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OA协同管理系统引起的关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9-01 05:24:41

由OA协同管理系统引起的关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必然趋势。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校园建设也日渐引起高校的重视。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工具,将学校的各个方面,从环境、资源到活动数字化,形成一个数字化的空间,从而使学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实现延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直十分关注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本文以办公自动化系统,即OA(Office Automation)协同管理系统的开发使用为例,来谈谈数字化校园建设。

关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认识

1.建设数字化校园是顺应时展和提高质量的需要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教育信息化拓展了教育的时空,把学校教育延伸到围墙之外,促进社会经济活动服务于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高等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高端,其教育信息化技术水平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高校首当其冲。同时,在信息化的浪潮中,高校的人才培养也应顺应信息化的趋势,着力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优秀人才。所以,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遵循教育教学与管理规律,既要顺应时展需要,又要着力服务学校人才培养和办学质量的提升。

2.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选好切入点和合适的软件平台

数字化校园主要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图书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网络服务系统等子系统。其中,办公自动化系统对学校的影响最大,也是推广起来较难的部分,所以学校在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应把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就办公自动化系统来说,当前最为流行的就是OA协同管理系统,这是一个在理论与技术上相对比较成熟,在企业中有过很多成功案例的应用领域。因此,学校选择了OA协同管理系统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突破口。OA协同管理系统不同于传统的OA系统,它更多地强调跨地域、跨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而且加入了新的协作工具,如即时通讯、项目管理、网络会议、文档共享等。

OA协同管理系统的使用及效果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必须进行科学规划、精心组织,不然就会顾此失彼、费时费力。

第一,在系统开发使用前坚持实用性原则、先进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和扩展性原则。

第二,在系统开发使用过程中做好前期准备和调研工作;在试用后再推广使用;加强运行中的管理与维护,重点是加强使用方面的培训。

第三,系统投入使用后促进了管理理念的转变,特别增强了平等、开放等管理理念;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推进了信息资源建设,特别是有效地推动了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增进了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

关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体会和思考

1.关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体会

学校以OA系统的推广使用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推进校园数字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使用上的不平衡,机关教辅使用得多、院系教师使用得少;对系统的功能挖掘利用还不够,自由协同、信息交流使用较多,而定制表单、公文流转等使用较少,知识管理与积累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有如下几方面的体会:

第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前提。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功与否,与单位领导的重视和参与程度密切相关。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是一种新生事物,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领导不重视,或者不参与,当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就可能推行不下去。学校为此成立了专门领导组和工作组,分管信息工作的校领导亲自抓,并且校领导在处理文件(非保密文件)时,也主要通过OA系统来处理,这样就有力地推进了系统的使用。

第二,做好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是关键。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会涉及到全校师生员工。在建设之初,就要进行整体的规划,包括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制订规划时要全校各单位、各部门广泛参与,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看法,并咨询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完整的具有权威性的总体规划。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注意与传统办公系统的衔接,不搞“一刀切”,由点及面逐步推广使用,这种“渗透性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三,加强沟通协调是重要方面。就OA系统的使用来说,关键在各个单位和部门,所以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协调十分重要。在系统开发之初的系统需求分析过程中,就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在一起进行深入研讨,提出有效可行的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也注意加强沟通协调,在推广OA系统的时候,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以及反映的问题,在改进后再推广,取得的效果也比较好。

2.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应重点注意的几个方面

信息化是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和潜力,推动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是新时期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第一,要进一步增强认识,转变观念。要深刻认识教育信息化建设对教育事业的重要影响。要认识到,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难以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学校要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制定明确的建设规划、建立有力的组织机构、出台配套的政策以及给予相应的投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来改进学校的管理方式、教学模式以及服务质量,特别是要培育信息化的理念,以此来指导工作。

第二,要坚持统一规划、逐步推进的原则。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常因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各单位、各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战,开发软件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从而人为地造成很多信息“孤岛”,不但导致了校内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而且还给学校的管理等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起始阶段,一定要注意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同时,信息化建设因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需要不断地引入新的技术,会面临很多新的挑战,也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所以要坚持分期建设、逐步实施,不要集中上很多项目,而应一步一步地往前推进。

第三,要加强信息资源及软件建设。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除了硬件设施建设外,要更加注意信息资源及软件建设。硬件的投入虽大,但只要有了资金,就可以很快建立起来。信息资源和软件则不行,如果没有长时间的积累以及系统的规划,信息资源和软件建设就难以跟上,也会直接影响硬件的使用。信息资源建设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信息资源的积累,就是要形成大量数字化的信息资源;二是信息资源的规范,包括数据标准的统一、数据归口的统一等。软件建设除了软件系统的开发外,还要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可以说,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从事信息工作的人员素质直接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效,所以要通过加强培训等方式,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确保信息系统正常稳定运行。

第四,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种手段,它不能包打天下,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建设什么样的数字化校园,既取决于学校的发展历史、发展理念等,也受办学定位、办学实力等方面的影响。所以,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特别是学校的办学实力、办学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建设,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上一篇:高校学生权利意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网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