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学科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09-02 02:59:00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学科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 要】本文针对2011年成立的30个学科群运行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提出要加强学科群运行管理,发挥学科群机制优势,要充分发挥农业部及综合性重点实验室统筹协调作用;加强领导意识,保证学科群机制高效运行;以项目凝练目标,给学科群稳定的经费支持;以促进学科科建设为目的,创新学科群考核评价方式等几点建议。

【关键词】重点实验室 学科群 平台管理

2011年7月,农业部经过长期调研,为了解决农业科研领域长期以来存在条块分割、资源分散、分工不明、协作不力等问题,首次在国家层面以学科群的组织形式在不同的农业科教机构间建立了30个学科群。学科群以联合协作为手段,以提高农业科技资源使用效益和对农业生产的支撑能力为目标,对发展现代农业有重要意义。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凝聚了最优秀的科技人员,聚集了最先进的实验设施,是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供给者,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动力源。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已经达到52%,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

学科群自建设以来取得了很大成效,按照学科群部署建设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就是把过去“一个一个建”的方式改变为“一群一群建”。学科群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围绕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前瞻性、应急性和长期性技术问题,顶层设计重点实验室布局,统筹部署科技力量,通盘谋划人才团队、平台条件、基地设施等建设,对提升科技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能力,推进农业科研机构的科学布局和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农业科研体制改革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学科群的网络化布局,点线面结合,上中下游衔接的方式,充分发挥了产学研相互促进的优势。我国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运行和管理中还存在资源统筹困难、经费缺乏、实验室之间差异大,难以考核,学科群内业务交流合作不够密切等问题。

1.学科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科群重点实验室依托不同单位,难以统筹管理

30个学科群包括重点实验室228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269个,每个重点实验室和观测实验站的基本上都依托不同单位建设,因此,这样就有差不多500个单位,分布于全国各地,这些单位有些在大学、有些在农科院、有些在部属三院,隶属于不同管理部门。对同一个学科群而言,包括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专业性(区域性)实验室和科学观测实验站少则有10来个单位,多则有40多个单位,因此,在这个学科群内,要统筹人员和资源或组织人员互相交流都有一定困难。

1.2学科群内交流较少,运行和管理还有待完善

学科群从成立开始就建立了各种规则和制度,并确定了一些交流机制,如学术内人员、技术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科研效果。这些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为学科群的日常运行和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在实际的运行中却没有很好发挥体制的优势,也许是因为经费的限制,学科群内的交流也比较少,在共同培养人才和协同产出方面,几乎没有多少进展和突破,即使有也是成立前的合作基础。

1.3缺乏稳定的经费支持,影响研究目标实现

学科群基本上都是从事基础研究为主的科研院校,经费大部分都由国家支持,但学科群从建立至今,目前还没有稳定性经费支持,运行费基本上是依靠各依托单位自筹。没有稳定的经费,就没有基本保障,学科群的建设目标和研究方向都会因经费的不足而停滞不前,甚至建设目标会因经费缺乏而落空或改变。经费不足也会导致研究团队不稳定,因此会导致学科群的目标实现,也影响了这个创新体制的潜力的发挥。

1.4各学科群科研基础不一,难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

学科群的评估是个必然,学科群评估主要目的是全面检查和了解学科群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推动学科群更好地实行“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运行机制,促进学科群的改革和发展,为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学科群内隶属于学科和产业,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在成立前各学科群的人才队伍、科研条件和研究基础都不是在同一起跑线的,甚至差距是相当大,而且不同产业和学科发展也处于不同发展水平,这些都给考核指标的设计和评价带来很大难度,难以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学科群的绩效。

2.加强学科群运行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2.1充分发挥农业部及综合性重点实验室的统筹协调作用

要将不同区域的资源和人员统筹起来,农业部要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农业部要坚定不移地实施这一方针政策,用学科群的建设模式在人员和资源进行统筹协调和管理,使各方面的优势资源相互补充,为共同的产业发展协同攻关。其次因为学科群内涉及单位多,分布广,单靠农业部来管理往往会管理不到位,因此,农业部应充分发挥各综合性重点实验室的作用,赋予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应有的职责和权限。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不仅要充分发挥“龙头”的作用,在完成本重点实验室科研活动的基础上,要团结带领本学科群所有重点实验室和科学实验站深入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凝练重大科学问题和中长期科研目标,制定工作规则和工作计划,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联合承担国家任务,有计划地组织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活动,推动科技资源的共用共享和成果信息的有序流动;还要发挥综合性重点实验室的组织协调作用,负责对上对下的沟通交流,日常事务管理,设立专门的人员或机构,活跃学科群的各种活动,保证学科群的运行有序。

