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发展现状研究

时间:2022-09-01 11:56:13

贵州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发展现状研究

【摘要】“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创新基金项目在促进贵州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当下的贵州来说,只有不断的创新科技项目管理,才能促进科技项目的研究不断引向深入。文章通过阐述我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发展现状,分析探究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资源不足、创新能力弱、规模小、中介体系不健全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对创新基金采用分类支持方式、建立效率导向下领域间的投入调整机制等一些建议。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发展现状;研究

近年来,随着贵州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创新基金)在促进贵州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也要清醒看到,贵州科技型中小企业还存在短板,创新基金实施情况与发达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1、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现状及申报创新基金项目概况

中小企业是贵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不仅促进贵州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活力的增强,而且为贵州解决就业问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1贵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现状

2012年12月26日,省科技厅启动各市(州)科技局“关于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项调查统计工作”。从统计情况看,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共3289家,共有职工209727人,大专以上学历和科技人员68558人,年营业收入15749400万元,资产总额28062389万元。全省中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覆盖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与信息、新材料、生物与医药、资源与环境、高技术服务业、农业与农村、新能源及节能技术、制造业、航空与航天、食品、社会事业等领域。

1.2九个市(州)产业特色格局

围绕打造地方产业特色的总思路,贵阳、遵义、安顺、毕节等九个市(州)不断优化地方性特色产业的包装和资源整合,形成了一定的产业格局。如,根据2012年省科技厅“关于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项调查统计工作”的数据显示,全省电子与信息领域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贵阳,光机电一体化领域主要集中在遵义,农业与农村主要集中在遵义和安顺,生物医药主要集中在贵阳和安顺,新能源与高效节能主要集中在贵阳和安顺,制造业主要集中在贵阳,资源与环境主要集中在贵阳和遵义,高技术服务主要集中在贵阳和安顺,新材料主要集中在遵义和安顺。当前,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成为贵阳的主打产业,而遵义主要为茶叶、白酒、航天装备产业。

1.3贵州省中小企业申报创新基金现状

2000年11月,为了扶持、促进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政府专项基金。

1.3.1贵州省中小企业获国家创新基金支持情况

自1999年以来,贵州中小企业受到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的支持力度逐年攀升。1999年获得立项的项目仅有3项共180万元,到2013年上升到191项共12092万元。可见,国家战略层面对贵州发展的重视力度不断增强。

1.3.2我省中小企业获省级创新基金支持情况

自贵州省创新基金实施以来,围绕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科技厅共安排省级创新基金项目784项,投入专项基金21360万元,平均支持强度为29万元。而在项目技术领域方面,贵州大力发挥比较优势,推动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初步构建了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等产业集群,并在其中形成了一批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十二五”以来,国家对贵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每年上千万甚至上亿资金下拨到贵州,鼓励企业创新,支持企业发展。在这种充满机遇的情况下,也使得贵州在管理创新基金项目上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因此,贵州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实现新的突破,创新基金要真正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需要关注目前创新基金面临的一些问题。

2、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通过对我省九个市(州)60家科技型中心企业,10家中介服务机构抽样跟踪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省创新基金面临以下一些问题:

2.1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源不足,企业创新活力不强

由于贵州发展滞后于其他发达城市,因此企业在研发能力、创新活力、人才和技术引进等方面都面临一定困难,导致技术资源缺乏,高层次科研人才不足,创新发展力有所欠缺。根据《2013贵州科技统计年鉴》显示,贵州共64016人从事科技活动,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只有34372人。与发到地区相比,据天津市科委《2013年鉴》数据显示,天津市共151702人从事科研活动,是贵州的2.3倍。据科技统计显示,目前贵州共328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而天津市拥有49212家,是贵州的近15倍。

2.2中小企业对国家政策了解不足,政策的引导作用发挥不够

部分企业习惯于传统的经营运作模式,对国家的优惠政策缺乏足够的了解;其次,企业在取得相关成果或者遇到技术难题时,缺乏对外合作的意识,也不懂得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寻求支持,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创新资源的作用发挥不足。信息蔽塞与过于保守也导致企业分享成果,寻求进一步产品市场化的意识不强。

