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收期辽藁本挥发油含量比较及其工艺研究

时间:2022-09-02 07:44:05

不同采收期辽藁本挥发油含量比较及其工艺研究

摘 要:以辽藁本为试材,测定不同采收期辽藁本中挥发油含量,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提取时间、粉碎度、料液比对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提取时间4 h ,粉碎度为 10 目,料液比 1:14 g・mL-1 ,为辽藁本挥发油提取的最佳条件,此条件下测得辽藁本中挥发油含量最高的为10月15日采收,含量为6.42%。

关键词:辽藁本;采收期;挥发油;工艺研究

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009

辽藁本[Ligusticum jeholense(Nakai et kitag)]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以根及根茎入药[1]。具有散风、祛寒、止痛等功效,主治风寒头痛、寒湿腹痛,风湿痹痛,肢节疼痛[2,3]。本试验以不同采收期辽藁苯为原料,优化挥发油提取工艺及最佳采收期。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新鲜辽藁本植株(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九站校区药植园),低温烘干,粉碎待用。

DZTW调温电热套(北京光明医疗仪器厂);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源长实验仪器设备厂,DHG-9035A);粉碎机(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FW-100);电子天平(梅特勒,AL204)。

1.2 试验方法

1.2.1 辽藁本植株的处理

取新鲜的辽藁本植株,低温干燥8 h,备用。

1.2.2 挥发油提取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 XD 附录中方法 [4]。

1.2.3 挥发油含量的测定

按照《中国药典》 X D 附录中方法 [4]。

1.2.4 正交试验

设计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时间、粉碎度和料液比对辽藁本挥发油提取的影响,结果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正交试验结果

以挥发油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各个因素对该指标的影响次序为A>C>B(表2)。由表2可得粉碎度对应的极差R最小,即对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最小。通过表 3 方差可以得到,三个因素无明显差异,挥发油提取工艺的最佳组合为A2B1C2,即提取时间4 h,粉碎度 10 目,料液比 1:14 g・mL-1,挥发油提取率为6.42%

2.2 不同采收期辽藁本挥发油含量的测定

按上述正交试验得出的最优条件,即提取时间4 h,粉碎度 10 目,料液比 1:14 /g・mL-1,挥发油提取率为6.42%,分别提取并测定不同采收期辽藁本挥发油含量,所得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辽藁本挥发油含量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而增加,10月15日挥发油含量最高,而后11月1日又呈现下降趋势。

2.3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次辽藁本粉末用相同条件提取5份,对其挥发油含量进行测定,并计算其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034%,表明试验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3 结论与讨论

辽藁本挥发油提取过程中,提取时间、粉碎度、液料比对提取结果均有影响,影响次序为A>C>B。其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4 h 、粉碎度为 10 目、料液比 1:14 g・mL-1 ,为辽藁本挥发油提取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测得辽藁本中挥发油含量最高的为10月15日采收,含量为6.42%,高于武晓林等[5]试验结果。对后续提取辽藁本中挥发油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57.

[2] 朱有昌.东北药用植物[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832-835.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XD.附录.

[5] 武晓林,赵伟等.不同浓度多效唑对辽藁本生长・产量和挥发油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37(35),17837-17839.

作者简介:徐召(1991-),男,吉林公主岭人,学士,从事中药栽培与鉴定学的研究。武晓林为通讯作者。

上一篇:不同类型肥料在红地球葡萄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一篇:0.02%多杀霉素饵剂对苦瓜瓜实蝇的田间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