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晶 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时间:2022-09-02 02:52:58

和晶 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北京的风有时很大,风中往往夹带着沙尘。从中央电视台的《十二演播室》到《选择》再到《实话实说》,和晶在北京的风沙里,已走了近三年的时光。

“女崔”的无奈和尴尬

喜欢和晶的观众称她为“女崔”,和晶表示自己不喜欢“女崔”这个称呼:“我跟小崔也说过,一个女主持人长成小崔那样多难看呀。”还有人说,可能很快就会有一些表现出色的男主持人被称为“男和”什么的,和晶听了哈哈大笑:“那也不好,男人长成我这样也不好看呀。”

和晶不否认《实话实说》让自己的知名度直线窜升,她也承认自己仍然不由自主地生活在崔永元的阴影之下。就在和晶逐渐为观众熟悉和认可的时候,关于她的外表的话题越来越多,新的压力也接踵而来。

有些观众说:“和晶,你怎么这么瘦啊?可有点弱不禁风。”和晶就想,主持节目时最好穿宽松的衣服,这样看起来要胖一些。

还有些观众说:“呀!你有抬头纹,笑起来不好看。”这时和晶就想:哎呀,我要注意,不要老做抬头的动作,摄像的拍摄角度最好选择侧面。和晶的一个朋友也给她发短信:拜托你去做做拉皮手术吧,如果你把抬头纹过多地在屏幕上表现,是对观众的伤害。

和晶说:“你说我能没有压力吗?要是平时碰到金喜善,我一点压力都没有,可我现在是主持节目……谁不想长得漂漂亮亮的。”

有一段时间,和晶非常羡慕漂亮的美女主持人,有了好的容貌、好的气质,又频繁地换

发型、换衣服、换化妆师,不断地用时尚的东西来吸引观众。“但这是美女,不是美女主持。”

和晶后来也想通了:“我还是保持我的本色吧,毕竟容颜不能更改”。

还有些观众说,和晶现场提问有点“肉”,不如崔永元“活”。和晶说她希望她所提的问题既不伤害嘉宾的自尊心,又能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所以提问的时候不是太直接。她有时也很矛盾,觉得这样做保护了采访嘉宾,但却满足不了观众的收看需要,所以这个分寸特别难把握,自己也挺困惑。

有一次,《实话实说》做了一期校园意外伤害的节目,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和晶请了一个体育老师做嘉宾。因为他的学生曾经在体育课上受过伤,他怕讲完之后惹麻烦,压力非常大。当时必须想办法让他松驰下去,和晶想他是体育老师,就在节目开始之前请他带现场观众做广播体操。现场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他和观众都轻松了,话题也好展开了。

受到观众质疑的同时,和晶也被感动着。在一期名叫《举重若轻》的节目中,来自湖南的一位男孩嘉宾特意给她带来一只桔子作为见面礼。男孩的老师说,这只桔子是这个男孩一路捧着来到北京的。和晶问那么远的路,为什么不装在包里带过来?老师说因为桔子上有两片叶子,放进包里担心把叶子磨掉了。和晶听了很感动,便问那个男孩为何送自己一只桔子,男孩回答这个橘子跟别的不一样,橘子上有两片叶子,特别牢,拔都拔不掉,很有特点!和晶开玩笑问男孩你觉得我有特点吗?男孩点点头,旁边的女孩推推他说你真不会说话,你应该说她很漂亮!

是花环,还是陷阱?

刚主持《实话实说》不久,和晶给家里打电话,外婆在电话里说:“你没有小崔主持得好。”

和晶听了觉得挺委屈,她说:“其实我也想保持《实话实说》原有的那种风格,比如它的低调、它的平民性和人文关怀,但我有自己的本色和个性化的东西,我特别想做一个游刃有余的人,但是我现在做节目做得很辛苦,收视率给我的压力太大了。这么好的品牌,别因为我的加入而做砸了。"

和晶第一次去《实话实说》的时候,崔永元的第一句话就是:和晶,你要有思想准备,你做了第一期节目,就会骂声如潮。就连她最要好的朋友都希望她不接这个“活”,他们不认为这是一个机会,而认为这是一个陷阱:“出名的机会多了,但失败的机会也同样多”。她当时的理由也非常简单,就是她喜欢看这个节目。

