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双赢的油地关系浅析

时间:2022-09-01 03:46:1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双赢的油地关系浅析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全员的油地关系大局观、拓展工农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加大油地关系创新工作力度,为油田勘探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以资源勘探的突破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油田勘探企业与地方的和谐发展与双赢共建。

关键词:油田勘探企业;油地关系;科学发展观;双赢

油田单位特别是资源勘探行业,是“没有围墙”的企业,勘探项目分布在全国各地,工区所在地的省市区域差异、经济水平、文化背景各不相同,造成油地双方在油田勘探开发与地方经济建设中所处的位置和思考的角度迥异。因此,油田的勘探开发企业将油田与地方的关系,即油地关系定义为最大的生产关系,特别是流动作业的勘探施工单位,更是将协调油地关系的工作,即工农工作,列为优先考虑的课题。

一、油田勘探与地方发展之间认知的差异性分析

油田勘探区域和潜在的油气勘探区域,分布在全国各地,区域之间差异性很大,各地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方政府与老百姓对油气勘探的理解存在差异性。于此同时,油气勘探涉及地表农田、牧场等,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与经济利益相互交织在一起,使得油田勘探企业、地方政府、施工区域内老百姓对资源勘查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勘探单位项目生产与老百姓切实利益的短期目标之间,诉求不尽相同,油田勘探单位要完成项目施工、地方政府要谋求经济发展、老百姓要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不受施工影响,各方目标和利益的差异性和矛盾冲突,成为油地关系的主要内容。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油地双方求同存异,共谋发展

油地关系,说到底就是石油企业与当地政府,工业与农业,工人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可以说是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油地关系虽然千头万绪,油田勘探企业、地方政府、老百姓之间,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利益交汇点,那就是发展。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多方共同矛盾的根本出路,只有求同存异、加快发展,才能带来资源勘查的突破,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发展小矛盾,小发展大矛盾,不科学发展什么矛盾都解决不了。而且,在矛盾面前,尤其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局部服从全局。企业与地方始终要认识到,双方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都为国家负责,为群众利益负责。这样,就能摒弃一时一地的门户之见、利益之争,化解矛盾,增进和谐。在工作中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油地共建一家亲、共谋发展促和谐的新局面。

三、勘探企业构建和谐油地关系的措施与对策

1、树立全员油地关系意识,培育业务精湛的人才梯队

强化培训,提升能力。油田企业通常将处理油地关系的人员叫做工农员,勘探企业通过项目风险评估、项目实施前教育培训等形式载体,开展民风民俗、环保安全、油地关系纪律、技术质量保障措施等多方面知识的全员岗前培训。建立起“专兼职工农员人才培养体系”,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地培养工农工作骨干人才。通过选拔优秀人员参与专业培训,培养起复合型工农员人才梯队,并将大班组长、优秀的野外一线工作人员纳入到工农员储备力量当中。

明确责任,细化落实。勘探项目任务下达后,承担施工的单位坚持做到全员签订油地关系承诺书,将责任落实到岗位、人员、施工点,努力实现“油地责任大家挑,人人都是工农员”的新局面。通过上下联动、班组互动、分片负责制度强化责任制的落实,做好生产跟踪与班组服务工作。一方面加强与县市两级政府的外联工作;另一方面深入基层,做好乡镇村的协调。

综合考评,奖惩兑现。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整套融合安全、质量、效率、效益、认知、诚实、可信等全面量化的油地关系考核体系,从各个方面对全员的油地关系协调能力、施工区域内百姓认可度进行追踪考核,从效率、效益、品牌、形象、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将其中优秀的列为工农后备人选,对专职工农员实行末尾淘汰,由优秀的兼职工农员动态补充,对工作业绩突出的专兼职工农员,给他们创造和争取培训、疗养、休假等方面的机会,实行有效激励。

2、认真做好项目前期评估,多方协调促进油地共建

翔实评估,掌握全局。油地工作牵涉多方利益,许多时候牵一发而动全身。要确保工作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勘探企业详实做好项目的前期评估、实地踏勘和摸底工作至关重要。项目启动前期,做好工区踏勘、隐患分析与风险评估、项目地表障碍物分析、风俗民情调研、以往勘探历史遗留调研、员工生产生活环境评估等一系列前期准备。从技术、安全、工农等多方面进行摸底式、拉网式、专题式翔实踏勘,从各个角度对勘探工区进行全面掌控,一开局就掌握工作主动权,制定针对性措施和预案,为各项后续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多方协调,形成合力。根据踏勘掌握的工区困难等情况,工农员一是密切联系油田和地方召开油地协调会,将工区状况和勘探前景做详细分析,争获当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二是紧密结合县镇村实际情况,开展联合调查工作,将历史遗留问题、当下面临问题都做出详细登记,尽可能不将历史遗漏问题带入本次施工生产当中;三是走村入户,主动拜访当地老百姓,尽最大可能获得当地老百姓的支持;四是认真调研各类农副产品价格水平,结合国家、油田、勘探企业有关补偿标准,做好补偿预算、补偿统计、补偿发放等;五是尽可能和周边的兄弟施工队保持紧密联系,建立统一协调管道。

增强针对,油地共建。坚持油地共建“一盘棋”思想,将油地工作与安全、技术、施工等生产环节通盘考虑、一体筹划。从技术设计、安全保证、质量控制、设备选用等各方面,有重点、有针对地制定施工预案,获得油地双方认知的最大公约数。通过各种技术工艺手段,降低施工对施工区域地表附着物的影响。

三、着眼持续,良性循环,构建和谐油地关系

培育特色工作模式。油地工作是勘探企业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只有树立品牌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才能把“扎实细致、精打细算”的油地作风带到施工区域,把“合作双赢、油地和谐”的工作理念传播到施工区域,并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形成独有特色的油地工作模式和长效工作机制。在长期的勘探作业中,按照油地关系“先行一步、打好基础”的原则,按照“地方政府、走乡访村、相关部门”的次序,和地方政府寻找促进经济发展的一致性,同时倾听百姓诉求,将百姓的利益当做企业的责任和义务,赢得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建立与公安、医疗、气象等相关部门联系,有效地应对自然灾害等各种突发事件。

建立勘探区域油地关系备忘录。勘探企业流动性大、跨区域施工频繁,与地方建立长期的联系,建立系统的油地关系电子档案库,对各省市区县涉及的各项目厘清历史遗留问题,做连续追踪和信息共享,为后续油地关系协调做参考依据,督促勘探企业施工队伍不将问题遗留给未来,以打造“高度负责任、高度受尊重”的企业为自己的使命,实现油地共建,和谐共赢。

三、结束语

油田勘探企业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坚持把油地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多措并举获得油地双方的最大公约数,实现油地共建,和谐双赢。■

参考文献

[1]本报评论员.在科学发展中创建和谐的地企关系.甘肃日报.2010年5月14日.

[2]潘欣虹.论新形势下有地关系协调的难点与对策.现代企业文化.(2008).17.

上一篇:浅谈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下一篇:分析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水措施