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错题再错”想到的

时间:2022-09-02 12:54:53

【摘要】错题的再次出现是制约我们学校学生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够杜绝或者说有效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就会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历史;中学;错题;思考

月考结束后我们照例进行试卷讲评,冷不丁有个学生小声嘀咕:“这个题我原来错过。”这个题目是课时作业上的原题,也是非常典型的情景再现类题目。学生的这句话提醒了我,我随口问:“还有没有错的?”一些学生七嘴八舌。我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仔细数了数课代表统计的数目,一共有26个学生,出错率达50%以上,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这说明错题的再次出现是制约我们学校学生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够杜绝或者说有效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就会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为了充分了解我们学生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我在高三文科快班、实验班和复习班分别进行了“这题,我又做错了”的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到问题出现频率、产生原因和解决途径等方面。

一、主要原因

1.学习习惯不好,不能及时总结、反思做过的题目。

2.对基础史实掌握不够牢固,理解不够准确,导致对初次犯错的题目印象不深,理解或片面化,或表面化,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把这个题目给放过去了。

3.理解能力不强,导致对题干中设置的情景,呈现的信息理解出现偏差,如对材料断章取义、以偏概全,所以把握不住材料的主旨。

4.阅读能力不强,不知到材料中哪些信息有用,哪些是为有效信息服务的,对题目往往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5.学习喜好问题。一部分学生对某类知识重视不够,有的干脆删掉不学,因而产生了一些知识盲区、弱区。

6.应变能力差。表现为图文之间的相互转化能力欠佳,对数据类题目中的数据变化不能准确分析,对发生转折、变化的角度把握不准。

二、指导和引导方法

1.加强监督,帮助学生形成阶段总结、定期反思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利用好现有的纠错本,把错题进行归类整理;帮助学生制定总结、反思的计划,让他们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监督和相互纠错。

2.多角度,多方位对基础知识进行重复学习。特别是对错题要进行二次设计,让学生从另外角度对这个知识进行再认识。还要把涉及这个知识点的典型题目集中起来,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3.运用层次概括法(段落大意法)训练学生对材料主旨的准确把握。具体做法:第一步,提取句子关键词法,找出句子大意;第二步,归纳合并意思相近的句子,理解材料层次; 第三步,概括各层意思,把握材料主旨。最后,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材料中的信息,进行问题还原和知识印证。

4.训练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能力。评价历史事件的标准有: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即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历史、客观、科学地评价;用辩证的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动机和效果统一的观点;主观和客观分别评价的方法;用阶级分析的方法。

5.“以本为本”,重视教材的全面学习。尤其是根据历年的高考题目,引导学生查找自己学习中的薄弱地区和常被忽视的地方;突出学习在新课程高考中重点考查的区域和方向。

6.从教材提供的多种材料入手,积极培养学生的图文转化能力和多角度理解同一知识点的思维能力,尽快培养学生灵活应变的能力。为便于学生接受,在教学中要学会把教材中同一类材料归纳到一起,运用教师设问与学生自己设问相结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郑红银高考历史应试策略与高三历史一轮复习[J].考试周刊,2010(50).

上一篇:“红色遵义?多彩校园”特色学校建设顺利完成首... 下一篇:浅议小学语文作业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