2.2加强领导意识,保证学科群机制高效运行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学科群要努力打造“布局合理、任务明确、协作紧密、运转高效”的重点实验室体系,就要学科群主任重视学科群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学科群体制的运行和管理,充分意识到高水平的管理和良好的运行机制才是实验室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一方面要健全学科群的组织机构,保证学科群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按时召开学科群学术委员会和学科群工作会议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科群机制建设和管理,重点要加强学科群内的学术交流机制、资源共享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等。通过这些机制,使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区域性重点实验室、科学观测试验站之间建立有效地交流与联系机制,搭建学术研讨与科研合作平台,实现科学数据、技术及大型仪器的共享,资源和人才的配置优化。

2.3以项目凝练目标,给学科群稳定的经费支持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稳定的经费支持,是学科群建设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科技人员潜心研究、持续攻关在相对稳定的方向上开展创新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要想将创新体制发挥作用,调动各方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要给予经费的支持。但是经费的给予方式也很重要,重点实验室依托的单位多为事业单位,其运行费和人员费一般都有,增加这些费用之后改善不是很大,近年来修缮项目也较多,基本上完备了仪器等科研基础条件,所以各单位缺的是做事的钱。因此,应该根据国家的战略需求,产业需要,以项目的形式给予学科群稳定的经费支持。首先农业部可向学科群征集项目,形成符合支撑产业发展的项目库,然后以专项经费形式或在转基因重大专项、产业技术体系、行业科技和计划等项目中,适度分块支持,有针对性地倾斜,逐步形成稳定支持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局面。学科群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能进一步凝练学科群目标和研究方向,协调和配置优势科研资源,组建科研创新团队,加强学科群之间的交流合作,也能使学科群的优势资源能相互补充,因而有利于推动学科群体制创新,进而推动学科和产业的发展。

2.4以促进学科科建设为目的,创新学科群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评估是加强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环,通过考核与评估,一方面能为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凝练方向,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实验室在开放管理上实现更好的交流与合作。科技技术的评价本来就是个难题,何况30个学科群因为学科不同和基础不一,起点本来就不一样,如果用统一的指标评分来相互比较还是有失公平。况且评估的目的本来就是以评估促进学科群的建设,更好地凝练学科群建设目标和研究方向,而不是以淘汰为主。因此,一方面要尊重学科群学科的分类不同,给予学科群特色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可以采取自我比较的方式,通过对学科群的研究方向、战略规划、科研水平、队伍建设、开放联合、管理能力以及产出效益等进行定性和定量比较,对学科群运行的效果、效率、影响、持续性和问题进行的综合价值评价。在实际操作中还要考虑到农作物周期长,受外界影响因素大,出成果较难等特点,考核时间节点应以中长期为主,结合年度考核的方式进行,以五年为一个考核节点,进行评估和交流比较。学科之间的还可以以发展速度、机制创新或科研创新为亮点,每三至五年进行一次交流,让大家能相互借鉴经验,共同促进学科群的发展建设。评价结果也可以作为实验室的动态调整作参考,但调整不宜太快,要针对问题给机会重新调整,第二次评价结果仍然不通过才实行淘汰。

学科群的建设和发展是个长期过程,为了将学科群建设更人性化,我们还要重视学科群创新文化建设,给予科学家更大的环境与空间,还原科研原来的本色,能让科学家在宽松的氛围中取得更多的创新成果。建立有利于促进创新、鼓励原创、符合团队建设需要的人才评价体系、营造“开拓创新、务实奉献、敢为人先”的良性竞争文化;利用学科群年会、内部培训等有利时机,通过专家报告等形式进行学术诚信教育,弘扬作风严谨、讲求诚信、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

参考文献:

[1]秦长平、刘彬.关于我国新一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1(6)30 24-27

[2]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农业部关于公布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及农业部科学观测实验站名单的通知[EB/OL]http:///zwllm/zxfb/201107/t20110720_2064557.htm(2011-07-8)

[3]王欣.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研究[D].硕士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2004

[4]苏丁丁、熊兴耀、程鹏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现状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6)88-91

[5]牛爽、任蔚、高铭.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的一些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6(5)53-54

(作者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南 海口 571101)

上一篇:生产价值链整合与优化研究 下一篇:浅谈基于地市供电局的全面预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