可能是看习惯了小崔的冷幽默和“耍贫”,和晶波澜不惊的主持方式让观众较难适应。新录制的节目结束后不久,央视的官方网站上就贴满了询问崔永元近况及质疑和晶的帖子。一位网友质问:“崔永元一年能给央视带来700万元广告费,和晶你能吗?”面对这些质问,和晶往往难以回答。为了“保护”和晶,节目刚开始做的时候,同事不让她看网上的评论,怕她经受不住“打击”而过早地“夭折”了。

记得在一年前,当时正在外地度假的和晶,接到了崔永元打来的电话,小崔在电话里说:“我不行了,你来替我做两期吧。”和晶当时吓了一跳:“你哪儿不行了?说得那么邪乎?可别吓着我。” 崔永元笑着说:“你可别乱想,我是说我最近身体不太好,你替我录两期节目。”抱着“救场”的心态,和晶急忙赶回来,化妆的时候,化妆师还给和晶开玩笑,说评论部很少有“美女主持”,机会难得,你自己可要努力争取。就这样,和晶替崔永元主持了一期《实话实说》。和晶形容当时的心情,就像是小孩子得到了一件非常好的礼物。

记者问和晶,主持这么多年的节目,有没有碰到过让她无法应对的尴尬?“有啊,还不止一次呢!就是别人哭的时候,一看到对方哭自己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又不能阻止他们,因为这时候他必须要哭。我又不会安慰人,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拿纸巾给他。”

年轻可以抵挡一切

和晶出生在新疆的巴楚,那里周围都是戈壁滩。

“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奔跑,你就感觉快要摸到天了,那个地方会让人变得简单而又坦荡。”读中学时,她特别喜欢看张爱玲的书,在她看来,张爱玲写上海、写女人,写得缠绵而又怀旧,作品中处处弥漫着一种忧伤气息。和晶就被书中的情节和人物感染着、吸引着,很想看看上海到底是什么样子,考大学的时候,她就从新疆考到了上海,在上海戏剧学院学了四年导演。

初到上海,和晶曾写过一首很“酸”的诗,“整个天空被高楼、电线、路灯分割成一块一块,每个人在他的那一块天空下,评价天空是什么颜色。”

在女孩中她不属于靓丽的那种,大学毕业后所以就被分配到电台。当时和晶在电台主持两档节目,一档是流行歌曲排行榜,另一档夜间节目叫《午夜星河》,和晶的主要任务是在里面念诗,都是深夜1点到2点睡不着觉的人听,没想到效果特别得好。“当时我的工作间就在外滩,可以听到黄浦江上的汽笛声和涛声,夕阳西下的时候,江水被染得一片金黄,美极了,真的……”那段时间是和晶理想和现实最接近的时候,觉得生活真好。可是后来总有人打电话问她人生问题,她就有点承受不住了,因为凭她的生活阅历,她没办法给别人答案。

那时和晶特别羡慕电视记者,因为电视有画面,更方便观众的互动参与。和晶便利用业余时间在电视台找了一份临时工作――写策划文案和串联词,这样不仅圆了自己的电视梦,自己也多了一笔收入。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位主持人因生病来不了,节目又要急着录制,制片人看了一眼全组说:也就和晶还年轻,长得也不算丑,脚本又是她写的,就让她主持两期节目吧。和晶说我可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主持砸了我可不管,领导说,年轻可以抵挡一切……

就这样,和晶在上海电视台《智力大冲浪》中冲了3年。后又做了谈话类节目《有话大家说》的主持人。当时谈话节目在上海往往不被看好,可和晶却不怕,不仅接下了这档节目,还立下豪言壮语:“先做几期节目试试人缘儿,如果观众还不认可的话,我就撤下来。”

在接下来的3年里,和晶主持的《有话大家说》稳居上海电视台视收率前4位,和晶也成了上海颇有名气的主持人。正“当红”时却选择从《有话大家说》急流勇退,面对许多人的不理解,和晶说:“我和每个话题都是一起成熟的,三年来,《有话大家说》给我的空间我已经利用完了,这就像是照镜子,我原来照的镜子已经模糊了,我需要一面更清楚的镜子,来重新审视我自己。这个镜子哪里有呢?北京有。”

上一篇:秦海璐 不做一闪而过的明星 下一篇:我的数码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