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食品对外贸易的影响

时间:2022-09-01 06:26:56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食品对外贸易的影响

[摘 要]随各国时食品质量、食品安全问题妁关注程度日益增强、各国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各国的食品进口准入条件的提高,都使得我国在食品贸易方面面临着更加苛刻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贸易环境也相对恶化。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食品出口中斯遇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井由分析结果给出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食品的对外贸易所需要注意和改善的方面,及其改善措施。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 食品贸易 应对策略

进入21世纪,各国对食品质量、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强,各国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完善,各国在食品进口准入条件方面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对食品进口标准到对食品进行检验、检疫的程序都变得更加严格苛刻,使得我国在食品的对外贸易上面临着要求更高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其贸易环境也相对恶化。因此,如何解决技术性贸易壁垒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将成为我国食品对外贸易首要问题。

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起源和特点

1.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起源技术性贸易壁垒即TBT,它是非关税型贸易壁垒中用以保护人、兽的安全以及公共性与环境等因素的一种重要手段,由政府颁布相应的法规,制定一定的技术标准、限制条件来达到限制进口、阻止市场准入及市场开放,从而实现本国相关产业得到更好保护和发展的目的。而《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即《TBT协议》是从1980年1月!日起经关贸总协定的批准实施的。该协议的实施虽然很好的消除了贸易组织的会员国间的关税性壁垒,但其苛刻复杂的技术性要求,也同时为贸易的发展设置了新的屏障。

1.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1.2.1 技术标准严格

技术标准是由相关机构给出的特定具有法律法规特性的文件,是公认的,可供共同及反复的文件。它的实施应用虽然可以使商品的生产得到规范,使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得到保证,使技术功效及适用性能够满足相应的水平,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导致了贸易壁垒的产生。世界上各国在历史渊源上有差异,在经济和科技等的发展上速度不一,因此对技术标准的制定及实施情况也会不同,这样就阻止了有些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1.2.2 卫生检疫规定苛刻

随着现在各国对发展壮大的要求,各国间的贸易战也愈演愈烈。卫生检疫规定的制定及实施则更多的被用于对产品的进口上,需要被检验的商品也越来越多,检验的标准也越来越严格。很多发达国家都加大了对我国的机电设备、化工产品、陶瓷制品、矿产品及食品等的检验及限制,使这些产品的对外贸易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1.2.3 商品包装及标签规定的复杂化很多国家通过在有关标签、标识的立法上为进口设置了障碍。如在美国FDA对进口食品标签进行了要求,在标签上不仅要标明食品成分构成,还要对食品各功能的成分及所产生的热值进行详尽的说明,甚至对其字体及线条都要有要求。这些规定无疑加大了我国对外贸易的难度,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贸易壁垒。

2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对外贸易的影响

我国食品的对外贸易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某些食品或某些企业而言甚至灾难性的。其对我国食品的对外贸易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限制了我国食品对外贸易的规模

某些发达国家以立法的形式,在对食品的生产、处理及包装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技术标准规定,来达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保护本国企业的目的,完成了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首先它从技术标准上对我国食品的出口进行了限制。其苛刻的技术标准使得我国那些原本已合格的食品不能通过检验,进而失去出口的可能。其次,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无疑增加了我国食品对外贸易的成本,使得我国食品不再占据价格优势,对我国食品出口规模进行了限制。

2.2 阻碍了我国食品品牌的建立

品牌的建立对商品价格的提高,对商品销量的扩大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具有国别品牌的创立更会使得该国的商品成为某种商品的代表。目前我国的食品虽然一直获得“物美价廉”的好评。但在品牌的创立上仍然困难重重,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归其原因,都是因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严格而又苛刻的技术标准、繁琐复杂的评定程序都极大的增加了我国食品出口的成本,增加了其入关的时间,而一旦查出与进口国的技术标准不符合时,该食品甚至是“中国食品”都会成为问题食品,使拥有中国这一品牌的产品都会受到影响。

