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深做,大有可为

时间:2022-09-02 08:06:36

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因为课时比较少,作业题目比较多等种种原因,对于课堂上甚至是书本上的作业,大部分数学教师喜欢多讲作业,而很少深讲作业,导致学生数学思维浅显,思考问题方法单一。下面撷取课本中或作业本上的几道题目讲评案例,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思维碰撞开出美丽花朵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有这样一题:

把10张卡片放入纸袋,随意摸一张,要使摸出数字1的可能性最大,数字5的可能性最小,卡片上可以是什么数字?请你填一填。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个问题,只要求用铅笔填上你认为正确的情况,孩子们很快就填完了,大部分是填9个1,1个5这种情况,也有其他的情况,比如:7个1,3个5或者5个1,2个5,3个8等情况。接下来,我选取三四种不同的情况让学生来介绍他做题时对本题的理解,来解释自己为什么是正确的。几个学生的解释也的确验证了他完成了题目的要求:“10张卡片里数字‘1’的可能性最大,数字‘5’的可能性最小。”就此,我反问孩子们,这10张卡片里只能放数字“1”和数字“5”吗?此时刚才只填“1”和“5”的学生也都认识到本题并不一定只能填这2个数字。同时孩子们认识到,本题的答案并不只有简单的几种,而是有很多种不同的填法。

此时,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被充分调动,思维得到锻炼,体验的是一种思维的快乐之感。

二、寻找题目中的题目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练十二的第5题:

本题的教学我先让学生解决题目本身的问题:“到光明站下车,车票要多少钱?”计算过程中得出两种结果:(1)1+0.5+0.5+0.5=2.5元;(2)1+0.5+0.5=2元。针对两种结果,我反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结果?李×同学回答说:“原因是有一部分同学认为1元坐10公里到市体育馆(第10站),另一部分同学认为可以到工人文化宫(第11站),我是赞同第2种做法的。”我追问到“为什么你认为第2种对?”他回答说我是一站一站数过去的。我至此引导学生也数了一下,第1种做法的同学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不应该数“站数”,应该数“间隔”。我也就顺势引导学生“站数”和“间隔”的关系是:“站数”-1=“间隔”。

本来教学到此学生已经解决了本题的问题,我在教学中也复习了点和间隔的关系,可以说完成了本题讲评的任务。但是我在备课时发现了本题有“BUG”存在,我就继续问了一个问题:“假如是你来坐这趟公交,你要从儿童公园坐到师范大学,你会怎么做?你要付多少钱?”学生马上动笔计算起来,不久纷纷得出答案,认为要6元。我对学生的答案不置可否,再题一问:“如果你当时只有3元钱,请你想出办法从儿童公园坐到师范大学?”分小组讨论。不多时终于有小组想出了方案,王强代表小组说道:“只要在第11站工人文化宫中途下车,等下一班车再上,只要2元就可以了。”至此我点评道:“王强小组的省钱策略的确可行,但是也存在着中途下车的麻烦,这说明公交车票的设计存在缺陷,请同学们课后设计出你的公交车票方案。”

教学的深度向着纵深发展,贴近生活的数学学习激发了学生的热情,题中之题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三、搭建舞台,给学生发挥创造力

三年级上册“课时特训”有这样一题:

用下面的砝码可以称出多少种不同的质量?

1克砝码 3克砝码 6克砝码

讲评这题前,我特意从科学老师处借来了天平秤和10个1克重的标准小塑料块,同时自制了3克和6克的砝码,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在科学课中还没有教过天平秤。讲评时我先简单地介绍了天平秤的使用,但是没有规定砝码一定要放在左边的盘子里(科学课中规范使用天平是应该把砝码放在左盘的)。接下来请学生分小组讨论用1克、3克、6克三个砝码可以称出多少种不同的质量?经过讨论,孙×代表小组发言说有3种,分别是:1克、3克、6克。又有李×小组补充说可以2个砝码或3个砝码一起放称东西,那么还有4种,分别是:1+3=4克、1+6=7克、3+6=9克、1+3+6=10克,合计起来有7种。

接下来学生探究的热情被激发,学生发现还可以称其他的重量,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要求上台演示……

天平这个小舞台的搭建,把学生从抽象拉回了现实,教师的见证奇迹的时刻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到: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这个道理其实很适合我们的数学教学。我们教师教授学生“挖井取水”,如果总是挖一些浅井,我想很难汲取智慧的甘泉。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该不时挖一些深井,“小题深作”,这样孩子们的发现会愈发精彩,思维会愈发活跃,课堂教学质量也一定会有质的提升。

上一篇: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下一篇:让数学课堂散发文化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