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电荒论”的背后博弈

时间:2022-09-02 10:07:25

在经历了2011年严重的“电荒”之后,2012年我国电力需求是否会有较大变化?“结构性缺电”、“机制性缺电”是否还会重现?电价是否会有调整?

中电联近日的2012年预测报告从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上述问题。

报告预测,2012年国家宏观调控预期效应将进一步显现,经济将继续平稳较快发展,电力需求增长放缓,但受装机特别是火电装机增长慢、电煤供应不足、水电来水不确定性大等因素影响,预计全国电力供需仍然偏紧,区域性、时段性、季节性缺电较为突出。

2012年步夏以来,“电荒”一词屡屡见诸报端。今年2月,某行业协会预测今年最大电力缺口为3000万至4000~千瓦时,这一估计比2011年夏季“电荒”高峰时出现的3000万千瓦的电力供应缺口还要高;近日,又有媒体相继报道称:“煤价回落缘难阻今夏局部‘电’”。但著名能源经济学家林伯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目前的煤炭价格较为温和,大面积‘电荒’的情况在今年应该不会出现。”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也指出,煤电缺口肯定会促进电价改革。但今年经济不景气,用电需求上不去,对改革来说不一定是好事。

电力缺口已逾3500万千瓦?

6月4日,国家电监会和中电联联合举办了“2012年全国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暨电力可靠性指标会”,会议中,中电联党组书记、常务副理事长孙玉才指出,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极端情况下将会有3500万千瓦左右的电力缺口。这个缺口和去年迎峰度夏时的电力缺口差不多。

国家电网公司也在近日召开的迎峰度夏会议中提出,虽然目前我国经济趋缓,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但预计夏季来临后,在其供电区域内电力供需依然偏紧,用电增速将达9.3%,电力缺口约在2500万至3700万千瓦。

对于中电联和国家电网预测的这个数据,能源经济学家林伯强表示,今年整体经济形势比较弱,增速明显放缓,用电情况应该会比去年好。3500Zi千瓦只是一个预测的数据,具体什么情况目前还不好说。

从国家能源局的一季度电量统计数据看,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为116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速回落5.9%,低于目前GDP的增长水平。

细看每个产业用电量情况,一季度第一产业用电量19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0%;第二产业8385亿千瓦时,增长4.5%,增速较同期减少7.8%;第三产业用电量为13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0%,增速同比下滑2.5%。

从一季度用电情况来看,工业增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国内经济增速整体在放缓,自然用电量增速也在下滑。在如此大背景下,“居民用电肯定不会出现很大的变化,但作为用电大户的工业用电增幅明显下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力行业专家说,“今年,用电高峰期的电力缺电应该不会超过去年同期”。在他看来,基于大环境下,整个经济形势不是很好,今年的迎峰度夏电力缺口不会有3500万千瓦时。

火电增长现疲态

我国的电结构中,火力发电占比高达70%以上,然而,今年1-5月份,国家发改委批准的近131家发电项目中,竟然极少能看到传统火力发电项目的身影,清洁能源风力发电频频露面,占发电项目核准的比例高达95%以上。

中电联党组书记、常务副理事长孙玉才也在相关电力会议中指出,2012年,受火电装机增长减缓、电煤供应问题、水电来水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缺电形势呈现更为复杂的态势。

据了解,今年一季度火电新增649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减少352万千瓦,火电工程完成投资141亿元,同比下降31.9%。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新增火电装机容量和总体投资都呈下降趋势,且跌幅较大。

为何企业新增火电机组的积极性下降幅度如此巨大?对此,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表示,关键原因在于火电全行业亏损,电力集团缺乏投资火电的动力。同时,他认为,虽然有几次上调电价,但是,煤价尽管有所下跌,仍然高出火电企业的承受能力,高煤价带来的高成本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缓解。去年的电价上涨部分被煤价上涨所抵消,涨价带来的收益增加有限。从体制上看,煤电矛盾的问题未能从体制上加以根除,在煤炭供不应求以及电网垄断的双重压力下,火电企业处于弱势地位,盈利状况难以改观。

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所长单葆国说:“判断2012年电力供需形势主要取决于电煤供应、水电出力两个情况。水电典型靠天吃饭,一旦来水不足,必须加大火电出力。火电贡献大小则受装机规模、电煤供应、上网电价等因素影响。”

单葆国认为,短期内,火电装机容量的增长,基本满足电力需求。目前主要的问题是结构性装机不足,跨区域电能输送能力不足。反观水电,2011年水电设备利用小时3028小时,比上年下降376小时,是近三十年来最低的一年。“2012年水电生产形势可能仍不乐观。”业内人士建议,国家需加快水电流域和电站的环评审批,具备条件后尽快核准开工一批后续水电项目。

可再生能源难担重任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2015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1.4%。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系列技术突破和制度创新。

例如,近年来,我国风电装机连年翻番,截至2011年底已达到4505万千瓦,全年风电新增装机占全部新增装机的比重接近20%。然而,虽然我国已成为风电装机第一大国,并网发电量却未能同新增装机量成正比增长。

报告建议,在电力规划、电源项目安排等工作中,高度关注新能源发电对电源建设规模及电力供需平衡的影响,在积极发展新能源发电的同时,认真研究制定并积极实施满足电力可靠供应要求的电源电网规划方案和建设安排。

不过,自去年以来,风电并网各项标准不断出台,也预示着2012年将是我国风电并网“发力”的一年。

此外,在近日召开的2012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表示,已经初步形成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案。而此前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司长江冰曾公开表示,在考核机制上,将为地方“开一个口子”,以体现鼓励可再生能源及能源节约的政策。根据该政策,各地在水电、风电、太阳能及能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新增能源消费量将在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中扣除。这一举措也将直接鼓励地方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填补能源消费缺口。

不过,中国矿业大学教授王作棠在接受采访时分析指出:“如果不加上核电的发电量,新能源恐怕目前还是难以保证电力供需平衡。”目前,核电重启在即,报告建议加快核电安全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恢复和适度加快核电新建项目的审批。

理顺价格

长年存在的电力缺口使得电力价格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报告预计,2012年全国电煤消费量将比上年增加1.5亿吨左右,需要国内新增3亿吨以上煤炭供应量,才能较好地保障电煤需要。因此,报告建议,第一,增加煤炭产量,及时启动煤电联动,尽快理顺电价形成机制,控制电煤价格,保障电煤运输,加快核准建设“北煤南运”铁路输煤通道。第二,运用电价等经济调节手段,出台并实施如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以及峰谷电价等措施,形成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的倒逼机制。第三,坚持输煤输电并举,加快西部、北部大型煤电基地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应用特高压、大容量直流等先进输电技术将电力输送到中东部负荷中心,缓解铁路、公路煤炭运力不足的矛盾,实现更大范围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近期主要是加快核准锡盟、蒙西、新疆等一批煤电基地电源项目和外送输电工程。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该报告在电价改革方面的建议并无新意。

“不管是民用还是工用,现在电价还是便宜,但是提价又很困难。”王作棠指出,通过差别电价等措施,能深化需求侧管理和有序用电措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则指出,电力需求会影响电价调整。如果整体电力需求疲软,电价改革将较为困难;如果用电需求还是保持高度增长,电价将会面临较大的上调压力。

上一篇:浅谈高职英语精读课程教学模式 下一篇:滕氏布糊画对民间工艺传承与发展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