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时间:2022-09-01 06:11:43

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课 题: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

(1)能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2)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辩论分析一战的起因,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阅读教材、观察图片,概括归纳知识点,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材史料和图片,加深学生对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灾难的认识,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即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教学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难点分析: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从战争全局来看,无论是起因。作战双方的目标还是酝酿的过程都能够说明这场战争是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而进行的非正义战争。其次,塞尔维亚反对奥匈帝国的战争是正义的民族解放的性质,但它并不能改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师生探究式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联系前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引入新课。

(学习新内容)

一、学生自主学习环节

学生依据阅读提纲阅读教材并完成练习

1、 提纲:(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导火线)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爆发的时间 交战的双方 主要战役

结束的时间 战争结 加速战争结束的大事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战争的性质 战争的特点

战争的影响(积极、消极)

2、练习:

(1)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形成了以 _______国和 _______ 国为核心的两大军事集团是_______ 和 _______。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_______ ,时间是_______。

(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的战役是_______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_______ 。

二、师生探究学习环节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必然发生?(引导学生从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入手分析得出结论)

2、普林西波怀着维护民族独立的美好愿望刺杀了斐迪南,结果是什么?你如何看待他的刺杀行为?。(引导学生从“爱国”和“引发世界大战”两方面分析)

3、据英国一家公司最新统计结果显示:自美国攻击伊拉克到现在,战争死亡人数已经到达120万人……平均每个居住在巴格达的家庭至少有一名家庭成员在战争中死亡。结合当前伊拉克战争等国际形势,谈谈我们应当从这场大战中吸取什么教训?(引导学生从“战争的危害”来分析,教育学生“远离战争,热爱和平”)

(课堂小结)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 时间 主要战役 性质

(课堂练习)教材135页“练一练”和“活动与探究”

(课堂作业)“实践与探究丛书”第21课相关练习

上一篇:浅谈习惯和兴趣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小学低年级愉悦课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