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业巨舰”撬动跨越发展新引擎

时间:2022-09-02 02:09:55

“棉业巨舰”撬动跨越发展新引擎

日前,一所国家级“棉业巨舰”正式在湖北天门市起航,伴随着中国(天门)棉花交易中心落户,全国最大的棉花交易市场 “呼之欲出”。据了解,该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达60亿元,预计5年内全部建成,建成后可实现年税利5亿元左右。全国最大棉花交易市场的建设不仅可以有效整合棉花产业链,规范市场管理,提升我国棉花储备能力和交易流通效率,而且还将使天门市棉花产业集群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

棉花市场“险象环生”,纺织企业抱团过冬

湖北地处长江中下游,是华中的主要棉花生产地,历年的平均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7%,仅次于新疆、山东、河南、河北,排名第五位。其中,湖北天门市是我国著名棉花产区,素有“棉乡”美称,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1976年,天门皮棉总产量在全国率先突破百万担,并连续11年保持该纪录,已连续13年皮棉产量超百万担。

为什么天门的棉花会如此著名?业界人士称,天门有着悠久的种棉历史,产出的棉花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主要体现在棉花色泽白、纤维长、韧性好、拉力强,是棉花之“钢筋”。天门人很自豪地对前来参观旅游的客人称道,天门棉总产量占全国1/80,全国每100人中就有一个穿着天门棉花生产的布料。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棉花产业、纺织产业,一直都是百万天门人的梦想,但是近年来,棉价市场“险象环生”,跳出大起大落的“探戈舞”,竞争环境不断恶化,市场呈现非理性发展趋势,给转型发展中的天门带来严峻挑战。

据天门市棉花市场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10年以来,期货、撮合、抛储、现货各路棉价均强力上冲,带动籽棉收购价格持续攀升,每吨从14000元涨到了34000元。纺织用棉成本不断加大,购销形势非常复杂,产业风险链条绷紧。但自今年以来,棉价又出现逆转,起伏不定,市场观望情绪浓厚,棉花加工企业风险加大。

价格趋势难以掌控,棉农和棉贩积极性受挫。新棉上市以后,收购成本价格一直走在期货合约价格前面,棉花现货价格上涨领先于期货价格,高出远期合约价格,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无法实现期货套保。同时,受到进口棉到港、国家抛储、纺织企业承受能力等利空影响,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处于价格的风口浪尖,对后市十分忧虑,经营决策处于两难,少收怕错过季节,多收怕购销价格倒挂。

随着价格的波动幅度持续加大,竞争环境恶劣,抢收争购造成质量参差不齐,超水分棉极为普遍。湖北省常年棉花资源近45万吨,远不能满足该省130多家400型和600多家200型企业和众多小厂的生产需求,邻省棉贩跨省收购导致湖北籽棉大量外流,供求矛盾不断加剧。破坏自然规律提前抢收棉花,擅自缩短或减少棉花加工程序,一些小厂不分品级、不认水分、不拣三丝,为回笼资金、循环收购,白天收购,夜里加工,隔天销售,水分严重超过国家规定的回潮率控制在10.5%的标准,更为恶劣的是将回收棉和短绒全部掺入皮棉,加工后只剩有棉包和棉籽。

生产成本不断加大,纺织企业面对市场的风险愈演愈烈。湖北省规模以上的企业拥有纺织纱锭1000万锭左右,年用棉量在100万吨,而全省常年产量只有45万吨左右,每年缺口达50%以上。依靠出口和内需的拉动,纺织行业渐渐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形势明显好转。进入2010年度以后,由于人民币不断升值、用工成本增加,特别是棉花等原料成本的持续上涨,纺织企业面对当前无节制上涨的天价棉花,有些纺织企业不得不改用化纤等替代品,还有些采取缩小生产和订单,甚至关门限产,防止亏损。

60亿元投资,老棉花基地也有春天

“民生问题无小事 ”,天门市当前尽管有众多零散分布的市场,但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没有涌现出明显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地.更没有能够与国内甚至国际市场有效联动的棉花交易中心。棉花市场仍存在着市场规模小、运输分散、质量不稳定、缺乏标准化、市场主体购销相对盲目、市场之间缺乏信息对接、设备简陋及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实施”发展特色产业、构建综合交通、建设宜居城市“三大战略,使得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

天门工业园“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在棉纺及棉副产品加工产业园方面,要依托景天纺织等落户企业和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棉花大市的资源优势,形成棉花种植、棉纺、服装、棉籽加工、下脚料深度开发利用的棉花产业链,打造棉纺及棉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到2015年实现产值20亿元。

2011年4月8日,天门市政府与卓尔控股有限公司举行项目签约仪式,卓尔公司将投资60亿元在天门市建设中国(天门)棉花交易中心。天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爱国在签约仪式指出,中国(天门)棉花交易中心的建设,对发展天门的棉花产业、纺织产业,助推天门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全市上下一定要始终坚持“产业第一,企业家至上”的理念,致力于营造更加宽松、和谐的投资环境,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确保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早日竣工使用。

为什么会选择投资60亿元在天门建设全国最大的棉花交易中心,卓尔控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介绍说;“我国棉花产区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新疆等地,主要棉花销售市场有天津、郑州和合肥,主要纺织企业分布在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沿海一带,而天门正处于‘北棉南纺’产销链条的核心区段,在天门建设棉花交易中心有着现货交易的优势。同时,天门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物流优势,近年来,境内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综合交通发展迅速,形成了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交通网络,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得天门成为‘北棉南纺’产业格局的中线物流枢纽,又是武汉1+8城市圈成员,同时也迎来承接棉纺业产业转移和升级的新进程。”

呼之欲出,5年内建成棉花产业集群

5月30日上午,记者从卓尔控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处获悉,中国(天门)棉花交易中心计划建成全国最大的棉花交易市场和国际化大型现货超市。项目计划开发周期5年,第一期拟于今年年中启动,到2012年12月投入运营。项目由两部分园区组成。第一部分是以棉花交易、加工、仓储和物流为核心的交易园区,第二部分是配合中心建设金融、商务服务等配套体系。整个中心包括交易园区、国际棉花寄售园区、质检园区、保税园区、加工园区、金融服务园区、综合配套园区、仓储园区、物流园区、电子交易中心等。

中国(天门)棉花交易中心将通过规范市场管理,促进棉花市场流通,在促进就业、辐射农产品贸易行业等方面,促进天门市社会经济发展。随着我国棉花经济的逐步发展,棉花流通的重要作用还将体现在棉花消费通过流通决定生产,而不是棉花生产决定流通。这将取决于棉花市场的更快更好发展,棉花生产、流通、消费更为紧密的联动关系的建立和棉花流通业现代化的建设。从这一发展的角度看,棉花流通在棉花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为突出,交易中心的建成正为此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与发展环境。项目建成后,可充分整合棉花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进一步增加我国棉花产业交易量,提升我国棉花储备能力,提高棉花交易流通速率,打造“种植―物流―纺织”覆盖上中下全产业链的棉花产业集群,形成以棉花为主,羊毛、亚麻及纺织面料、辅料等多种产品共生的交易市场,将聚集全国棉花现货及相关产品交易50%的份额。一个以棉花为主体,结合交易、加工、仓储、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化、集成化、多功能商贸航母将在这里起航。

上一篇:浅谈我国棉短绒的生产和质量状况 下一篇:生态纺织品与纺织产品基本安全项目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