2.3生产规模小,经营风险大,风险投资机构不够成熟

通过调查发现,中小企业通常缺乏较为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约束机制,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中管理人员等业务水平不高,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不足;其次,中小企业规模小,市场反应迟缓,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集群创新模式尚未形成,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而在市场中,风险投资机构一般是有能力分析和做出对风险企业的投资决策,在投资之后监测风险企业并参与管理,对投资者负责,使不同类型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保护。可是由于贵州风险投资机构发展滞后尚不成熟,参与投资企业在风险规避的引导作用不明显。据省风投管理中心统计,截止2012年底,贵州省共有风险投资公司21家,其中,创业风险投资公司15家,创业风险投资管理企业6家。

2.4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弱

中介机构是指依法通过专业知识和技术服务,向委托人提供公证性、性、信息技术服务性等中介服务的机构。2003年,省科技厅下发《关于印发的通知》(黔科通【2003】127号),自那以后,科技中介在贵州不断发展,在助力贵州中小企业科技技术创新上发挥重要的作用。贵州省获国家创新基金支持从1999年立项的项目仅有3项共180万元,到2013年上升到191项共12092万元,便是很好的证明,不可否认科技中介在其中的积极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市场激流的不断冲击下,贵州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显露出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数量少,从事的低端服务多,高端服务少,尚未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体系;二是服务机构对企业提供系统的政策咨询、指导不够深入,且在指导企业申报项目的过程中,重立项、轻服务,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系统服务能力不足。

3、改进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管理的一些建议

对于改进和发展好创新基金,需要正确处理好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使企业在自主创新与市场竞争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做好政策引导和加强宏观调控,弥补市场失灵。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建设新型贵州创新体系。

3.1采用分类支持方式,提高创新基金的支持效率

建议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采取分类支持的方式。对资产在1000万元以下,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企业,适宜采取无偿资助的方式;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中小企业,可采取“有偿+无偿”的方式,有偿部分可采取由风险投资机构向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申请,有偿资金收回后可作为风险投资机构的补助,以培育更多风险投资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途径。

3.2建立效率导向下领域间的投入调整机制

由于创新基金的总体规模有限,为了提高创新基金的资金使用效率,切实发挥创新基金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建议建立一套基于效率评价的投入调整机制。通过对上阶段扶持项目的效率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资金的投入向效率较高的领域倾斜,加大对资金使用效率高的领域资金扶持力度,对资金使用效率低而投入水平已经较高的行业以加强管理、提供延伸服务为工作重点。

3.3强化企业信息化管理,畅通宣传渠道,推动产学研合作

贵州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机制尚未形成,省内的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大学和科研机构,企业“小富即安”、“避免风险”的心理和意识在影响,导致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通过强化企业自身信息化管理意识和能力建设,可建立企业自己的对外交流网站,加强与省内外同领域企业的交流;积极利用政府搭建的创新基金窗口,研发技术、技术需求、典型案例等进行宣传,让政府有效了解企业发展需求,从而为企业推广或引进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大中企业的先进技术,推动产学研紧密联系,合作共赢。

3.4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提高创新服务能力

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提高创新服务能力,重点在于转变原始服务观念。服务创新的目的是提高服务质量,提供迅速有效、信赖度高的服务。有了思想上的正确认识,首先科技中介机构可以汇聚地方相近、同类别企业集中经营,形成产业集群,扩大企业影响力,采取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方式来解决个别企业的经营困难;其次,在建立产业集群的同时,中介机构还可以适当设立示范企业,采取动态调整的竞争模式,带动周边企业竞争意识,从而推动集群企业科技的进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集群企业发展好了,又将不断促进中介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形成良性循环。

总体来说,在贵州,创新基金的实施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新一轮经济大浪潮下,如何使创新基金充分体现“雪中送炭”的特点,提升使用效益,还需政府和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地去探索,根据实践中遇到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从而不断激发贵州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

参考文献

[1]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贵州省统计局.2013贵州科技统计年鉴[R].贵州科技出版社,2013(06-321)

[2]罗公利,边伟军.山东省科技中介服务能力建设影响因素研究[C].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8(01)

[3]和增宏;关于科技项目管理创新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3(02)

[4]胡红亮,周萍,龚春红.中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现状与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6(08)

[5]廖淑琼.科技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C].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

[6]万彭军.浙江省科技创新能力分析评价与对策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03)

[7]黄丽萍,李义芬,吕向阳,李全文.广西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申报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03)

[8]沈强,余全民.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实施成效和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6)

上一篇:浅谈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几点方法 下一篇:实施科学发展战略 构建优质均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