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与成分的互动模式

时间:2022-09-02 01:19:55

构式与成分的互动模式

[摘 要] 配价语法等语法理论在分析汉语论元结构与动词关系时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主要探讨构式、论元、动词之间具有互动关系和互动模式。

[关键词] 构式;成分;互动模式

一、引言

论元结构构式有三个重要成分:动词、论元、构式,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不同的语法理论看法有差异。配价语法或词汇语法对动态论元结构无法合理解释的根本原因在于过分强调动词(词汇语义特征)在三者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哈伯与汤珊迪指出“及物性”只是一个程度问题,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传统划分实质上没有明确的界限,他们又通过统计大规模的口语材料发现,低及物特征远远高于高及物特征,即便是那些典型的及物性动词,在实际语料中出现在单论元结构中的情况非常常见。这些研究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的论元结构理论。戈德贝格的构式语法理论(1995)认为构式有独立于组成成分(动词)的形式与意义,对先前的以词汇语义规则为核心的语法理论提出了挑战,也更为合理地解释了相当多的论元结构构式。在这种构式思想的影响下,沈家煊(1999)把配价看作句式属性,认为由句式来决定论元结构,并解释了汉语“在”字、“给”字结构。但正如袁毓林(2004)所指出的,如果句式配价不能准确地解决“句式的整体意义是由什么决定的”和“句式对进入其中的动词的选择限制条件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就不比词汇语法和配价语法高明多少。

二、构式与成分的互动模式

构式、动词、论元三者之间具有互动关系,具体的互动模式如下:

(一)当动词的核心细节义与构式义一致时,表核心细节义的论元也都要在构式中出现,而表非核心细节义的论元可以自由隐现。这是动词的价数与论元的数目一致的情况。

(二)当动词的核心细节义与构式义不一致时,即动词的非核心细节义与构式义与构式义一致时,表核心细节义的论元必须出现,而表非核心细节义的论元可以隐现。但并不是所有非核心义与句式义一致的情况都能进入构式,还要看其活跃的程度,即是否是高频动词。

动词“跑”、“飞”、“不见”、“消失”进入遭受句,主要是动词的非核心细节义与构式义(遭受)一致,当事论元和施事论元是表示核心细节义的论元,必须出现。例如:

(1)a动物园的一只兔子跑了。――动物园跑了一只兔子。

b小王的一只麻雀飞了。――小王飞了一只麻雀。

c我家的一只猫不见了。――?我家不见了那只猫。

d动物园的一只兔子消失了。――?动物园消失了一只兔子。

以上各句的首句都是隐现事件句,但出现了两种情况:a、b句的隐现事件句都可以转化为遭受事件句,而c、d句的隐现事件句不能转化。这与这些动词的语频有关系,即“跑”、“飞”的语频高于“不见”与“消失”,“跑”、“飞”的使用频率越高,其语义中的非核心细节义“遭受义”就容易被激活,所以它们能进入遭受事件句中,而“不见”、“消失”的非核心细节义也有“遭受义”,但因其使用频率不高,不能进入遭受事件句。袁毓林(2004)举了几例说明句式的非能产性,值得商榷,其例如下:

(2)a动物园飞了一只鹦鹉。

b*动物园蹿了一只豹子。

c*动物园蹦了一只袋鼠。

d*动物园爬了一只乌龟。

袁文认为之所以a句能说,而其他三句不能说的原因在于动词“飞”在概念层级上的典型度高于其他句式中的“蹿、蹦、爬”。这种解释有点牵强,因为几个动词分别用于不同的动物,表示不同的动作,很难讲谁的概念层级高。如果从语频的角度考虑可能效果更好一些,“飞”相比“蹿、蹦”属高频动词,但不太好解释“爬”为何不能进入这个格式,因为“爬”也是高频动词。

如果用构式转换解释效果可能会更好。如下:

(3)a动物园的一只鹦鹉飞了。

b*动物园的一只豹子蹿了。

c*动物园的一只袋鼠蹦了。

d*动物园的一只乌龟爬了。

(4)a动物园飞了一只鹦鹉。

b*动物园蹿了一只豹子。

c*动物园蹦了一只袋鼠。

d*动物园爬了一只乌龟。

比较例(3)、例(4)可见,例(3)中不能说的例子,在例(4)中也不能说。

(三)动词的核心细节义和非核心细节义都与构式义不一致时,不能进入构式。如动词“打”的核心细节义和非核心细节义都与隐现义无关,所以,动词“打”就不能出现在隐现句中。

(四)在构式中表核心细节义的论元对该构式而言非常重要,要么不能隐去(隐去,构式不合格),要么导致构式义质变,也就是说改变了构式义与构式的类型。

如在否定句中,否定词所限定的成分往往表示核心细节义,一般不能隐去,否则句式义有别。例如:

(5)我四个多月没有吃过肉。――?我没有吃过肉。

(6)我没有给杂文报投过稿。――?我没有投过稿。

例(5)、(6)中的“没有”限定的分别是时间“四个多月”和与事“杂文报”,这两个论元也分别是两个构式的核心细节义,不能隐去,否则构式义改变。

(五)在构式中表示非核心细节义的论元如果隐去,会导致构式义量变,量变不会改变构式的基本类型。如存现句中的时间论元,表示的是非核心细节义,隐去会使构式发生量变,不会发生质变,即不会改变构式类型。

参考文献:

[1]朱军:《汉语构式语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年3月。

[2]戈德贝格:《构式》,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11月。

[3]沈家煊:《“在”字句和“给”字句》,《中国语文》 2000年第4期。

[4]袁毓林:《论元结构和句式结构互动的动因、机制和条件――表达精细化对动词配价和句式构造的影响》,《语言研究》 2004年第4期。

作者简介:唐霞,江苏扬州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语言,语法。

上一篇:标准与接近 下一篇:小学班级动态管理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