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时间:2022-09-02 02:42:53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摘 要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高效。

关键词 小学思想品德;自主学习;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9-0095-02

1 引言

在小W思想品德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究其原因,是思想品德教学在小学阶段的课程中并不是考试科目,其开设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学习阶段的提高,思想品德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向文科方向发展的学生而言,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小学时期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恰恰是思品课开设的初衷。

2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心智模式,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十分依赖教师和家长,更是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主思维,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受到了限制。在学习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更是难以形成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只会寻求教师的帮助,一旦养成这种习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难以改掉。思想品德的学习与其他文化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教师在开展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通过长期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主动去学习,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属于自己的学习主见。同时,经过教师的教学,学生可以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系统性地安排好自己学习的主次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能使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模式,增强自信心,拥有好的学习品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太过重视知识灌输式的教学,而忽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刻不容缓的。

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后,在日后学习中就会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学习世界中。同时在今后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探究性地开展学习活动,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作风,提升个人的品质和修养。但是小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学习不会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要急于求成,要稳步推进,这对于日后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自主学习具有积极作用。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提升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换言之就是自己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每节课前,学生提前预习所学知识,对所学知识概念有个宏观的理解,然后会带着疑难困惑去听教师所讲,节省课堂上教师对课本的解读。学生获取知识最基本的来源就是课本教材,所以可以进行分步骤预习。第一次笼统地浏览课本,对课本的概念定义有一定的记忆;第二遍时就要针对具体的内容进行理解分析,对不理解的地方加以标注,具体案例的分析是要结合第一次概念定义加以理解;第三次带着问题去再次阅读,然后教师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作为重点进行讲解。这个过程让学生从预习中主动走进课本,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一个过程。

同时,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太完善,教师可通过开展一些灵活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其中,师生互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勇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真正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长期如此,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开拓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引导式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要采用引导性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的心智不成熟,处于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可塑性极大,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是一种习惯,而自主性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从这一点出发,创设趣味性强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在小学时期,受到年龄特点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对外界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借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来设置一些趣味性强、有悬念的问题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主动进行探究学习。

如在教授与保护环境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用多媒体来展示图片,利用两张意义内容完全不同的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一张图片上描绘的是山清水秀的小山村,而另外一张是小山村被污染过后的样子。而后向学生展开提问:“在这两张图片当中,同样是小山村,却有什么样的不同?如果让你选择一张图片作为以后生活的地方,你更愿意生活在哪里呢?”教师在创设完情境后,学生就会自主地思考探究环境问题,积极地寻求答案。

教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教会学生相关的学习方法。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身经验和阅历都十分少,尚未形成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可以及时教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这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开展学生的学习活动,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开展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之前,需要让学生提前预习,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观看思想品德课本,了解这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为学习课本内容做铺垫。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通过这些过程让学生不断探究,一步一步地深入课程内容的核心部分,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逐渐探索自主学习的方法。

如在教授“我们给自己定规则”时,学生在看完课本内容后就会产生问题:班级公约是同学们共同制定的,可为什么有的同学能自觉遵守规则,而有些同学会违反规则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反问学生:有的同学是游戏时耍赖,不遵守规则;有的是教师或管理人员没看见,就不遵守规则;还有的是别人这样做了,他也这样做。生活中有没有这种不自觉遵守规则的情况?而后学生就自身的经历做出回答,列举出事例。教师可以继续追问:当别人没有按规则做,影响到你,你是怎样想的?再想想自己有没有因为违反规则而影响别人的情况?今后该怎么做?这种层层推进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的过程。

重视家校联合 家庭教育是除了学校教育外最主要的教育阵地,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影响较大。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良好的家庭的配合,这样学生就能在学校和家中自然而然地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这需要家长和教师紧密配合,在家庭学习中营造出一种氛围。如在家中家长可以和学生一同观看教育类电视节目,在观看过程中从旁提问题,引导孩子思考,探索解决问题,同时及时反馈给教师。学生若是遇到问题,也可以积极地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也需要间接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家长也可以与学生一同学习,如头脑风暴等,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够开发学生的品德思维。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紧密结合,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极大的帮助。探究知识,养成爱阅读、会阅读的好习惯,这也是培B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较好方法。

构建轻松的教学氛围,克服恐惧心理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存有一定的畏惧心理,既是一种对教师的畏惧,也是一种对教学内容的畏惧,使得他们总担心会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出现错误。为了能够使学生克服这种恐惧心理,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轻松教学氛围的构建,促使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要尽量多地对学生进行表扬,而要避免用直接批评的方式对待学生。对待学生的错误既要做到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要做到让学生的自尊心不会受到伤害。所以说即便是学生做错了、回答错了,教师也要尽量给予鼓励,这样才能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小学生对于能够动手参与实践的教学内容会格外感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学生增强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教师需要尽可能多地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亲手实践来获取。比如让学生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教师可以不对游戏设置进行参与,让学生自己对游戏进行组织,这样学生不仅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且能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4 结语

总之,当代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一定的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使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乐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并从中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对小学思想品德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影响十分的深远。因此,研究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独立意识,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侯之亮.高中政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

2016(02).

[2]蒋莉,李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政治教学的关键[J].考试周刊,2010(29).

[3]刘志平.小学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6(46).

[4]穆新娟.政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4).

[5]马玉芬.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文教资料,2014(06).

[6]赵立民.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吉林教育,2012(13).

上一篇: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电子白板功能 下一篇:中小学计算机实验室安全风险识别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