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阴尖锐湿疣及湿疣病变形态学及HPV感染原位杂交对照观察

时间:2022-09-02 02:57:05

摘 要本文对178例尖锐湿疣或怀疑为尖锐湿疣的活检标本作病理形态学进行光镜观察,其特点:①上皮呈瘤样增生;②表皮角化不全;③棘层细胞增生肥厚;④基底细胞增生并见核不规则深染;⑤表皮内有呈灶状或片块状的诊断性挖空细胞;⑥真皮内血管增生或扩张,并有数量不等的炎细胞浸润。同时对诊断性挖空细胞和空泡样细胞形态特征分别作了描述,以及对尖锐湿疣和湿疣样病变提出了鉴别诊断标准。本文随机抽取尖锐湿疣30例,湿疣样病变15例,炎性增生10例作新标记的HPV 6B/11DNA原位杂交。结果:尖锐湿疣均为阳性,假性湿疣2例为阴性,炎性增生均为阴性。对尖锐湿疣和湿疣样病变提出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本文材料中的92.8%病例在组织学上得到了确诊,并且和HPV6B/ 11 原位杂交结果相符,仅有7.2%病例组织学为湿疣样病变,以及对尖锐湿疣和湿疣样病变提出了鉴别诊断标准。

关键词外阴;尖锐湿疣;湿疣样病变病理学;杂交

为推进人们对人状瘤病毒(HPV)传播性疾病的增多,尖锐湿疣发病率迅速升高。人们的心理恐惧,事实上,外阴及其邻近部位的赘生物并非全为尖锐湿疣,有的学者报道女阴湿疣样病变。亦可能为由其他慢性炎症等原因引起。因此,如何识别尖锐湿疣和湿疣样病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根据形态学观察,部分作HPV6B/11原位杂交检测,以扩大该技术的应用范围。

1材料与方法

材料来自我院和省医院,妇科门诊活检病人中,发现外阴及其邻近部位有菜花状,突起和尖峰状赘生物而取活检者共178例,病理诊断均为尖锐湿疣。对此,再进行复习,重新评价每例的病理诊断,并随机抽取尖锐湿疣30例,湿疣样病变15例,炎性增生10例作HPV6B/11 原位杂交检测。HPV基因试剂盒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提供。HPV6B/11 探针经地高辛标记,切片经脱蜡、60℃烘烤,0.2NHCI浸泡及蛋白酶K消化等预处理,然后按程序进行杂交处理,显色,封片及观察,每次都设有阳性及阴性对照。另外补作AB-PAS染色。

2结果

2.1临床观察

178例尖锐湿疣,其中湿疣样病变25例,年龄19~57岁,平均38岁,合并妊娠3例,已婚170例,未婚5例。职业:干部45例,工人58例,农民20例,服务员22例,无职业15例。临床症状:外阴痒66例,霉菌16例。病程:7天~5个月,部位:绝大多数在两侧小为对称性粟粒状病变,少数患者可发生在其他部位。

2.2病理观察

结合文献有关病理组织学诊断标准及尖锐湿疣组织形态的特点为:①表皮棘层细胞增生肥厚,呈密集的状瘤样增生54例(34.17%);②表皮角化不去全较明显42例(26.58%);③基底细胞增生并见核不规则深染,有核分裂象,呈非典型增生改变22例(13.92%);④诊断性挖空细胞,一般在棘细胞总上层,呈小灶状24例(15.18%),片状6例(4%),挖空细胞特征:细胞体积大,圆形或多边形,胞浆空虚,呈气球样肿胀;少量胞浆围绕核周呈丝状贴附于核膜,有的形容呈“毛毛虫”样改变,核大深染,大小不等,胞核边缘不齐,核周空晕;⑤真皮内大多数标本可见血管增生或扩张,并有数量不等的炎细胞浸润10例(6%)。在25例湿疣样病变中上皮增生不明显,上皮层次变薄。未见诊断性挖空细胞,有的细胞内水肿,胞核偏心,胞浆空呈印戎样细胞,基底细胞无明显改变。真皮常呈水肿,间质疏松,血管增生,扩张不明显,少量炎细胞浸润。

