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职课堂问题行为与教育对策

时间:2022-09-01 07:53:11

浅议中职课堂问题行为与教育对策

目前,在中职学生身上出现的学习目的、学习习惯等方面的问题不少。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就会使课堂教学无法顺利开展,影响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中职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探究教育对策,是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基本表现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和谐地与教师教学活动相配合,心理学家称之为“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一般分为两大类:

1.外向性问题行为,即攻击型

主要表现为:做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故意顶撞教师、破坏班规校纪的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等。

2.内向性问题行为,即退缩型

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心不在焉、发呆等注意力分散行为;沉默寡言、孤僻离群等退缩行为;胡乱涂写、抄袭作业等不负责任的行为;迟到、早退、逃学等抗拒行为。

二、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造成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有四方面:

1.学生的原因

中职学生大多数学习基础较弱,学习习惯较差,问题行为比较集中。从实践上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不愿听讲,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

2.教师的原因

在中职课堂上有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视而不见,采用不理会的方式。原因之一是他们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缺乏认识,认为某些隐蔽性的问题行为,如玩手机、看课外书籍这些行为,既不影响教师授课,也不影响同学的听课,就不去管他们了。其次,部分教师自身管理水平不高,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放任自流,只要自己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其余一概不管。还有部分教师在对课堂问题行为采取了一些处理方式后感到没有效果,于是心灰意冷,无奈选择视而不见。

3.家庭的原因

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出现了严重偏颇。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不闻不问,孩子缺乏应有的家庭温暖和亲人的关爱;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太高,使孩子产生焦躁、抵触情绪。

4.社会关注职教不够

当前,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虽然加大了职业教育宣传工作的力度,但在办学资金、教师配置上不足,造成了学校教育资源的缺乏。有的家长让学生上职业中学是迫不得已,认为学不到什么知识和技能,于是不闻不问。另外,网吧、各种娱乐场所等,对青少年诱惑甚大,造成有些学生逃课去上网、玩游戏以至通宵达旦,无心上学。

三、课堂问题行为教育的基本对策

学生课堂学习的问题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对此,教师要机智地处理。

1.认真监控

教师在讲课的同时还应仔细地观察课堂活动,始终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在学生的课堂行为出现之前,就有所察觉。

2.及时恰当的处理

只发现问题还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处理问题,将它们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阻止事态向更坏的方向发展。如有些学生不听讲、看课外书籍等。这类行为不明显干扰课堂教学,因而教师不应在课堂上公开指责,而应及时地给予信号和提醒。若没有效果,采取课后处理的方法。有些学生大声喧哗、戏弄同学、顶撞老师。这类行为对课堂有较大干扰,教师应与班主任配合教育,通过警告、批评等措施迅速制止。

3.培养自管能力

对于中职学校学生要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当他们被尊重、被肯定时,会产生一种自愿的意识,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自身应尽的职责。所以在对学生教育时,在尊重学生人格和他们的不同需要、不同意见和建议的前提下,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一是自主规划。引导学生描绘人生理想,确定发展目标、拟定发展计划、规划发展行动,时时对照、检查。二是签订“自律承诺书”。鼓励学生找出自身不足,向大家承诺有计划地改正,并写明改正的具体措施,接受集体的监督。

4.注重心理教育

很多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养成了很多不好的行为习惯。如上课讲话、好动、将腿翘到课坐上等。面对这些行为问题,教师应逐步对他们进行引导,矫正这些不良行为。而心理辅导又是矫正不良行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整学生的自我意识,排除自我潜能发挥的障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

5.加强中职学生的就业教育

学习没有目标,就如同失去了方向的航船。因此,学校应该对中职学生加强就业教育,要创造条件为中职学生培训扎实的技术本领,使中职生有一技之长。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就业意识与愿望,树立有技术才能有工作岗位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明确了自己的位置,又学到了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中职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就会相应减少。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技师学院)

上一篇:轨道交通系建设与发展 下一篇:煤质变化对锅炉运行燃烧影响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