手术预后的因素及不同麻醉方法与术后生存率的关系,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思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2010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病历资料,共522例,其中完整随访共45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肿瘤情况(原发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ASA分级)、治疗状况(手术方法、输血状况、术后治疗)、疾病预后(复发、远处转移、手术后并发症)等。

1.2 麻醉方法

450例患者按照采用的麻醉方法进行分组,共分为三组,其中硬膜外麻醉45例(E组)、全身麻醉267例(G组);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138例(EG组)。E组取T11-12及L3-4两点给予穿刺置入硬膜外管,间断性注射1.5%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维持,待到麻醉水平达到T6后开始进行手术,患者切皮前给予咪唑安定注射液(0.05~0.1) mg/kg静脉滴注维持。G组予咪唑安定注射液(0.05~0.1) mg/kg、丙泊酚注射液2 mg/kg、芬太尼注射液4 μg/kg、维库溴铵注射液0.1 mg/kg进行诱导,术中患者给予异氟醚1.3MAC吸入维持,同时根据患者情况酌情追加给予维库溴铵与芬太尼。EG组除L1-2置入硬膜外,予1.5%利多卡因注射液3 mL试验剂量,然后气管插管静吸并复合全身麻醉,给予咪唑安定注射液(0.05~0.1) mg/kg、丙泊酚注射液2 mg/kg、芬太尼注射液4 μg/kg、维库溴铵注射液0.1 mg/kg进行诱导,硬膜外间断注入 0.5%利多卡因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20044620);咪唑安定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集团有限公司,H10980025);丙泊酚注射液(AstraZeneca S.P.A,H20100648);芬太尼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集团有限公司,H20100457);维库溴铵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H20066941)。

1.3 随访

手术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主要记录患者的生存状态及死亡原因。随访时间于2011年9月停止,随访指标分为死亡或失访[4,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三组的生存分析比较采用Kaplan Meier法检验;采用COX单因素回归分析法对各个因素及意义变量进行分析,P

2 结果

2.1 影响因素COX回归分析

通过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肿瘤情况(原发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ASA分级)、治疗状况(手术方法、输血状况、术后治疗)、疾病预后(复发、远处转移、手术后并发症)等影响因素COX回归分析,其中T分期、淋巴结转移、原发肿瘤大小、病理分化程度、采用麻醉的方式、手术方法、手术后化疗、复况、远处转移情况及术后的并发症可能成为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1。

表1 影响因素COX回归分析

2.2 三组患者生存率比较

1年生存率:E组、G组、EG组分别为4.44%、6.37%、5.79%;3年生存率:三组分别为2.22%、3.75%、2.90%;5年生存率:三组分别为2.22%、1.89%、1.45%。在影响三组患者预后的风险系数方面,G组、EG组明显优于E组,分别为0.626(95%CI 0.372~0.863,P=0.008)与0.539(95%CI 0.463~0.774,P=0.012)。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生存率比较[n(%)]

3 讨论

结直肠癌属于肛肠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研究显示,结直肠癌发病率及致死率极高,居于所有恶性肿瘤第三及第四位[6]。临床治疗主要采用外科手术,同时给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案,但是术后创伤应激能够明显抑制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7]。同时,不同的麻醉方法及各种物也会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及合理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可有效缓解术后的创伤应激反应。

随着临床麻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结直肠癌手术麻醉方法出现了很多种,过去临床主要采用椎管内麻醉,现在逐渐转变为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为主[8]。本研究旨在探讨结直肠癌手术预后的因素及不同麻醉方法与术后生存率的关系。

国外专家研究认为,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强弱是决定肿瘤是否复发的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导致免疫功能紊乱的因素包括术后创伤、心理应激的变化及麻醉方法、药物[9]。研究显示,麻醉方法、药物的使用导致免疫问题的机制尚不明确,甚至出现一定的矛盾[10]。本研究显示,T分期、淋巴结转移、原发肿瘤大小、病理分化程度、采用麻醉的方式、手术方法、手术后化疗、复况、远处转移情况及术后的并发症可能成为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影响三组患者预后的风险系数方面,G组、EG组明显优于E组,分别为0.626(95%CI 0.372~0.863,P=0.008)与0.539(95%CI 0.463~0.774,P=0.012)。表明E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G组与EG组,其原因可能是由结直肠手术特点决定的,手术主要在患者的下腹部及会进行操作,对麻醉方式、药物的要求严格,必须具有充分的镇痛及肌肉松弛作用,使骶神经阻滞完全。

综上所述,T分期、淋巴结转移、原发肿瘤大小、病理分化程度、采用麻醉的方式、手术方法、手术后化疗、复况、远处转移情况及术后的并发症与手术联系密切。硬膜外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更适合结直肠癌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覃程,黄世锋,王炜,等.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治疗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206-208.

[2] 王权,曹雪源,所剑,等. 快速康复理念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 31(14):2745-2746.

[3] 袁友红,邢祖民,林春水,等. 影响结直肠癌手术预后因素的回顾性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7):2912-2915.

[4] 张奕文,邢祖民,徐颖华,等.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5):743-746.

[5] 赵娜,崔文涛. 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结直肠癌手术麻醉的安全性评价[J].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4):567-569.

[6] 齐立温,刘永超,康荣,等. 恒温水毯保暖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中体温及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影响[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13(6):786-787.

[7] 谈凯,谢敏,阮戈,等. 不同时间应用抗菌药物在结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的应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8):3932-3933.

[8] 金顺爱. 比较地佐辛和吗啡术后镇痛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D]. 青岛大学,2012.

[9] 陈延周,王斌.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不同麻醉方式的比较[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11):1099-1100.

[10] 周荻,缪长虹.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白细胞糖代谢的影响[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11,31(4):404-406.

[11] 汪建平,杨祖立,王磊,等. 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多因素回归分析[J]. 中华肿瘤杂志,2003,25(1):59-61.

[12] 孙星,王兆文,黄陈,等. 结直肠癌恶性程度与吲哚胺2,3-双加氧酶基因表达的关系[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0,27(4):458-460.

(收稿日期:2014-12-10)

上一篇:臭氧水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喉镜联合鼻内窥镜及单纯支撑喉镜治疗声带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