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活动区教育价值,让活动区真正“活”起来

时间:2022-09-02 01:58:59

发挥活动区教育价值,让活动区真正“活”起来

随着新《纲要》的深入学习和体会,我们逐步发现由教师掌控的封闭式活动区已不能真正满足幼儿已有的需要,我们应该从封闭中走出来,走向活动区开放的状态,使活动区真正活起来,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宜的活动区,增加活动区的灵活性,从而实现个性化发展,活动区才能发挥其自身的教育价值。

一、提供开放的活动区环境

活动区环境的设计要能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探索,在氛围上必须是开放的、非正式的、结构松弛的,使教室成为能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由游戏的场所

1、空间的开放性

在空间增设上我们考虑到:区域活动具有动态性。

2、时间的开放性

在时间安排上,一方面,我们将完成新活动自教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决定一周内完成新活动的时间,只要他们完成即可,教师不作硬性规定。另一方面,除每天安排的集体区域时间外,其余,只要是非集体活动,游戏、课间、饭后,幼儿都可以自由进出各区域,或玩新活动或继续未完成的探索……

二、材料的投放注重开放性

教育学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主张把教育和生活溶于一炉。"在活动区中,同样的材料,不同的运用方式和投放形式会使教学产生不同的效果,材料运用的好,孩子的体验和收获也是有区别的。如果只是将材料单一的、简单的让孩子观察一下,孩子是无法体会和探索的,他的思维没有通过对材料的探索得到刺激,所以他的语言表达、动手操作会直接受到影响。当孩子能够充分的通过对材料的观察、触摸、摆弄时,孩子就是在体验,这时孩子才能够有内容、有方向地进行一些交流和表达。

(一)、活动材料投放注重目的性

在活动区中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孩子的探索兴趣更强烈的,观察能力快速、灵敏,语言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完整而有自己主见的。如主题教学“白天黑夜”中活动“会变的月亮”,在科学活动区:幼儿通过对三球仪的观察讨论,以及对材料:地球、月球、太阳三球替代物演示三球运行的原理,孩子们对这一科学现象直观的进行思考和理解。另外,孩子也通过收集材料这个过程,养成了整理的好习惯,懂得了变废为宝,更培养了孩子的任务意识和合作意识。

(二)、活动材料投放注重层次性

材料的投放千万不能一刀切,应该注意观察评估每位幼儿的发展状况,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的层次的材料。教师要通过目标分解,设计相应的系列化材料,从材料投放的先后顺序上体现目标的层次性。如:在编织区,我首先投放了一些带孔的硬纸,有直线孔、曲线孔、折线孔等以及一些很粗的针和各颜色的线,幼儿可以通过有顺序的穿线把这些东西穿在一起,练习基本技能。后来我又放置了一些布和图案:小花、草、动物等,幼儿接下来就把图案缝在布上,最后幼儿把这些材料都利用起来做成了传声筒、花瓶、餐桌等各种东西。通过实践,我发现:分阶段投放了材料,每个阶段幼儿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成功,并不断向下一个阶段目标挑战,在缝制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活动材料投放注重循序渐进性

活动区材料的投放要有计划,不能一次性把所有东西都放上去。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应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投放,不断吸引幼儿参与的兴趣和需要。如:小班幼儿在操作活动时,我提供给幼儿的吸管是各种颜色和粗细的,可以让他们按颜色不同和粗细分类,在幼儿玩一段时间后,我把吸管剪成不同长短的、不同形状,可以加深难度,请他们用不同长度的吸管排列各种形状的图形。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拼图,为自己每次拼的不同形状的图像而感到骄傲。

三、采用开放式的指导和评价

在活动区中,幼儿想怎么样都可以,不以表现客观和真实为原则。我们教师在指导时适时地去帮助他们引一引,评价的时候问问他们自己主观想法,而不能以自己成人的想法来随便把幼儿的作品给予定论。如:幼儿在绘画活动区:幼儿画中不仅让桔子树结桔子,还结上了小鸟、玩具、小朋友……这很正常,可能是孩子的想像,也可能是孩子把自己会画的全画在了桔子树上,这并没有什么不恰当。教师都不要干涉。当然,为了了解幼儿绘画心理,启发幼儿进一步创作,教师应该询问幼儿为什么要这样画?还可以怎么画?引导幼儿边画边想,表达自己的构思,或帮助幼儿自圆其说,形成自己的构思。

四、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发现:在活动区中开放环境创设可以培养幼儿自主意识,因为幼儿的自主性需要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才能得到体现;材料的投放决定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我们从幼儿的需要出发,提供开放性、多层次的材料,更能培养幼儿自我尝试的能力;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积极鼓励。教师的引导只是指点、倾听,而不是把正确的答案给幼儿,答案应该让幼儿在启发下自己去寻找。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孩子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让我们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的活动区,充分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合理照顾每个孩子的兴趣,活动区从封闭走向开放,让活动区“活”起来,让孩子们活泼起来、成长起来,这正是活动区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林佩芬著.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上),宁波:宁波出版社,2004

[2]林佩芬著.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下),宁波:宁波出版社,2004

[3]何艳萍著.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上一篇: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加大学生的参与度 下一篇:分析原因 找对症结 提高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