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泥捏塑学法指导初探

时间:2022-09-02 02:28:27

橡皮泥捏塑学法指导初探

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玩橡皮泥成为在城市里生活的孩子感受玩泥巴的一种途径。学习橡皮泥捏塑对学生很有意义,因为在揉、捏、搓等制作橡皮泥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手的操作能力及手、眼、脑协调能力;在观察制作橡皮泥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锻炼观察力、想象力、立体造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在橡皮泥配色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认识颜色、学习色彩搭配及调配方法;在橡皮泥分泥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学习使用标尺,强化数量的概念,学会分解物体,懂得复杂事物是由简单物体组合而成的,体会物体间的大小比例关系。认识形体,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橡皮泥创作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耐心专注的品质。

既然学习橡皮泥捏塑对学生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就有必要好好研究一下怎么教会学生捏塑橡皮泥,怎样使学生掌握捏塑橡皮泥的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在小学橡皮泥捏塑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捏塑橡皮泥的指导就显得很有必要。下面我就依托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中的橡皮泥课程来谈谈小学橡皮泥捏塑的学法指导。

一、技法在橡皮泥学习中的作用

任何美术种类的学习,都要掌握基本的技法。在橡皮泥捏塑中,基本技法的学习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完成捏塑作品。橡皮泥捏塑的基本方法有揉、捏、搓、压、按、切、卷、刻、剪、扭、绕等。对于这些基本技法的学习可以通过分类来练习,把事物归纳成植物、食物、动物、人物、生活用品等,依据事物的外形特征来选择基本的制作方法。如揉的方法可以制作西瓜、足球等;压的方法可以制作饼干、相框等;搓的方法可以制作蛇、游泳圈等。

人教版小学美术低年级教材就有一些橡皮泥课程,适合训练学生学习橡皮泥制作的基本技法。如一年级上册《我做的文具》,制作铅笔时可以学习橡皮泥搓的基本技法,训练孩子把橡皮泥搓长而且能保持均匀的技能技巧;制作橡皮擦、尺子时可以训练橡皮泥揉、压、切等基本技法。另外,一年级下册《各式各样的水果》《可爱的动物》,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彩泥》《喂,你好!》《今日的菜单》等橡皮泥课程中通过对食物、动物、物品的塑造,能使孩子逐渐熟练运用橡皮泥的基本技法。

在橡皮泥基本技法的学法指导中要体现恰当性。即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归类,然后对应橡皮泥基本技法特征选择合适的训练内容,达到形象、恰当、有效。如在对事物外形的分类环节上,可以请学生先观察橡皮泥基本技法制作后的形体特征来分类,如揉的方法可以得到圆形的形体特征,请学生联想生活中哪些东西外形是圆形的,就可以分类到揉的方法练习中来。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掌握学习方法。

二、简笔画在橡皮泥造型中的运用

简笔画要求画者能运用概括、夸张、形象的表现手法,这和橡皮泥造型的特点很相似。用橡皮泥来造型时,可以借鉴简笔画的表现手法,把事物概括提炼成简洁的基本形状,尽量做到形体概括、造型夸张、色彩鲜明。如制作动物、人物时,可以把复杂的外形分解成简洁概括的头、身体、四肢。如圆形的头,椭圆形、方形或圆柱形的身体,类似圆柱形的四肢。在五官、服饰及细节等方面的刻画,也可以采用概括的基本形状来表现,如眼睛可以用几层圆片来表现,从下到上依次为白色圆片、蓝色圆片、黑色圆片,最后加上白色小圆片点出高光,这样眼睛就很形象了。眼睛的表现也可以只是两个小圆点,如表现老鼠时,两个黑色小圆点就能简洁而又形象地体现其特点了。

对于用橡皮泥塑造动物、人物的学习,可以分成浮雕式和圆雕式的动物、人物塑造来循序渐进地学习。浮雕式的橡皮泥塑造学习可以参考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的《有趣的彩泥》,采用浮雕式橡皮泥塑造时主要考虑物体的正面效果,在平面基本形的基础上进行添加堆砌,从而塑造出事物的造型特征。而用圆雕式塑造时,不仅要考虑形象的正面效果,还要表现好形象的四面八方,才能使形象立体丰满。如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的《可爱的动物》。在学习捏塑立体的动物时,对立体动物外形的塑造可以采用分体塑造和整体塑造两种表现方法。分体塑造法就是把动物分成头、身体、四肢,通过插接或粘接的方法,来体现立体感。整体塑造法是用橡皮泥整体捏塑出动物的造型,把头、身体、四肢视为一个整体,表现出整体的外轮廓形象。两种表现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要表现的对象特征来考虑采用的方法。

三、绘本在橡皮泥创作中的引用

绘本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图书,它通常是图多字少,对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想象力、观察力很有好处。绘本里的人物或动物形象表现出的稚拙表情富有童真,切合孩子的口味,故事情节也是贴近孩子的生活的,很吸引孩子。有些绘本大师表现的绘本插图形式就用了简笔画的方式,简洁的主体、背景及故事情节很适合橡皮泥创作时参考。如荷兰马克斯・维尔修思的《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美国绘本大师莫・威廉斯的《别让鸽子开巴士》和《古纳什小兔》系列、美国大卫・香农的《大卫,不可以》系列、日本五味太郎的《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等绘本都可以作为橡皮泥创作时主体设计、场景设计、故事情节设计的范本,让学生在绘本中学师的表现手法,丰富视觉体验、掌握创作技巧。

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故事画》《小鸟的家》,四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小伙伴》等橡皮泥课程,就是让学生在掌握了橡皮泥基本技法和捏塑技巧后,学习运用橡皮泥创编故事,创作橡皮泥画的实践教材。

通过绘本这一媒介,让学生学会交流自己喜欢的绘本,并分析讨论哪些绘本的表现形式适用于做橡皮泥制作的范本,通过互动交流丰富视野,提升创作经验、创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向教材以外的书籍学习知识的能力。

四、媒材在橡皮泥作品中的借用

小学橡皮泥学习课程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根据2011年版《美术课程标准》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标“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理念,在学习橡皮泥制作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运用一定的物质媒材和手段,围绕意图进行设计与制作,如为了更直接形象地表现事物,有时可以借用身边触手可及的废旧材料如吸管、纽扣、珠子、羽毛等来点缀作品,会使作品更富有情趣,更生动。但是在借用媒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喧宾夺主。以恰当、适当为原则,准确简要地选择合适的媒材,为橡皮泥作品画龙点睛。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太空里的植物》、五年级下册《夸张的脸》这两课教材,很适合用来学习媒材的运用技巧。引导孩子通过思考分析,在主要运用橡皮泥材料的基础上,展开联想想象,选择合适的媒材一起来表现作品。通过借物法训练可以很好地提高孩子的创新、创造能力。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真正学会学习。在遵循学法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橡皮泥捏塑的规律和学生的发展水平来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捏塑橡皮泥的学习,然后以静待花开的心态,感受学生在橡皮泥捏塑乐园中的成长过程,我想一定能收获满园的芬芳的。

(福建省厦门市实验小学 361003)

上一篇:国旗是政治符号大陆人反感张悬举旗可以理解 下一篇:谁是我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