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消灭错别字的视听研究

时间:2022-09-02 01:39:13

关于消灭错别字的视听研究

摘 要 错别字,顾名思义是指错字或别字。在古代也称作“白字”。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日,各种媒体融合的当代,错别字的传播现象越来越突出,给学习的交流沟通及汉字文化的传播带来了障碍。我们在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以及和动画技术的结合这一新平台,来为受众呈现出更为清晰的消灭错别字的方法。

关键词 错别字 汉字 视听研究 动画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H02 文献标识码:A

Audiovisual Studies on the Eradication of Wrong Characters

ZHANG Lizhen, CHEN Zulong, ZHU Chunling, SHU Hui

(School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ral South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 Wrong character, refers to the typo or ghost word. In ancient times it's known as "white".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today, all kinds of contemporary media fusion, wrong character spread phenomenon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o the study of communication and th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 has brought obstacles. We are looking for the process to solve the problem, also can use the power of the new media and animation technology in combination with this new platform, for the audience to present a clearer way to eliminate the wrong character.

Key words wrong character; Chinese character; audiovisual study; animation art education

1 调查收集和背景分析

在做视听研究之前,我们通过调查收集,把现今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错别字进行了统一的归类,进行了初步简单的分析,从汉字本身特点出发。首先我国汉字的数量多,并且形状结构纷繁复杂,比较难写、难记、难认,稍不留意就会写错,这客观上导致了学习汉字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错别字。主观上由于中华文字自身的构造,传播与学习的环境以及学习者的生理年龄是影响到学习的质量和效率的。

如今通过网络这个平台,汉字与语言更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交汇着。人们在这个平台上创造着新的网络名词,更是在其中加入了错别字,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呈现在社会生活,无疑,这是一股新的气息。然而如果肆意泛滥,必将给生活社会,乃至文明文化带来麻烦。现在的世界是一种地球村的方式存在着,中国文化也正以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走向国际。国际上也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的“中国热”。这时候消灭错别字的意义极为重要。

开设“错别字集”进行纠正,一方面让学生随时把自我感觉易写错、易混淆的难字,和教师在教学中指出的容易写错的字摘录下来,另一方面把每次作业和考试中书写的错别字及时记载下来,时刻提醒自己。这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也正因为错别字随处可见,且形成已久,仅凭机械化的练习,枯燥无味,容易厌烦,疲劳,效果往往不理想。在以上的基础上,我们将视听元素融于这一纠正的过程中,通过动画这一载体,却能丰富学习的手段,将艺术的自由性,色彩的丰富性,声音的感染性等等动画构成要素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新媒体平台的支持以及动画教育的推广

根据2010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手机网民规模达2.77亿。近年来,新媒体的介入,为动漫的媒体内容提供了新的平台与载体。

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凭借着教育与视听动画的有机结合的新理念,让它为我们所用。将新媒体与动画产业进一步,通过动画艺术教育,为汉字学习者呈现另一种学习正确汉字,消灭错别字的视听享受。古罗马贺拉斯提出“寓教于乐”的原则,主张将艺术的教育功能与娱乐功能统一起来,给人以知识和乐趣。错别字的动画视听展示也正是通过初学汉字者,大部分从低龄儿童这一受众出发,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艺术化,让人愉快地接受知识;进行直观教学,将视觉传达和听觉传达体系系统配合,通过对形象的感官感知能力的提高,来让学习汉字的人有更好的体验,也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

新名词“泛动画”是传统动画和新媒体动画的合称,是艺术走向象牙塔、信息技术走出实验室的结果,与新媒体崛起、日常生活审美化等潮流有密切联系。我们所提倡的“动画教育”是指社会成员有意识地通过传播动画信息以影响他人活动。在这里,提倡消灭错别字运用动画视听的手段,一方面是为受众以一种轻松的视听享受来纠正错别字,另一深刻的方面是以动画为目标的教育立足对于动画文化本身的传承,以动画为手段的教育对于汉字文化的传承。将新生态观通过动画视听语言来一步一步消除,使新的技术领域为传承汉字文化作出重要贡献。

3 纠正错别字的动画视听艺术

动画艺术是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艺术,当画面和声音这两大艺术元素呈现完美的统一时,动画作品的艺术效果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我们的创作思维也正是不仅仅局限在传统消灭错别字的方法中,也要让它主动发挥着视听动画的综合艺术力,通过画面声音的传达,使受众感知,进行学习。我们将错别字进行字体构成的分析后,对它进行一系列的素材准备,策划设定脚本,风格的设定,以及声画结合,通过前期中期后期的流程。将造型,二维语言,声音色彩等元素融合。纠正错别字的短片动画是比较简化明了的,这也符合了受众的接受心理特点。

4 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植与文化教育作用

2006年,国家出台了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相应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植措施,发展动漫产业已经成为了许多优化产业布局。根据2009年播出的动画片题材分析可以看出,教育题材动画片的比重最大,达到了30%(包括成语故事、典故、寓言);与2006年相比,比重明显上升,可见人们已日益看重动画片的教育作用。

我们的消灭错别字动画也可以借助这样的发展状况与时机,形成一系列的动画教育片,不再对动画片有只能作为娱乐消遣的认识,用生动活泼的动漫形象吸引孩子学习纠正错别字,孩子们在看动画的同时学到了很多知识,寓教于乐。这种文化的想象视野将进一步延伸对汉字文明的历史厚重感。所以这也是教育题材动画片盛行并推广的意义所在。汉字作为文明符号,它起着沟通作用,将纠正错别字用动画视听的形式来创作,也为我们的文化教育做了进一步的推动。

5 运用视听动画是追随时代的步伐

由于新媒体革命的推动,社会中各个方面都在借助数字化改造,通过网络等新媒体的平台展现自己的创作创新理念。而视听动画产业链也在迅速扩大,将系统的整体功能发挥最大。

再者我们提倡创新性原则。在吸收、融合、借鉴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对实现有利于用户参观目的的更有效的方法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方法的本质特征形成有特色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原则,并以新的思想和原则为准绳,以基本方法为主体,通过对基础方法的创新,具体化分析构建适合具体视听动画的表现模式,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形成具有丰富,简明扼要,轻松,有针对性的等特点的成果。在设计动画中,我们要设法结合用户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的动画,内容要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不仅能提高用户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使用户在观看动画的同时就学到了知识。学习者可将此动画下载在自己的手机或者其他的一些学习工具上,还可以将此刻录为光盘,方便自己学习。这种时效性原则的推动下,也直接优化了其他产业链,也进一步使我们的视听研究意义升华,同时也适应了现今社会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黄鸣奋.新媒体与泛动画产业的文化思考.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2] 王平,殷俊.动画视听语言.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 葛玉清.对话虚拟世界.动画电影与跨文化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4] 周伟业.网络美育——艺术教育的媒介视角.南京出版社,2009.

[5] 李家国.中国动漫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 朱立元.艺术美学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7] 王菊生.造型艺术原理.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上一篇:生与死:比较菲利普·罗斯《遗产》和《垂死的肉... 下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激励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