2.3 引起贸易摩擦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会使我国食品的对外贸易规模减小,甚至是无法进行出口。技术性贸易的歧视很容易使我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发生贸易摩擦。摩擦的产生的根源还在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的隐蔽、歧视等的不合理性,这种不合理性与WTO倡导的公正、自由、平等的原则相悖。

3 我国食品对外贸易中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

很多发达国家采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食品的对外贸易,对于我国某些食品品种、食品企业甚至是民族食品品牌的创立都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为了确保我国食品对外贸易的顺利进行,也为了提高我国食品在世界食品行业的竞争,我们要在国内食品生产方面做出改进。

3.1 完善技术标准

一直以来,我国食品领域所采用的技术检验标准较国际标准普遍低下,这就使得我国食品在进行对外贸易时遭遇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可能性加大,在我国食品安全上只有《食品卫生法》,却没有《食品安全法》,即使是《食品卫生法》其标准也低下,覆盖面狭窄。使得很多有害食品蒙混过关,无论是对国内销售还是出口都存在安全隐患。

此外,随经济的发展,很多技术标准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受以往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限制,我国大部分技术的国家标准都低于国际标准,这便为某些商品的对外贸易增添了一定的障碍,甚至会引起贸易摩擦。因此,随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技术上的不断创新、进步,随一些国家技术标准的提高,我国也要对其技术标准进行完善,为产品的对外贸易提供便利。

3.2 加大国内监管力度

食品品质与安全不只关系人的健康与安全,而且会对我国食品在国际上的信誉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国内的食品行业要加大对其的监管力度,对其进行监督和检验检疫是势在必行的。首先,对加工生产原料要进行一定的合格评定,把好原材料和生产源头的关。其次,要对生产中间环节予以高度重视,确保做到无污染及无添加剂,保证食品安全,提高食品质量。最后,加强对成品的卫生检疫,在出口方面,尤其要加强其检疫检验力度,避免有漏网之鱼。这种监管不但要加强对成品的监管,而且也要做好对食品加工生产的原料及其生产中间环节的监管。要做好对“源头、中间、成品”一条龙的监管,切实保证我国食品对外贸易的品质与安全。

3.3 加大技术投入、加强食品深度加工、增强综合竞争力

对我国食品对外贸易的现状进行分析,显示其最大的竞争优势是价格优势,但这恰恰也是我国食品对外贸易的出现量增而价跌的罪魁祸首。这种浅加工和低技术的食品生产方式虽使价格优势得到了确保,却使产品综合竞争力降低,以至于难以通过发达国家进行的技术性贸易检查。通过加大高新技术的投入、对食品实施深度加工的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使食品的销售品种得到增加、食品的附加价值得到提高、新的销售领域得到开拓、食品综合竞争力得到提高。技术投入的加大及深度的加工的实施虽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产品的成本,使其丧失价格优势,但却能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因长期低价出口而遭受的具有歧视性的技术贸易壁垒。

3.4 针对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采取应对措施

尽管国外很多进口标准与检验程序非常苛刻,但为了对外贸易的进行,也为了使贸易摩擦得到避免,我国食品的出口要得以完善。为了能够通过国外技术检验,通过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研究而使我国产品能够通过国外的技术检验显得非常有必要。要做到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要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是要做到“知己知彼”,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实施全方位了解与分析,并找出我国产品所存在的问题。其次是要做到“有的放矢”,认真研究我国产品可能受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并给出相应的对策,最后,要做到“随机应变“,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壁垒而实施不同的应对方案。

3.5 利用WTO规则,消除不利影响

我国是WTO成员国,所以在承担一定义务的同时也可以享受其应有的权利,因此我国可以运用WTO所赋予我的权利来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造成的不利影响。首先,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可以利用WTO所给予的发展中国家特殊的优惠待遇。其次,可以运用WTO最惠国及国民待遇在检验标准上作一要求,消除技术性贸易歧视。最后,可以采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完成对贸易摩擦的处理。

上一篇:我国国有企业全球化经营现状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如何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