2.3HPV 原位杂交

原位杂交阳性者,在细胞核内出现蓝紫色颗粒,主要出现在诊断性挖空细胞及角化不全细胞内,阳性细胞呈灶性或小片状分布。尖锐湿疣和湿疣样病变原位杂交结果见表。

3讨论

3.1尖锐湿疣的形态特征及诊断

廖松林等提出加以改进的7项标准[1],强调诊断性挖空细胞。本文尖锐湿疣临床上多表现为外阴或其邻近部位的单发或不对称多发的菜花状、灰白色、质硬赘生物。组织学改变为角化不全,表皮瘤样增生,表皮中上层具有特征性的挖空细胞,基底细胞增生,真皮血管增生或扩张,血管周围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等改变。

3.2 湿疣样变的形态特征及诊断

我们对178例尖锐湿疣进行回顾分析,其中湿疣样病变有25例误诊率达11.24%。因此要很好掌握湿疣样病变的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特点。表现为对称分布于双侧小细颗粒状(所谓鱼子状)或峰状纤细淡红色具有韧性的赘生物,这类赘生物可见于已婚妇女,也可见未婚女性。组织学上:上皮增生不显著,顶足呈园、不融合,上皮层变薄。角化过度明显,角化不全广泛,无诊断性挖空细胞,有的细胞内水肿,胞核偏心,基底部较平,真皮间质疏松,少量血管扩张及炎性细胞浸润。

3.3挖空细胞的形态学鉴别

特征性的挖空是诊断尖锐湿疣的重要依据。挖空细胞的程度轻重不同,典型者易于辨认,不典型者仅在核周出现狭窄空泡化晕,有时与表皮的人工现象类似,不易辨认,但这种挖空细胞在表皮内分布是不均匀的,因此连续切片检查,可以发现较典型的挖空细胞。有人认为核具有异型性的挖空细胞才对尖锐湿疣有诊断意义[2],与本文观察结果一致。根据我们的体会,诊断性挖空细胞是一个群体概念,指那些核呈轻度异型性的挖空细胞多在棘层中上部呈灶状或片状出现。部分病例不见任何空泡细胞,学者SEHGQ等指出,诊断性挖空细胞必须与女性生殖道上皮的正常空泡细胞相区别。在病理检查中,组织学未见挖空细胞,不能除外尖锐湿疣,诊断应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进一步考虑。

3.4不同部位的尖锐湿疣病理形态有差异

粘膜部位核异型性明显,挖空细胞典型且多,皮肤部位常见角化过度,核异性程度较轻,挖空细胞少而不典型,这些差别可能与病毒感染部位的外环境和上皮结构有关。

3.5人状瘤病毒

人状瘤病毒有60多型,引起尖锐湿疣的主要是HPV6型和11型。目前进行病原学诊断的方法有免疫酶标检测核壳抗原,其阳性率约50%。用同位素或其他标记的原位杂交其阳性率谷志远等[3],报告为86.3%,我们用原位杂交检测和病理组织学对照,其结果与李德春等[4]报告相似。我们认为本文所例的病理组织学标准对绝大多数病例可以作出确诊,需要进步作HPV原位杂交检测。

参考文献

[1] 廖松林、高子芬.尖锐湿疣的病理诊断.中华病理学杂志,1990;19:151.

[2] 陈乐真 等.312例尖锐湿疣与假性湿疣的临床和病理鉴别诊断.中华病理杂志,1999;21(4):230.

[3]谷志远、宋海静、淡代明 等.原位杂交法检测女阴尖锐湿疣中HPV及其定位.中华皮肤科杂志.1992;25:389.

[4] 李德春、王志永、刘彤华.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在诊断尖锐湿疣中的价值.中华病理学杂志,1993;22:101.

上一篇:便秘病人的护理 下一篇:自护性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病人术后生活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