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市政道路的施工技术

时间:2022-09-02 02:35:43

探讨市政道路的施工技术

摘要:市政道路工程有着与许多道路工程不同的特点,这是因为城市道路有着各种管线和地下设施需要同时施工。城市交通的原因又不允许工期过长,各种城市公用设施、交通设施与道路建设同步施工,增加了工程的复杂性。

关键词:市政工程质量要求施工技术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的质量要求

1.1结构稳定性

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必须要保证路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为了防止路基结构在行车超载及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整体损坏,当发生变形或破坏时,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来保障道路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1.2强度

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要保证路基强度,在外力作用下不会产生超过容许范围的变形,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

1.3水温稳定性

路基在地面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其强度将会显著降低。特别是季节性冰冻地区,由于温度状况的变化,路基将发生周期性冻融作用,形成冻胀和翻浆,使路基强度急剧下降。应保证在最不利的水温状况下,强度不会显著降低,这就要 求路基具有一定的水温稳定性。

2.路基土方施工

2.1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1.1分层填筑,达到上一层压实的标准后,再填压下一层。压实前必须对含水量进行测定,含水量符合要求后再碾压,避免返工。

2.1.2干密度试验标定要准确,不同的土质要分别标出干密度,不可以用同一个干密度去评定不同土质的压实度。

2.1.3分段施工

若纵向搭接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施工,则先填地段应按1∶1坡分层留台阶,如果两个地段同时填,则要分层相互交叠衔接,搭接长度不得2 m。否则路基会出现不均匀沉陷,影响路面平整度。若路基稳定受到地下水影响时,则要在路堤底部填水稳性优良、不易风化的砂石材料进行加固处理,使基底形成水稳性较强的厚20 cm~30 cm的稳定层。

2.2松铺厚度的控制与土质类别、压实机具功能、碾压遍数等有关,应根据实际情况,以保证压实度为原则。路床顶面层最小松铺厚度不应小于8 cm。

2.3路堤几何尺寸与坡度必须严格控制。路堤填土宽度每侧要比设计宽度宽出30 cm,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压实合格后,最后削坡不得缺坡,以保证路堤稳定性。整修需加固的坡面时,应预留位置。当填土不足或边坡受雨水冲刷形成小冲沟时,应将原边坡挖成台阶,分层填补。

2.4压实顺序是先边后中,以便形成路拱,先轻后重,要适应逐渐增长的土基强度,先慢后快,以免松土被机械推动。应在碾压前,先整平,由路中线向路堤两边整成2 %~4 %的横坡,在弯道部分碾压时,应由低的一侧边缘向高的一侧边缘碾压,以便形成单向超高横坡。前后两次轮迹需重叠12 cm~20 cm,应特别注意控制压实均匀,以免引起不均匀沉陷。

2.5机械作业要根据工程地形地貌、路基断面形状,用土多少、土方调配情况,合理地规定机械运行路线应有全面、详细的机械运行作业图。当土的含水量不足时,配洒水车洒水,含水量较大时,配翻晒机械翻晒并用压路机碾压。

2.6对路面压实过程中,必须使用钢轮压路机,这样保证混凝土不被粘起,确保施工质量。压实时要保证压路机的匀速前行,按照先外后内的方法碾压路面,压实遍数一般是4遍。在初压时,也要对路面的平整度进行检查,对不平整的路面及时修整,出现严重缺陷的,要返工处理。复压过程也紧跟在初压之后进行,压实的工艺与初压基本一致,压实的遍数也为4遍。之后紧跟着终压,碾压到路面没有明显轮迹即可。

3.沥青面层施工

面层施工前,先对一段试验路段施工,通过试验取得面层施工的松铺厚度,碾压遍数,用油量,摊铺快慢等各方面的数据。对沥青表处面层着重抓好热拌,摊铺,碾压等主要环节,以保证路面优良。

3.1下封层施工

下封层应紧接在基层施工养护期结束后表面稍干再浇洒。当基层完工后时间较长,表面过分干燥时,则对基层进行清扫,在基层表面洒水,并等表面稍干后浇洒沥青,按设计的沥青量一次浇洒均匀,当有遗漏时,用人工补洒。然后撒铺石屑或砂,再经压路机碾压。

3.2沥青表处面层施工

3.2.1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将合格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将各种材料合理堆放,对砂,石屑等细料要搭棚遮雨。除对原材料进行各项指标的分析试验及混合料的配合比试验外,同时还要检测每批进场沥青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及抽检备料规格,材料质量,沥青混合料拌和用30t/h拌和机拌和。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取料及油石比按试验数据控制。

3.2.2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摊铺时,要先对已经完成的基层进行清扫,整修,并沿摊铺路段两侧放样设置基线,按摊铺试验获得的数据进行作业。摊铺采用机械摊铺施工,根据沥青拌和产量和运距,调配当天所需的车辆,摊铺时要保证连续工作状态,把停机待料的频次减少到最低限度,以确保沥青混合的摊铺均匀、平整、连续。

3.2.3碾压:沥青混合料的压实要分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并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从外向内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2轮宽,最后碾压中心部分。初压时用8~10t光轮式压路机碾压2~4遍,初压后检查平整度,需要时要适当修整。复压紧接在初压后进行,碾压2~4遍,要求达到标准压实度,并无显著轮迹,终压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不少于2遍,并无轮迹。碾压时温度要重点控制,如初压时温度偏高,混合料易发生推移、起拱,导致终压难以成型;若初压温度偏低,又使得不易保证密实度和表面平整缺陷。因此,必须掌握最佳碾压温度。初压温度范围为120℃~140℃,终压温度控制在85℃~95℃。

在沥青面层施工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a)严格控制油石比;b)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和开放交通时温度。拌和温度为140℃~165℃,开放交通在路面冷却后。c)严格控制碎石料的质量和大小;d)严格控制平整度,横坡度,经常自检;e)禁止在雨天施工,雨季施工应逐日了解天气情况,施工路段宜在雨前完成各项工序;f)沥青碎石混合料长距离运输时,应采取保温措施;g)摊铺时,必须严格控制松铺厚度。

4.施工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4.1不能把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如果把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会导致路堤强度不均匀,达不到压实标准,甚至出现路基沉陷等质量问题。

4.2施工方法不对,路基的压实度可能达不到设计要求,使路面产生病害。防治办法就是不同的土质不能混填,要分别对不同的土质进行击实试验。应通过铺筑试验路获得相关的技术参数来指导施工,确保压实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验纵横坡度,保证每层土的厚度均匀,压实度均匀。坚持桥头涵洞处规范填土,保证达到压实标准。

4.3软土区域注意路基的稳定性。原水塘、水田地区路基,季节性处于过湿状态,致使路基沉陷,产生路面病害。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排水疏干、换填水稳性好的土、抛石挤淤等处理措施,使路基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5. 结论

修建市政道路,由于城市的地理位置问题,施工的场地狭小,并且交通流量很大、施工的工艺复杂等等很多环境条件的影响,导致了市政道路施工变得困难。并且考虑到道路的使用及所处环境,需要顾及的地方也有很多。虽然近几年,城市道路的建设高速发展了起来,相应的施工技术也有很大提高,但是,各个施工

单位的水平也还是良莠不齐,管理者的“一切朝钱看”的心理也是影响道路质量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范冬倩。市政道路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5-05。

[2] 黄兴安。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

[3] 张国庆。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

[4] 周旭垠。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1(18)。

上一篇:试论工业厂房的建筑设计 下一篇:电气器具和配电箱(盘)安装及防雷接地工艺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