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N网络应用特征浅析

时间:2022-09-01 04:35:32

NGN网络应用特征浅析

摘 要 文章首先就NGN网络的概念和结构展开分析,并且在给出了NGN网络结构图的基础上,对其主要的网络构成层面作出说明,而后进一步就其应用特征展开讨论,对于深入了解此种网络技术有着一定帮助作用。

关键词 NGN;应用;特征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8-0080-01

在目前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之下,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样的需求环境之下,如何以一种更为安全便捷,并且高效的方式满足人们对于数据的渴望,成为了通信技术领域一直以来的追求。

1 NGN网络的概念和结构

下一代通信网络(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从技术层面看,是一种基于TDM的PSTN语音网络和基于IP/ATM的分组网络并且将二者有效融合的产物。从传输特征角度看,NGN的工作特点在于能够实现对既有数据传输网络的兼容,并且以其作为基础实现更为多样化的数据传输业务,具体而言,其能够应对的传输客体除常规的数据以外,对于音频以及视频等流媒体格式也能够实现良好支持。而从应用角度看,NGN网络能够通过一种类型的网络接口就能够实现对于多种数据服务的提供。鉴于当前生活中的语音信号和常规数据时常混杂出现,并且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对于视频数据的传输需求也与日俱增,因此NGN网络也呈现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

NGN网络通过开放式协议和接口,实现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以及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使业务独立于网络,这种工作方式使得NGN网络能够作为一种业务驱动型网络而存在。也正因为如此,NGN网络才能够实现自身的成长,保持其运营过程中良好的延展性和对需求环境的良好弹性。具体而言,NGN网络的这种相对独立的层面结构可以通过图1进行展示。

从图1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NGN的总体结构,是自下而上相互保持独立并且相互结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结构。接入层负责提供多种网络接口,实现NGN网络用户的计入,包括直接面向局域网的各种网关以及直接面向用户的智能终端,同时还包括其他所必须的综合接入设备。对于位于传输层的核心传输网络而言,接入层的具体形式并不重要,传输网络会根据数据的具体形式提供相应的传输服务方式和形态,并且最终实现数据传输服务的有效展开。传输层的主要职责在于提供IP数据包转发职能,多采用高速分组化核心承载形式,保持对多种传输数据良好的兼容特征。在整个NGN网络中,控制层处于核心地位,其核心成分仅在于位于这一层面的众多软交换设备。这些软交换设备负责完成呼叫连接的建立和释放,同时包括媒体网关接入的实现、媒体网关资源管理、带宽管理、选路、信令互通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也要归属在该层面的职能之下。业务层处于整个NGN网络的最高位置,负责通过开放的形式向用户提供更多应用形式业务。

2 NGN网络应用特征分析

目前NGN网络的应用十分广泛,由于其在多格式和特征数据传输领域中的技术优势,更推进了NGN网络的应用逐步趋于成熟。

从应用角度看,NGN网络工作的首要特征就在于多媒体特征。这是一个高度融合的网络,对于数据的多种格式进行有效传输,决定了它能够对话音、图像以及数据等多种数据应用形式展开服务。由于NGN网络通常都会以光网络作为物理介质,因此其容量基本不用考虑,在这样的基础之上,NGN网络可以为使用人群提供电话、视频以及传统数据传播,诸如电子邮件和IM等传输服务,并且对这些服务相融合的产品也能够有效应对。

与此同时,开放性也是NGN网络的重要应用特征之一。当前时代瞬息万变,人们的需求,尤其是在信息领域中的需求,无论是数据处理能力和速度或者是数据格式多样化方面,都以一种更快的速度发生变化。在这样的需求环境之下,如果通信网络不呈现出必要的弹性,就会无法跟随需求的发展步伐,从而导致需求和技术力量的不平衡最终造成技术淘汰。但NGN网络能够提供标准而开放的数据接口,专业化业务提供商或者运营商自身开发的程序可以方便地通过开放的应用程序接口(OPENAPI)加载到网络上,为用户快速提供多样的定制业务提供的可能。

除此以外,NGN网络还具备良好的虚拟特征,它支持将接入网络的用户终端进行虚拟化,将包括手机号码、家庭电话号码以及办公电话号码等相关信息进行虚拟化,从而实现在网络中仅通过虚拟号码进行定位和沟通。此种工作方式一方面极大简化了用户的使用环境,另一方面对于用户的个人资料安全保护也有一定积极意义。

3 结论

NGN网络是产生于当前复杂的数据应用环境的网络中的产物,其产生与发展是伴随着不断增加和弹性的数据传输需求的,因此必然也会具备相应的技术特征。当前的NGN网络,在很多应用领域中都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是相关工作人员也必须深入学习其原理和工作特征,才能确保能够发挥其应有优势,并且推动NGN网络相关技术的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康.下一代网络(NGN)业务及运营[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桂海源,张碧玲.软交换与NGN[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上一篇:配网线路真空断路器FTU的应用 下一篇:35kV变电站继电保护相关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