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高中物理教学的关键方式

时间:2022-09-01 11:33:03

解析高中物理教学的关键方式

【摘要】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方法与知识同样应该受到重视。从长远来看,方法的感知其实比知识的获得更加重要。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物理学科的特征,采用科学适宜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知学习方法,增强探索未来世界的好奇心和能力。笔者将从物理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特征分析入手,解析物理教学中的几大关键方式。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方式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83-02

一、前言

高中物理这门学科在对教师的要求上有自身的特殊之处。教师在准备教学中,应当对课堂的教学方案进行钻研,还要收集一些有趣的物理素材,从而把它带进课堂,让学生能够全方位的感受物理的魅力。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物理都不大感兴趣,声称物理太深奥、太抽象、太枯燥。这些因素都大大影响到了学生对物理课的积极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教师这个灯塔才能指引学生重新爱上物理。因此,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科学与否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应当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同时真诚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找到科学的教学方式,以自己的模范作用影响学生对物理课程的认识,挖掘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二、高中物理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困难

(一)传统思维方式及教育制度的制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开放,我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受到了西方思维方式的冲击和洗礼,改善了很多。但是我国发展五千年,很多传统的东西根深蒂固难以消除。同理,体现在思维模式上,即:“余毒未清”,依然严重影响着我国的教育。在教学中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对教育工作者的观念和素质都有极高的要求。

(二)实际教学脱离生活。学生只懂死记硬背条条框框,所学到的知识都是抽象的,个体化的。在学习成绩上表现优异的学生,在遇到现实问题上往往手足无措,即通常情况下人们常说的“书呆子”。中国教育里众多书呆子的出现,源于我国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没有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怎样评估创新教育成果,关乎创造性思维培养教育的有序开展。实际上,目前我国还缺乏一套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在现实操作中教师使用的是自身的评价模式,这种模式缺乏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的支撑,带有很浓厚的个人感彩,使教学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标准。

三、高中物理教学的三大关键方式

(一)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深受教师推崇和欢迎的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原因有二,其一,将知识融入情境中,可以起到简化知识,利于学生消化吸收的重要作用。其二,结合情境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原本死气沉沉的气氛得以改善。例如,在进行《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面镜的成像原理,以及基本特征,教师可以将一面镜子引入课堂中。首先,让一名学生上台面对镜子进行各种动作的表演,同时让其他学生观察并记住镜子里面相应动作的呈现。其次,让另两名学生面对面的站着,当其中一名学生做出某动作时,对面的同学做出相反的动作,这时,细心的学生就会发现,两人的动作是对称的。至此,教师就可以适时点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特征。从此案例来看,镜子走入课堂使课堂气氛渐入高潮,使学生在游戏中感知了原本枯燥晦涩的知识。试想一下,教师按照传统模式,只是利用课本和教案进行宣讲,大部分学生都会听不进去,甚至昏昏欲睡。这样既达不到教授知识的目的,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甚至让学生更加厌烦课堂,厌烦物理。

(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物理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即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具有新奇、独特、有价值等特征的思维活动。就一般中学生而言,只要在学习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以及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产生了新观念、运用了新方法等一系列有新意的现象,都应当称之为“创造性思维”。

2.物理创造性思维的三大特征。第一,创新思维必须新颖独特。即学生在理解物理原理、解答物理习题、操作物理实验等方面都必须有独到之处,必须做到开拓创新。如在解答物理习题时,不选择一般学生的普通方法,另辟新径,找到一种更加简单可行的方法。第二,创造性思维灵活易行。在对待物理这类科学严谨的学科时,必须注重整体逻辑思维的严密性。但是在具体操作时,也要注意灵活处理,善于思维间的跳跃转换。当思维方式行不通时,应当立即转换思路,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第三,创造性思维具有综合性。物理创造性思维并非简单意义上一、两种思维的结合,而是物理直觉、辩证、抽象、形象等思维模式的综合。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则。首先,为学生创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背景。教学背景要具备新奇、趣味性等特点,同时应当与高中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接受能力相适应。其次,教学中设置的问题要有相当的难度。再次,鼓励学生相互合作。鼓励学生在学习中通力合作,养成合作精神。采取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策略,教师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物理知识点的概念和规律,并且理解促使规律成立的必然条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总结规律。善于分门别类的处理问题。

(三)问题教学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更加注重的是教,而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问题教学法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增加学习的前进动力。问题教学模式包括四方面:创设问题情境、实验中提问、探究中提问以及引导学生大胆的假设。

参考文献:

[1]翟晓玲.浅析高中物理教学的关键方式[J].学周刊A版,2011,(8):73.

[2]王学军.对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的探讨和思考[J].学园,2010,(18):113-113.

[3]唐飞.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25(4):139-141.

上一篇:试论影响评分误差的主要因素 下一篇:浅谈如何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